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素養中信息意識是指學生能對信息時代特征準確把握,信息意識是指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對信息的敏感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能夠敏銳感覺到信息的變化,獲取相關信息;能夠采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斷。以初一廣東科技出版社教材“計算機網絡”為例,該單元內容涉及四個課時,分別為“認識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的作用及服務”“接入互聯網”“使用互聯網”,每一個課時分別涉及傳輸介質、網絡協議、IP地址、域名、局域網組建、傳輸速率、網絡安全等內容。由于以上內容離初中學生生活較遠,知識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往往會使用,但是對于網絡協議、傳輸介質、傳輸速率、IP地址等知識概念感覺抽象,難以理解。如果僅靠教師對知識概念講解,學生難以達到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特征,從而難以具備信息科技信息意識等核心素養。
一、最近發展區
筆者認為,計算機網絡這一節內容知識概念多且抽象,和現實世界相距甚遠,初一年級的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概念性意識比較薄弱,學生只是知道使用,對于原理性和發生性的問題知之甚少。因此在授課中還應對這一單元要通過搭建合適的腳手架,指的是借助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過渡到計算機網絡有關知識的理解上,使原本難懂的知識得以簡化,更加貼近初一學生生活,有利于學生理解把握。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中多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從而建構“計算機網絡”這一單元的有關知識理解。
二、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能夠將零散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進行系統整合。把網絡的基本概念、組成、通信原理、應用及安全等方面的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形成一個全面、連貫的認知體系,避免知識的碎片化學習。通過大單元的系統學習,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有助于提高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學習《計算機網絡》一單元,首先要對四個課時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采用先整體再局部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即讓學生首先建構一個面向學生已有經驗的計算機網絡知識架構,后期再對每個局部的內容進行個別詳細講解。
三、教學設計
1.教學環節。(1)第一階段復習舊知。通過復習計算機的誕生歷史,從而引入新課。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當今時代,只依靠單個計算機的能力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任務需求。那么,如何將眾多的計算機有效地組織起來,使其能夠協同工作,發揮出更大的效率呢?此時,教師順勢引入“網絡”這一重要概念。(2)第一階段—點名小活動。師:喊科代表的名字。生:聽到后作出回應“到”。師:提出問題,剛剛我喊課代表的名字講的是什么語言呢,他能不能聽懂?引導學生思考后作答。生: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作答“漢語,可以聽懂”。師: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次提問:那如果我用韓語、俄語喊他,他還能在我喊的時候回應我嗎?生:思考后回答“不能”。師:順勢引出兩個IP之間也需要像共同語言一樣的東西連接,但學習。師:講解不同的網絡協議規定了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順序、格式、錯誤處理等方面的規則。計算機的傳輸介質包括有線介質和無線介質。提問:那我們常見的有線以及無線介質有哪些呢?引導學生進行小組PK。生:小組派一名同學進行作答,有線介質有網線,無線介質有WIFI、藍牙。師:提問:說到速度,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物理中的速度公式, v=s/t 師:沒錯,回答的非常好,網速的計算公式也是類似這樣的,對計算公式進行講解。【設計意圖:通過上節課的講解,學生已經知道計算機網絡中包含什么,在此基礎上對網絡協議、傳輸介質以及傳輸速度進行講解,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思路也比較清晰。利用物理速度公式類比網速計算公式,使復雜的網絡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易懂。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4)第三階段—網絡安全。師:對IP地址的組成進行講解。在計算機網絡中,IP地址用于在網絡中唯一標識一臺計算機。但是,如果在同一網絡中出現重復的,就像相同名字的人在一起喊他們名字時,就會出現混亂。所以應該注意在IP地址的組成中要注意在同一網絡中,IP地址要不相同。【設計意圖:通過講解IP地址在同一網絡中要不相同,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通過講解IP地址在網絡中用于唯一標識一臺計算機,讓學生明確IP地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后續學習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奠定基礎。強調IP地址組成的關鍵要素。指出在同一網絡中IP地址不能重復,使學生認識到IP地址組成的規則性和嚴謹性,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
2.實際生活作業。假如一家人生活三層樓中,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家庭網絡?(理解:每層一個路由器,每個路由器連接同一層的設備。每一層構成一個新的局域網)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并作答,教師對學生的作答進行針對性的評價。
四、總結
本文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單元四課時的內容進行大單元設計,采用先整體后局部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建構有關計算機網絡的整體概念。接著教學中通過復習舊知引入新課,提出問題由此引出“網絡”一詞,而后通過“點名小活動\"開展教學從實際生活出發,使現實知識與網絡知識一一對應,最后通過實際生活作業,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以常識的思維找到問題的關鍵,然后去解決。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了信息意識,對信息時代特征進行準確地把握。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了解學生自身特征以及關注學生的先前知識和基礎,創設真實情境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以學生姓名為例子,類比出IP地址的組成,在IP地址的組成中要注意在同一網絡中,IP地址要不相同,培養了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從創設真實情境出發,不斷提高初中信息科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注:本文系廣東省中山市教育科研項目2022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信息科技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以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為例”(課題立項號:B2022145)研究成果】
【注:劉麗君系梅州市嘉應學院2021級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