時隔六年,民營企業家們再度聚首北京,激昂的發言聲回響在人民大會堂。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會上,新老面孔交相輝映,大家暢所欲言。如同一場跨越時空的“傳承接力”,這場座談會既是對過往奮斗的深刻總結,更是對未來征程的全面動員。
從2018年應對短期困境的“生存保衛戰”,到2025年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突圍戰”,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始終如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制度性保障讓民營企業家們吃下了“定心丸”。
參加此次座談會的企業家中,既有深耕行業數十年的老面孔,也有剛剛嶄露頭角的新生代。這充分昭示,民營經濟不僅是“自己人”,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信心來自哪里?信心源于民營經濟貢獻的“56789”——稅收占比超50%、GDP貢獻占比超60%、技術創新成果占比超70%、就業貢獻占比超80%、企業數量占比超90%。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民營企業正以“敢為天下先”的姿態搶占先機。從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R1驚艷全球,到春晚宇樹機器人高難度表演,創新成果迭出的背后,是民營企業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作為核心戰略的生動實踐。
座談會上,老一輩企業家分享過往的成功經驗,新生代創業者講述最新的數字化轉型故事。如果說老一輩企業家是民營經濟的“壓艙石”,那么“新面孔”則是創新的“弄潮兒”。從本質上講,民營經濟的傳承體現了與“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變的是發展方式,不變的是精神內核。就像長江后浪推前浪,這種代際傳承既延續著“敢拼會贏”的精神內核,又注入了“科技向善”的時代基因。
座談會提出,要“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突破。政策層面,通過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融資支持、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等舉措,為創新提供“雨露”滋潤。為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注入動力的同時,座談會還重申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要求各級政府既要當好“服務員”,又要守好“分界線”。
“親”是坦誠交流的橋梁,“清”是行穩致遠的底線。良性政商關系的構建,讓企業家們敢于“甩開膀子加油干”。當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協同發力,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必將進一步迸發。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從河北正定為“萬元戶頒獎”到深圳前海“創業潮起”,從傳統制造業到數字經濟新賽道,民營經濟始終是中國經濟版圖中最活躍的一極。唯有一代代民營企業家齊心協力、攜手并進,方能讓中國民營經濟的巨輪駛向更廣闊的藍海。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新老企業家們應以“傳承接力”的智慧與擔當,將個體奮斗融入國家戰略,心懷家國,在科技創新的浩瀚征途書寫新的偉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