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應樹立‘教—學一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積極性。”
一、以教學評一體化為載體,設計真實的單元情境任務
單元情境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需求,引導學生有興趣通過多種學習方式運用語言文字解決問題。例如,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教師創設舉辦“我喜愛的動物朋友分享會”這一單元大情境,設計了舉辦“動物明星見面會”“動物明星推薦會\"\"動物名片展示會”三個單元子任務。其中《白鵝》這一課圍繞舉辦“動物明星推薦會”的情境,以幫助豐子愷先生“設計動物明星推薦卡”為本課情境任務,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推動學生通過合作分享、評價反思,整合信息,品讀文本,引導學生在識字、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促進語文素養的落地生根。
二、以教學評一體化為載體,設計合適的單元評價任務
新課標指出:“過程性評價重點考察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一)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評價任務
課堂教學評價是過程性評價的主渠道。教師需引導學生根據評價量表中的評價標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評價反思。例如,教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教師設計“向游客介紹雙龍洞”的情境任務。學生依據評價標準設計雙龍洞導覽圖上傳粵教翔云平臺,并當小導游介紹雙龍洞。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對標評價量表進行學習,借助評價標準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相機提出指導意見。課堂教學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應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引導學生不斷反思、不斷提升。
(二)設計合適的階段性評價任務
階段性評價是在教學關鍵節點開展的過程性評價。建議可以在單元教學中靈活設計綜合的學習任務和評價手段,如將書寫、朗讀、口語交際、古詩文背誦、讀書分享會等有機整合,以活動化、項目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活動下,自主合作設計匯報展示形式。通過評價檢測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水平,引導學生學會將單元知識靈活遷移運用。例如,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階段性評價,教師設計“最美城市評選”的單元情境任務,以“亮星”評價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制作最美城市名片,用說說、寫寫、或其他方式記錄最美城市特有的物產等,做一本專屬最美城市的“旅行手賬”向大家推薦。這種綜合的單元學習任務,將閱讀理解、創意表達和綜合評價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教學評一體化。
三、以教學評一體化為載體,設計有梯度的單元作業
以教學評一體化為載體,在大單元學習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過程的表現,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建議設計作業評價標準,讓學生對標作業評價標準,自選完成合適的作業,有效實現作業完成的高效和高質量。例如,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主題是“我與自然”。單元作業可以從舉辦大自然音樂會的情景出發,以詞頌自然、句描自然、段繪自然、篇悟自然為引領,分為基礎性作業、發展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工具性,人文性層層遞進,語文要素貫穿始終,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由詞到句,再到段和篇”的學習路徑。
作業設計要巧妙地依托大單元情境,細化作業評價指標,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以評導學,幫助學生識記、理解、應用課堂所學,促進學生鞏固知識,學會學習。例如,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自然之美”。建議通過“我的私人足跡地圖”單元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運用“文轉畫”的閱讀能力,將文字中的豐富畫面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在邊讀邊想象中去完成單元作業“我的私人足跡手冊”,讓“閱讀之旅”有畫、有聲、有形、有色。在最后的“旅行印記”和“旅行推薦”中,綜合所有的學習活動,通過作業評價量表的質性分析和量化評定,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內化的情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當學生的作業轉化成作品,能讓學生更有成就感,更樂于主動完成作業。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中年級大單元教學案例研究\"(課題編號:202316198)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