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抗逆力視域出發,探討了中學(含中職)學生家庭教育復原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如自我調節能力失調、社會適應能力弱化、心理素質能力消極、承受壓力能力減弱等問題。學生面臨精神壓力、人際關系、學業壓力等多重逆境,而家庭教育復原力成為他們應對逆境的重要保障。
一、抗逆力視域下學生家庭教育復原力提升的理論探討
1.家庭教育復原力的基本內涵和結構
家庭教育復原力指的是家庭在面對各種挑戰和困境時,具備面對和處理這些情況的能力和資源。家庭教育的復原力與家庭親子關系質量、家庭教育知識與技能、情緒管理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和社會支持系統有很大的關系,這些方面是構成家庭教育復原力的基本要素。其基本結構主要包括家庭的團結力、家庭的溝通力、家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家庭逆境應對的能力。
2.抗逆力的基本內涵
本文的抗逆力主要是指中學(含中職)學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保持樂觀態度,勇敢面對問題,化挫折為動力,頑強拼搏,最終實現自身發展的能力,包括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解決問題和挑戰的能力、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能力、適應變化和靈活應變能力、持之以恒和自我激勵能力。
二、學生家庭教育復原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自我調節能力失調學生在面對挫折、失敗和壓力時,自我調節能力可能會失調。首先,學生可能因為缺乏經驗而難以正確認識并快速適應新環境,并因此造成自我調節能力失調。其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接觸到更多社會不同層面的壓力,如考試、競爭等,這些壓力可能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過度依賴也會對他們的自我調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2.社會適應能力不足
首先,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經驗較少,在面對陌生的社會環境和挑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其次,學生通常處于學業階段,學習壓力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還可能因缺乏技能而感到迷茫和不安,難以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3.心理素質薄弱
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在面對逆境時,可能產生自卑心理或沮喪、消極的情緒。有的學生不能正確面對挫折、失敗,又沒有合適的應對方法,就會不停地內耗和煩惱,導致沮喪情緒的出現,進而滋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可能喪失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家庭問題也是導致學生抗壓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家庭不和諧、經濟拮據、父母離異等問題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同時,學生可能還會面臨社交壓力,如人際關系變化、同輩壓力、寂寞孤獨、溝通不暢等問題,而中學生正處于認識自我的重要階段,對自己的定位和認知可能有矛盾和迷茫,因而對其心理素質產生影響。這些情緒不僅會阻礙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還會影響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心理健康。
三、提升學生家庭教育復原力的具體策略
1.利用積極心理,理性應對挑戰
積極心理和理性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應對各種挑戰,提高其家庭教育的復原力。學生面臨著各種挑戰,如成長困惑、學業壓力、社交焦慮等。積極心理能夠幫助他們保持樂觀、積極、自信的態度,從而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同時,理性思維也非常重要。學生需要學會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在家庭教育中,理性思維能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家庭矛盾、溝通和解決問題,從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同樣也需要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利用積極心理和理性思維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互動,讓他們在家庭中感受到溫馨、關愛、尊重和支持,提高家庭教育的復原力。
2.利用澄清技術,正確認識情緒
澄清技術是一種心理輔導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情緒反應,提高他們的復原力。該技術主要有三個作用:幫助學生分辨他們的情緒反應是出于何種原因,有時候情緒反應可能是由于外部影響,也有可能是自己內在的感受,通過辨別情緒反應所產生的原因,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并且更好地應對和調節這些情緒;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情緒反應,例如,在面對學業壓力或者家庭紛爭時,學生可能會出現焦慮、憤怒、沮喪等情緒反應,通過使用澄清技術,學生可以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情緒,從而讓家長和老師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感受,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情緒反應,學生可能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而感到無助和無措,通過使用澄清技術,學生可以學會有效地應對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壓力和挑戰,提高家庭教育的復原力。
3.摒棄受害者心理,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摒棄受害者心理是指擺脫在不良事件中被動扮演的受害者角色,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讓自己變得強大。對于學生家庭教育來說,采用摒棄受害者心理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復原力。學生需要認識自己的責任和角色,學習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策。通過此過程,他們將會意識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掌握更多的主動權。由此一來,學生就會出現擺脫受害者心理,更加傾向于主動尋找解決方案,從中學會成長,增長經驗。這一轉變可以通過與家長、老師、朋友交流,尋求幫助和建議來實現。
4.加強抗逆力訓練,克服逆境 應對能力
抗逆力是面對逆境時,個體應對創傷、挫折和壓力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抗逆力,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逆境,而且能提高其家庭教育的復原力。首先需要認識和接受逆境。學生面對逆境時,需要先認識和接受這種境況,保持理性和冷靜。其次是培養積極心態。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態。三是學會合理應對。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學習一些應對技巧,如積極思考、心理暗示法、溝通技巧等。此外,還可以提醒學生:很多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因此要保持心態的平衡。四是增強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提高和練習,不斷拓展交往的范圍和深度,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逆境。家長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
【注:本文系廣東省2024年繼續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基于‘康養學游新模式構建老年教育新生態研究—以增城區為例\"(項目編號:JXJYGC2024D185)的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