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一)構建少先隊員15分鐘社區活動圈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黨中央名義下發的專門加強少先隊工作的文件。文中提到:“提升少先隊社會化工作水平。構建資源有效整合、隊伍有效動員、陣地有效利用、隊員廣泛參與的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
2.充分發揮少先隊實踐育人作用。以少先隊員集中居住地為圓心,統籌發揮社區各類陣地作用,整合社區周邊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協同開放機制,為少先隊員就近就便開展活動提供服務保障,構建少先隊員15分鐘社區活動圈。
環顧四周,學校15分鐘的社區活動圈里,有宋元明清,羊城古八景之一—“石門返照”。坐落此處的還有“石門貪泉”。關于貪泉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史記》。
(二)扎實上好校內校外少先隊活動課程
《綱要(2021年版)》提出:少先隊活動課應“堅持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線上線下相結合”。整合社區“貪泉”資源,積極拓展教育途徑,建立聯建共育的長效機制,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少先隊活動課程是筆者思考的重點。廉潔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廉潔”從娃娃抓起,培養他們做個誠實守信、正直無私、自律自強的孩子,為他們奠定終身廉潔做人的品德基礎,對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三)運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激發學生興趣
布普納說:“學習是一個主動過程,對于學習最好的激發乃是對所學材料的需要。”馬斯洛在《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中從個體心理結構的角度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其主要觀點是人們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勵其行為的原因和動力,由低到高逐級上升的。“需要”是組成人們活動的內在動力,是人的積極性的源泉。所以,由淺入深地滲透廉潔文化,最終激發他們的高級需要—將“做一個清廉的人”成為畢生追求的目標。
二、實施
(一)最基層—豐富校園物質環境文化,營造“廉潔校園”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學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設施的大環境下,班主任也要精心布置教室,經營包裝班級的小環境。
結合學校的中醫藥文化傳承,將綜合社會實踐課程、勞動教育、少先隊自主教育、服務意識落到實處,以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豐富孩子的學習經歷和生活體驗,我校中隊以中草藥命名。而中隊角展示該中草藥的簡介,無時無刻不彰顯中醫藥文化的教育意義。托物言志,潤物細無聲,滲透廉潔文化教育。
充分利用教室的每面墻、每個角落都有文化或教育內容,讓班里的孩子舉手投足間就能被感染。如后方的黑板墻報,它主題鮮明,內容針對性強,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它更新速度快,最少每個月換一次,達到思想滲透的目的。
(二)鞏固層—活動育人
陶行知認為,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教學做合一。教師可以創設生活的情境,在活動過程中塑造孩子開朗、自信、樂觀的性格,提升個人核心素養。每一次活動,播下一粒粒“廉潔”啟蒙種子,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使廉潔清風勁吹每個校園,使廉潔教育在師生心中生根發芽。
1.中隊服務崗
通過中隊活動,讓孩子們在校園里學習種植技能,傳承吃苦耐勞的精神,用勞動體驗美好的生活,也可以通過觀賞來提升品德修養和藝術涵養。除此以外,語文課堂也會給孩子們講植物的寓意,鼓勵孩子們做一個高潔、正直的人。
2.多形式的大隊活動
以“我是廉潔詩人”為目標,朗誦童謠、背誦古詩,加強規則教育;以“我是廉潔少年”為目標,畫手抄報、講廉潔故事、演繹廉潔劇本,進行榜樣教育;以“我是廉潔公民”為目標,寫征文、演講、唱紅歌、舉行辯論賽,開展理想和志向教育,提高孩子的內在素養。
(三)核心層 —思政教育
許桂林、程紅艷《兒童政治啟蒙教育》提到:“兒童政治啟蒙具有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促進社會政治發展雙重價值。兒童政治啟蒙教育應當樹立微觀政治理念,促進兒童政治參與;開展階梯式政治啟蒙教育,實現兒童主體價值;加強全社會協作,發揮教育合力,從而提高兒童政治啟蒙教育科學性和有效性。”
1.重視隊課,滲透廉潔教育
輔導員的主責主業是思想引領、政治啟蒙,隊課要講出“隊味”。隊課是輔導員對隊員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所以必須有計劃地選擇主題,用不拘一格的互動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關注世界、觀照自我,進而發揮自己的才能,達到最佳的德育效果。
2.成立紅領幣宣講隊
透過一個個小故事讓學生懂得“廉潔”并非只是大人的事情,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等寶貴精神財富的一個縮影。“廉潔”就在我們身邊,就隱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四)延伸層——校家社合作,構建好家風,形成良好的廉潔氛圍
1.注重構建家校合作的平臺,搭建與家長聯系的橋梁,注重“校—家—校”的雙向信息傳遞。2022學年,全校開展“繪故事,畫家風\"活動。依托家風故事,描寫家風里的奮斗、廉潔、革命故事。
2.走出去,走進基地,開展少先隊社會化
《意見》提出,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深化社會實踐活動思想內涵,突出紅色基因傳承,培養隊員的政治素養和組織意識,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2024年6月30日,少先隊員們走進少先隊實踐基地,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廉潔\"游園會。本次活動以小朋友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引導隊員們沉浸式體驗陽光、公正的廉潔文化氛圍,在趣味體驗中增強廉潔意識。
2025年2月22日開展“愛廉說”紅領幣講解員宣講比賽暨“紅領巾獎章”特色章設計評比活動。參賽選手們緊扣“愛廉說”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吳隱之怒飲貪泉的故事及廉潔事跡,從不同視角暢談了勤政廉政的責任與擔當,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不僅生動詮釋了清正廉潔的深刻內涵,也許下了自己崇廉尚潔、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三、結論
本課題研究團隊整合社區資源、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少先隊活動課程—廉潔文化建設。讓“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等廉潔信念扎根在孩子內心深處,成為他行動的指南,為他將來的“清廉”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課題\"校、社'雙向聯動的少先隊社會實踐課程開發研究——以朝陽社區少先隊實踐基地為例\"(課題編號:202317141)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