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支持下實施間歇經口至食管管飼法(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9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0)與觀察組(n=50)。對照組使用經鼻留置胃管法營養支持,觀察組采用IOE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吞咽功能、營養指標、健康狀況調查簡表(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分差異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均有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者的SF-36各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lt;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支持下實施IOE能有效提高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吞咽障礙;間歇經口至食管管飼法;腦卒中;綜合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 R493" " " [文獻標識碼] A" " "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5.11.004
Application of IOE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s under continuity of care
JIA Yingbi, ZHANG Chunxia, WANG Xiaozhe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tube feeding (IOE) supported by continuity of care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0)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utritional support through a nasogastric tube,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O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nutritional indicator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Plt;0.05). Nutritional indicators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lt;0.05). The scores of each item on the SF-36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lt;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duced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lt;0.05).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IOE with continuity of care support can improv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s, reduc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wallowing disorders; Intermittent oral-to-esophageal tube feeding; Strok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研究顯示卒中是中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卒中后吞咽障礙發生率高達50%以上[1]。對此類患者應及時予持續留置胃管管飼法或間歇經口至食管管飼法(intermittent oral to 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提供營養[2-3]。延續性護理是一種系統性的、個體化的護理模式,可為患者提供全面、連續的照顧,滿足其在康復過程中的各種需求,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4-6]。本研究在實施IOE的同時開展延續性護理,獲得患者及家屬的支持,取得良好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3年1月至9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0)、觀察組(n=50)。對照組留置胃管鼻飼,患者年齡42~74歲,平均(61.68 ± 8.47)歲;觀察組采用IOE,患者年齡41~75歲,平均(60.26 ± 8.35)歲。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5];②年齡40~75歲;③生命體征平穩,積極配合研究;④洼田飲水試驗3級以上。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意識障礙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相關研究工作者;②合并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③存在口腔、咽、食管等消化道結構異常者;④因病情危重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參與本研究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2-K-275-02)。
1.2" 操作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均實施康復科常規治療,包括吞咽訓練、神經肌肉低頻治療儀(香港迪杰歐亞太有限公司)、針灸等康復訓練及常規護理措施。對照組遵醫囑給予經鼻留置胃管,鼻飼腸內營養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284,生產單位:中國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規格:1kcal/ml]。向患者及家屬宣教并獲同意后,協助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觀察鼻腔黏膜,潤滑胃管前端,囑患者行吞咽動作配合置管,置入深度45~55cm,兩名以上醫師確認胃管位置正確后妥善固定。每3h依消化情況鼻飼營養液(38~40℃,200~250ml/次),鼻飼后用20ml溫開水沖管,協助取半臥位防誤吸。
觀察組采用IOE進行營養支持。①操作前準備:查閱文獻,改良宣教方式。借鑒郭君怡等[7]研究,拍攝IOE置管進食視頻,制作視頻操作二維碼。首次插管前向患者播放間歇管飼法操作視頻,講解插管目的、過程及插管時的配合要領,緩解患者對陌生未知行為的恐慌抗拒情緒,評估患者耐受程度,進行營養支持。在胃管25~30cm做醒目標志,以便及時觀察鼻飼時導管位置是否拔出,避免因導管移位導致誤吸。②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取下活動義齒后清潔口腔,由患者配合插管,插入長度25~30cm。插管動作輕柔,患者出現惡心不適則暫停,待其放松、深呼吸后順著吞咽動作快速送管,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嗆咳等立即拔管,癥狀緩解后繼續。③判斷導管位置:將導管末端置于水中,無氣泡溢出;患者呼吸平穩,發聲無礙。上述判斷無誤,注入20ml溫水,患者無嗆咳。④準備康復師制定營養液緩慢灌注,灌注時可播放進食視頻或與家屬同食,鼓勵患者自主吞咽。每日按需插管4~6次,每次管飼量約300ml,注食速度約50ml/min,三餐間可補充牛奶、果汁等保證水分攝入[8]。⑤完成管飼后,注入少量溫水,反折末端囑患者做深呼吸,屏氣拔出胃管,協助其保持坐位或半坐位30~60min,以減少誤吸的發生。
1.3" 延續性護理
患者住院期間為延續性護理開展做好準備。指導照護者掌握康復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培訓。住院期間護士根據照護者IOE掌握情況,可由照護者進行IOE操作,護士從旁監督,確保操作安全進行。成立吞咽障礙康復微信群,由康復師、主治醫生及高年資護士主持日常群消息回復。發布IOE操作視頻、患者飲食搭配方案、進食環境及進食姿勢、誤吸嗆咳等意外發生時應急處理等專科知識,通過微信平臺建立醫患聯系,持續遠程專業指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9]。
1.4" 觀察指標
①患者吞咽功能: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運用洼田飲水試驗法評定。評定標準:Ⅰ級,5s內一次飲下30ml溫開水,無嗆咳;Ⅱ級,分兩次以上飲下30ml溫開水,無嗆咳;Ⅲ級,能一次飲下30ml溫開水,但有嗆咳;IV級,分兩次以上飲下30ml溫開水,有嗆咳;V級,難以全部飲下且頻繁嗆咳[10]。②并發癥發生率:干預期間并發癥包括鼻黏膜損傷、吸入性肺炎、誤吸、消化道出血。③健康狀況調查簡表(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干預前后用SF-36量表評估生活質量包括精神狀況、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社會職能評分,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理想。④營養指標: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紅蛋白(hemoglobin,Hb)、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Q1,Q3)]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級與SF-36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評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654,Plt;0.001)。干預前兩組患者的
SF-36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F-36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水平上升高于對照組(Plt;0.05)。見表3。
3" 討論
現階段國內臨床治療中,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多采用持續鼻–胃管管飼法。但患者長期攜帶胃管存在諸多問題:①進食不符合人體生理節律;②吞咽反射減弱,吞咽相關肌肉萎縮,影響吞咽功能;③黏膜機械性損傷,食管關閉不全,賁門肌肉松弛、胃腸蠕動減慢引發胃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④因長期炎癥刺激導致低熱,降低消化酶活性,影響營養吸收;⑤肢體功能下降和留置胃管使患者產生病恥感,拒絕或不積極治療,影響患者預后和心理,嚴重降低生活質量[11-14]。
本研究干預后IOE在吞咽功能、并發癥發生率、營養指標及生活質量改善方面均優于持續鼻–胃管管飼法。分析原因:IOE通過正常進食路徑置入胃管可刺激吞咽相關肌群,增強反射改善吞咽功能[15]。僅在進食時置入、結束即拔除,方便吞咽康復訓練,避免胃食管黏膜壓迫性損傷,且置管位置不影響食道正常壓力,保障消化系統完整及營養物質吸收[16]。此外,去除面部留置胃管和膠布能保持患者形象,降低病恥感和不良情緒,提升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17]。
臨床上護理人員常忽略家庭成員及照護者在患者康復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功能。IOE時,患者因插管不適且害怕操作過程,產生對抗情緒,不予配合;家屬因缺乏對IOE操作步驟及應用效果的了解,擔心給患者造成傷害,拒絕IOE。對不能配合的患者,難以保證IOE效果。主管醫生遵從患者意愿進行留置胃管管飼等,均是造成IOE臨床不能普及的原因。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家屬是主要照顧者和社會支持者。家屬支持從多維度對患者產生相互影響,可增強患者康復鍛煉的信心與動力,助力其更好地投入康復訓練[18-19]。
本研究通過延續性護理的開展,同時對患者與家屬進行宣教,播放視頻宣教操作規程,指導照護者IOE操作技能,講解相關康復原理。家屬及照護者協助醫護人員加強患者心理干預,在醫院–家庭的協同照護下促進患者身心健康[20]。同時,患者更愿意配合家屬實施IOE,護士可同時監管病房內數例患者,及時指導,提升管理效率,促進患者康復。吞咽功能的好轉,自我形象的提升,使患者能更積極地配合治療,實現良性循環。
綜上,延續性護理支持下實施IOE能有效提高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竇祖林. 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2] 中國吞咽障礙膳食營養管理專家共識組, 吞咽障礙膳食營養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19版)[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12): 881–888.
[3] 楊潔, 謝小華.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導報, 2021, 18(16): 61–64.
[4] 林曉斐.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 年)》[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 25(4): 14.
[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9, 52(9): 710–715.
[6] 王坤. 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1.
[7] 郭君怡, 張青青, 陳伊文, 等. IOE聯合鏡像療法在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現代醫生, 2020, 58(22): 96–99.
[8] 趙啟同, 李明霞, 張經緯, 等. 間歇性經口至食管管飼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 中國康復, 2022, 37(10): 627–630.
[9] 趙金白, 冷雪峰, 左晴. 間歇性經口至食管管飼胃腸營養法(IOE)在吞咽障礙患者康復中的應用與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 2024, 22(8): 167–170.
[10] 王秀玲. 間歇經口管飼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營養狀況的影響[J].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9, 33(3): 206–208.
[11] 潘海英, 張楠, 趙晶, 等. 經口間歇管飼聯合自擬宣竅利咽湯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療效[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21, 33(33): 552–556.
[12] 張培宇, 丁玉深, 許亞紅. 間歇性經口至食管管飼法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應用的Meta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21, 27(25): 3420–3426.
[13] 劉平, 滕敬華, 方軍. 腦卒中繼發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處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8(1): 75–77.
[14] 王茜, 全詠莉, 徐莉. 醫聯體背景下系統化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神經缺損及照顧者心理彈性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4, 9(19): 153–156.
[15] 龔莉英, 范明娜, 張秀紅, 等. 間歇管飼聯合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康復, 2023, 38(9): 525–528.
[16] 董小方, 郭園麗, 張琳, 等. 間歇經口管飼法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0, 23(2): 153–157.
[17] 季洪玲. 間歇經口至胃管管飼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營養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 16(3): 32–34.
[18] 左娟, 饒丹紅, 黃琳, 等.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康復鍛煉驅動力的質性研究[J]. 全科護理, 2024, 22(23): 4517–4520.
[19] 李曉, 李麗芹, 侯蕾, 等. 基于護士主導的家屬支持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腎功能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20, 35(3): 275–278.
[20] 劉春英. 家庭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導, 2020, 18(13): 202–203.
(收稿日期:2024–12–25)
(修回日期: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