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文練筆”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
一、基于語文要素的小學語文隨文練筆的實踐案例
(一)立足教材內容,引導隨文仿寫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文本的結構、句式、表達方式等進行寫作。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運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描寫校園花壇里的花朵或動物園里的動物。示例:清晨的公園里,鍛煉的人真多。老人們有的在慢悠悠地打太極拳,一招一式都透著沉穩與勁道,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有的結伴跳著廣場舞,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腳步輕快靈活;有的沿著湖邊悠閑地散步,呼吸著新鮮空氣,欣賞著湖光山色·.….
(二)適度留白空間,發散寫作 思維
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創設空自對話空間,通過補寫、續寫、改寫等語言實踐,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語言運用與審美體驗的深度融合。如在學習《司馬光》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對“兒得活”進行補寫。示例:司馬光救出了掉進缸里的小伙伴后,周圍的孩子們都圍了過來,他們一邊用敬佩的眼神看著司馬光,一邊七嘴八舌地說:“司馬光,你太厲害了!要不是你想出了這個辦法,小伙伴可就危險了。”被救的小伙伴也緊緊地拉著司馬光的手,感激地說:“謝謝你,司馬光,謝謝你救了我。”司馬光看著大家,心里想:以后遇到事情,我也要像今天這樣,沉著冷靜地應對。
(三)根據文本情感,進行個性續寫
在寫作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師可借助隨文練筆這一教學策略,通過文本細讀中的空白補寫、情節續寫、人物心理重構等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在具象化表達中激活想象思維,在創造性轉化中發展邏輯推理,在跨維度遷移中培育審美感知。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續寫小女孩在天堂里的生活。示例:小女孩跟著奶奶來到了天堂,這里到處都是溫暖和光明。他們來到了一座美麗的大房子前,房子里有一個大大的火爐,火爐旁擺滿了各種美味的食物。小女孩和奶奶坐在火爐邊,吃著香噴噴的烤鵝,喝著熱乎乎的牛奶,再也不用忍受寒冷和饑餓了。
二、基于語文要素的小學語文隨文練筆的策略
(一)把握語文要素,精準關注練筆目標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每篇課文所承載的語文要素,根據語文要素確定隨文練筆的目標和內容。在設計練筆時,緊密圍繞語文要素,使練筆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把握訓練時機,精心設計練筆練習
隨文練筆要把握好時機,教師要在閱讀教學的關鍵處、精彩處、疑惑處等適時安排練筆。如在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深入理解,情感達到高潮時進行練筆,讓學生更好地抒發情感;在學生對文本中的某個知識點存在疑惑時,練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實效性提升,需以系統化教學設計為支撐。教師應先明確教學目標的導向性,通過課前預設三維度目標框架(知識遷移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情感培育目標),為練筆活動建立可量化的評價基準。在此基礎上,重構課堂教學流程,將練筆任務有機融入閱讀教學的導入、研讀、拓展等關鍵環節,形成“文本解讀一思維激活一表達實踐”的閉環體系。
(三)注重方法指導,幫助突破練筆難點
如在仿寫時,要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結構、句式特點等;在補寫和續寫時,要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示范、舉例等方式,讓學生明確寫作的思路和方法。
(四)及時反饋評價,激發學生練筆熱情
如在學生完成一篇隨文練筆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評價,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注:本文系2023年廣東客家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協同育人中心研究課題“基于語文要素的小學語文隨文練筆的實踐與策略”(課題編號:GDKJ23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