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不僅傳授學生語文知識,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人物心理描寫是寫人文章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寫作手法,可以通過細致描繪人物內心情感變化,塑造更豐滿的人物形象。小學生智力、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在進行語文寫作時,很少會關注、使用心理描寫,難以從多個角度表達人物性格特點。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有必要開展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教學,教給學生實用、系統的描寫方法,加深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理解,通過不一樣的技巧觀察人物內心變化。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方法,還為學生觀察能力、思辨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本文闡述了心理活動描寫教學指導意義,深入探討了心理活動描寫的教法指導路徑,旨在讓學生掌握更多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方法,在豐富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提升寫作質量,并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一、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教法指導意義
(一)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了解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一方面為學生增加更多的趣味內容,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欲望。通過人物心理活動教法指導,學生既能加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又能更詳細地分析人物心理變化,系統地掌握人物性格,從而梳理出完整的故事。在實施教法指導期間,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組探究等方法,帶領學生發掘人物內心世界,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觀察人物心理活動期間,能發展自身的想象力,還能對文章內容產生敏銳性,為今后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容奠定基礎。
(二)塑造人物形象
教師實施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教法指導,有利于學生塑造出一個有立體特點的人物。不管是在寫作教學還是閱讀教學中,人物心理活動都能凸顯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還能通過一些比較細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帶領讀者走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樣學生不僅能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還能形成情感共鳴,從而更全面地掌握人物思想的變化。在帶領學生分析人物心理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重點關注人物的內心,觀察人物的行為、言語,發現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以及內心獨白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完善。教師采用不同訓練方法,可以鍛煉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變化的掌控,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構建出一個更生動的人物。
(三)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優化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教法指導,能加深學生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理解。學生也能從各個角度入手,依據社會、文化等知識背景,探索人物形成這種心理變化的根本原因,進一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再限制在傳統思維范圍內,而能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同時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具有一定特點,不僅復雜還十分精細,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學生在探索人物內心過程中,能掌握人物情感,提升人物分析效果,促進思維的發展。另外,在教師教法指導下,學生能結合自身學習經驗,依據文章內容,樹立起一個客觀的判斷標準,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二、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教法指導路徑
(一)抓住神態描寫,發掘內心特點
在開展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教法指導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懂得神態描寫的本質,重點描寫人物面部表情變化,或者是人物的一些動作變化,塑造更完整的人物形象。神態描寫沒有較強的獨立性,一般會與人物外貌描寫相結合,或與人物動作進行融合,在細節中潛藏著人物神態。在開展教法指導之前,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觀察實踐環節,為后續的案例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學生觀察小組成員的神態變化,重點關注小組成員的表情、眼睛以及肢體動作等,并進一步思考神態、動作背后學生產生了怎樣的心理活動。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進入不同情境,進一步觀察不同角色的神態變化。
教師要為學生選擇熟悉的文章內容,如教學小學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時,為學生提供“我殷切期待的目光……你扮演老虎”內容,組織學生探究內容,使學生在交流中發現作者是如何通過神態描寫來表達人物心理活動的,使學生在“殷切期待的目光”中感受主人公內心的期望。再如,學生也可以觀察“滿頭滿臉的汗珠”的狼狽神態,進一步體會人物內心緊張的心理變化。之后,為了提升學生對人物表情的描寫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觀察人物面部變化,甚至是眼神變化,采用一些特定成語來提升神態描寫效果。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特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神態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例如,邀請學生表演聽到不同消息的表情:高興的時候可以采用欣喜若狂來形容,這個小朋友大笑著,眼睛也成了一個彎彎的月亮;憤怒的時候可以采用怒目圓睜來形容,這個媽媽非常生氣,因為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媽媽的眼睛好像兩個圓珠一樣。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只有抓住神態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每一種神態所傳遞出的內涵。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延伸,將神態描寫融入美術、音樂等多個學科。例如,學生可以繪畫人物神態豐富的美術作品;也可以在寫日記、寫故事時,利用神態描寫創作一篇優秀文章。
(二)借助言行描寫,豐富心理活動
言行描寫一般會重點描寫人物動作、人物語言,進一步凸顯人物的身份、性格等。在小學語文寫作中,學生常采用單一的語言描述主人公性格,使文章顯得平平無奇,難以調動讀者閱讀的欲望,甚至人物整體形象也不豐富。從行為、動作等不同角度,對人物進行深入刻畫,能讓讀者從動作行為中感受人物的立體性,感受人物有怎樣的性格,為讀者呈現一個有靈魂的人物。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牛與鵝”為例,這篇文章中包含很多動作詞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文章中挑選自己認為是動作描寫的詞句。例如,有的學生挑選“貼著墻壁、把鵝提起來、甩到半空中”等,從貼、提、甩三個動作詞語描述中,仿佛能看到養鵝的真實景象,生動且真實,更能從這幾個動作中感受到人物的勇猛,和作者的弱小產生強烈對比。還有一些學生挑選出“敢用手拍、觸它的屁股”等詞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對三個動作詞語進行分析,并依據自己的閱讀感受,根據文中的線索思考相關的問題。教師進行教學指導,可以從以下三點對動作描寫和人物心理活動進行補充。首先,要求學生善于日常觀察,能精準選定人物的特有動作,并從動作中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情況。其次,抓住關鍵特點動作,這一特點動作可以凸顯人物性格、人物身份等。最后,在動作描寫過程中,融入一些動作詞語,但不能導致動作詞語重復,否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
(三)關注內心獨白,揭示隱蔽內容
內心獨白是文章中人物傾吐想法的一種方式,會給學生帶來一種人物在自言自語的閱讀感受。它主要的一個呈現特點是內心對話,大多數文章都會采用引號將獨白內容進行標記。在一些文章中,作者采用內心獨白這種寫作方法,利用一段完整的內容,將人物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進一步凸顯人物內心的情感。這種方法賦予了人物第一人稱,增加了文章在表達上的靈活性,為讀者帶來了一種親近感。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選取一段內容,如“看著……我多想……
給我鼓掌是什么味道”,帶領學生分析“我”羨慕的真正原因,也凸顯“我”對在臺上演出的渴望。再如,“為什么沒豁虎跳就……呢?”通過分析文章中幾個連續的心理追問,讓學生感受到“我”心里的疑問。教師可以為學生有針對性地介紹對應的寫作指導,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內心獨白的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人物與自己進行對話,自言自語的形式;第二種是告知別人心里話,用內心語言說話的形式;第三種是提出相關猜測,設置疑問的形式。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讓學生重點關注內心獨白中經常見到的標志性詞語,如“我認為、我思索著”等。之后,為了加深教學指導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練習,以“看見好人好事”為主題寫作文章,要求學生運用這種內心獨白的方法,鼓勵學生用代入或旁觀者的角度進行講述。有的同學在描寫好人好事時,寫到“自己被撞了一下,馬上皺起眉頭,心中想到是怎樣一個馬虎的人撞到自己,一定要討回一個公道”“老人家你的家人呢?怎么不來幫你呢?看著老人的年紀和母親接近,不由得開始同情她”。在描寫一件事時,學生改變了以往直接敘述的方式,采用了心理描寫,寫清了因為這位老人與自己母親年齡相仿才進行了幫助,使整個文章更加豐富。
(四)利用環境烘托,實現情景交融
環境描寫種類繁多,一般文章都會選擇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而比這兩者更具有難度的是細節環境描寫,它可以重點凸顯人物的心理。使用環境描寫寫作的文章,不僅能實現情景交融,還能更好地反映人物性格、人物情緒。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英雄雨來”為例,作者在文章中加入部分景物描寫,利用景物描寫,渲染文章氛圍,重點凸顯小英雄雨來身上的美好優秀品質。教師要為學生講述如何利用環境烘托,進一步強化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效果,使學生能更清楚地表達文章主題,凸顯人物特點。第一,清楚目的性。環境描寫并非一個獨立的部分,需要為整個文章進行服務,尤其是利用環境烘托來塑造人物性格。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進行環境描寫,采用這種環境描寫的重點是要凸顯人物的什么心理或性格。第二,注重生動具體。生動的環境描寫能給讀者帶來感官效果,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現場。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比喻的方法,或通過細膩的描寫,使環境描寫呈現得更加立體。第三,掌握環境特點。各個區域都有獨特的氛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點關注這一特征,再與人物心理進行整合。例如,在描寫荒涼村莊時,學生可以營造街道寂靜的環境,以此凸顯人物心理的孤獨性。第四,實現情景交融。教師可以選取人物心理變化和環境相整合的文章,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環境描寫過程中滲透心理活動。為了補充單一描寫環境的不足,教師可以在實施教學指導期間,讓學生在不斷練習與思考中內化這一描寫方法,真正掌握環境描寫和人物內心之間的關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人物心理描寫是優化寫作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提升文章創作效果,還有利于學生完善人物性格的刻畫,進一步探索人物的心理世界,感受文章中人物情感變化的特點。因此,在實施教法指導期間,教師要以教材為核心,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組織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和練習,鼓勵學生在不斷觀察、思考中積累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方法,感受文字中蘊藏的魅力。最終學生能通過神態、言行、環境等多種形式,更好地傳遞人物內心活動。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每次創作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在針對性指導下,不斷內化對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技能的內化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