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貫徹實施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推動檔案事業的創新發展,特別要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史記錄好、留存好,讓紅色檔案可以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服務人民群眾。檔案中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是記載歷史、服務現實、放眼未來的重要載體,作為年輕干部及檔案工作者,要沉下心來,在檔案中感受過去,展望未來。
實踐證明,在信息化建設發展研究中,檔案不僅在國家治理、維護國家歷史文明傳承和發展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還在發展國民經濟與提供公共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正確認識檔案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的意義與作用
檔案不僅記錄了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痕跡,還涉及科技發展、交通運輸建設和教育、衛生健康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可靠佐證,是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遺產,其內容豐富多樣,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治理體系是由指導思想、組織機構、法律法規、組織人員以及制度安排等要素構成,要素在發展中必然產生交往,交往前的約定依據和交往中的工作推動所形成的相關文件資料必須保存下來。特別是在工作推動中,如果因一方失信或雙方失信導致工作受阻,此時要解決矛盾焦點,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找檔案依據來佐證,矛盾的焦點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各種橋梁建設、房屋建設等項目在短時間內看不出問題,有些問題可能在建好后某個時間發生,為給后續工作以及應對潛在不良后果提供確鑿依據,必須依托檔案,追溯事前、事中的相關文件、合同等憑證。由此可見,檔案與國家治理體系緊密相連,對其有一定的約束作用,能夠確保項目質量。成功的經驗是給后人借鑒的案例。尤其是在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它既是事前的導航員,又是事中的推動者,還是事后的佐證者。
二、深刻領悟檔案在維護國家歷史文明傳承和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由于檔案是國家治理體系實踐中最原始的記錄,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因此,檔案在維護國家歷史文明傳承和發展中有著其他文獻不能替代的價值,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具體價值在于:
1.檔案具有重要的文化媒介作用
人們了解文化歷史主要是通過史書、志書、檔案文獻和歷史文物,其中檔案以其獨特價值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通過《思南府志縣志》《曠繼勛傳》以及承載著烏江船工號子的曠繼勛兒時故居、鹽市街道的古跡等,如同歷史的見證者,引領我們穿越時空,窺見思南往昔的發展與文明。由此類推,檔案在我國發展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性質,透過它,既看到了文明古國的社會發展概況,又領會了古人的民族文化精神;既保存了前輩們的生產實踐經驗成果,又能夠透過歷史痕跡,了解前輩艱苦創業的精神;既能感受到先賢的思想靈魂,又能體會到檔案具有重要的文化媒介作用。
2.檔案是文化傳承的基石
民族文化要得以繼承和發揚,就要依賴檔案文化功能的支撐。它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還是連接過去與未來文化傳播的橋梁,更是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依據。例如,我館庫房中庫存的府志、縣志,對我縣的人物研究、經濟發展和地域文化研究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事實證明,無論是宏觀層面上的文化歷史研究,還是微觀層面上文化市場繁榮、修志編史及藝術文學等文化事業發展都同樣離不開檔案的支撐。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文化事業要發展和繁榮就要善于利用檔案資源,充分發揮檔案在文化傳承中的根基作用。
3.檔案為民族文化提供充足的憑證
中華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重視檔案的優良傳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檔案資源,為民族文化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憑證。例如,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發生質的飛躍,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與日俱增。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我縣文藝工作者以我館保存的花燈檔案為基礎,結合時代需求進行了創新,花燈樣式更加多彩多姿,有力推動了我縣地方民間文化的發展。
事實證明,檔案是承載過去、利于當前、造福未來的可靠憑證,它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檔案能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營養,“以史為鑒,讀史明智”。
4.檔案是社會穩定安全的“護身符”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治理體系目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同富裕奔小康奮斗。為了社會的穩定安全發展,檔案提供了可靠的憑證保障。例如,國家檔案局利用檔案史料為“慰安婦”、南京大屠殺等日軍侵略中國的種種惡劣罪行找到了真實的證據。在鐵證面前,向后人傳遞血的教訓。檔案是社會穩定與安全不可或缺的基石。因而必須保存好檔案,讓檔案說話,用史實發言。
三、在經濟發展與公共服務中,檔案是推動國家戰略的有效途徑
當前,在國家治理中,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受到普遍關注。其中,檔案信息資源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其開發利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和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正如參考資料所示,檔案信息資源不僅在歷史上對國家治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蕭何利用檔案幫助劉邦建國,而且在大數據時代,檔案數據治理的中國經驗也顯示了檔案資源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地位。
自前,如何及時整理歸檔以及保存開發的信息資源是檔案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檔案工作者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指導,積極收集、整理和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讓檔案信息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的有效途徑。
1.豐富和優化館藏檔案
以我縣檔案館藏為例,2017年\~2018年,我局(館、地方志辦)為了豐富館藏檔案,特派3位同志深人民間收集原始物件和民間古籍,并對從民間搜集來的原始物件和古籍進行整理歸檔,進一步豐富了我縣的館藏檔案。
隨著我縣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斷發展,檔案數量也越來越多,館藏檔案越來越豐富。館藏檔案的門類是否齊全,取決于檔案工作者的責任心以及經濟部門的支持力度。目前,庫存包括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同時也在收集膠片、硬盤等聲像資料以及地情資料和珍貴實物,以更好地服務于我縣的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
2.增強服務意識
檔案信息資源是國家治理中的重要資源,要讓檔案信息資源服務于人民、有效于國家治理、增強服務意識,至關重要。例如,我縣為拓寬服務渠道,共享檔案資源,從2016年新館搬遷后開始檔案數字化工作,現在館中庫存檔案數字化已經達到 30% 以上,縣直各單位、企業及鄉鎮(街道)檔案數字化率逐年上升。
四、推進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是拓展檔案信息資源的需要
檔案館信息資源有其復雜性,就資源而言,既有傳統館藏,又有電子檔案;既有網絡采集檔案,又有在自身運轉中產生的各類原始資源。就信息而言,既有在線信息,又有離線信息;既有動態信息,又有靜止信息。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甚至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檔案在經濟建設、政治穩定、文化傳承以及軍事戰略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就決定了我國檔案事業發展必須在國家檔案館信息資源控制力范疇中推進管理體制改革。
1.適當調整布局結構
經濟發展是檔案館建設的基礎。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基礎不同,只依靠市場經濟調節,檔案館水平差距會越來越大。因而要適當調整布局結構。例如,2019年,由于機構改革,我縣檔案局順利并人縣委辦,縣檔案館(地方志辦)實現了從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到縣委直屬事業單位的跨越,不僅提升了檔案工作的地位,還為檔案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運用多樣化方式調控,不斷完善體系構建
檔案館是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加強檔案信息資源控制的新工具,主要通過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方式達到管理目的。在執行中,只憑單一方式是無法完成的,必須采取多樣化方式調控。例如,近幾年,我縣采取的是檔案局與檔案館業務人員聯合到縣直各單位、企業、鄉鎮(街道)加強檔案業務指導,對推進我縣檔案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檔案價值發揮作用具有長期性,尤其是電子檔案必須得到妥善保護。因此,在制定發展規劃時不僅要把檔案館信息資源建設納入預算,還要從政策方面施加控制和管理。例如,2024年3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檔案法規體系,推動檔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可見,運用多樣化方式調控,不斷完善體系構建是推進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國家檔案信息資源拓展的需要。
3.提高管理水平,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隨著科技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對檔案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愈發迫切。面對任重道遠的檔案現代化進程,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加強人才培養,是檔案事業發展的需求,不僅要強化檔案專業知識的拓展,還應加強計算機技能的培訓。當然,在落實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檔案專業知識培訓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和作風好的檔案干部隊伍,以適應新形勢下高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例如,我縣自機構改革后,檔案工作者越來越年輕化,平均年齡由之前的40多歲降到了30多歲。這與新時代檔案信息化發展對人才年輕化的需求相契合,促進了檔案人才的培養,使檔案管理水平得以持續提升。
五、解決檔案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國經濟如果想要持續穩定發展,就要不斷筑牢國家治理體系的根基,合理利用檔案信息資源,解決檔案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1.采用手工與計算機相結合
在深化改革中,各領域的檔案數量不斷增多,手工查閱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采用與計算機查詢相結合的方式才能適應新時期的檔案信息化建設需求。例如,我縣檔案開展數字化后,采取的就是手工和計算機查閱相結合的方式,為推動我縣檔案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實踐表明,密級型檔案更適合手工查閱,而其他檔案則可通過計算機進行查詢。一是把檔案著錄項目輸入計算機,自動檢查;二是以主題文字作為檢索標志,在計算機中隨機檢索。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建立一個使用方便、靈活快速的檔案信息檢索系統,確保檔案信息管理井然有序,運用靈活高效。
2.加強監督指導
檔案局要加強對各單位、企業、鄉鎮(街道)等檔案工作的監督指導,既能延伸檔案部門的工作職能,又可以加大檔案信息統一開發的力度,將這一職責納入檔案部門服務范疇是推動檔案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例如,近幾年我館業務人員協助檔案局人員到縣直各單位、企業和鄉鎮(街道)進行檔案歸檔督促和指導,全縣的檔案工作得以有效推進,并完善了當地檔案管理體系,解決了檔案工作中的多個問題。
以此類推,在檔案工作中,采用人機結合、建立檔案一體化管理和加強監督指導,不僅推動了檔案事業的發展,還筑牢了國家治理體系的根基,解決了檔案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由此可見,檔案與國家治理密切相關,檔案工作者應深思工作中檔案對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意義與作用,領悟其在維護國家歷史文明及推動經濟發展、公共服務中的價值,進一步推進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改革,拓展國家檔案信息資源,筑牢國家治理體系根基,以突破檔案事業發展的瓶頸。
六、結束語
在檔案工作中,檔案工作者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時不我待的責任感,把檔案工作與國家治理緊密聯系起來,認真思考,確保檔案和國家的安全。同時,嚴格遵循新修訂的《檔案法》及《“十四五”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做好各項工作,為推動新時代檔案工作與國家治理同步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常大偉.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閥下我國檔案治理能力建設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2020.6.
[2]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研究發展中心.中國檔案事業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22.9.
[3]張健.國家治理變遷中的基層刑事司法[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21.12.
[4]周林興.基于信息治理視閾的檔案服務質量優化控制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4.6.
[5]李甜.數字轉型期檔案內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