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碎片化、形式單一等問題,本文提出優化策略:以學科素養為綱,構建單元整體作業框架;依托學習任務群,設計梯度化作業序列;創新作業形式,實施多元評價,實現作業從知識鞏固向素養提升轉型,促進學生學習的“減負增效”。
一、聚焦學科素養,瞄準“靶心”整體設計
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文主題“彩筆繪生活”是以培養習作能力為核心素養編排的習作單元,圍繞“把事寫清楚,彩筆繪生活”這一核心任務,組成了“讀寫一體”的教學內容。因此,實際教學中,依據課程標準,聚焦學科素養,根據單元目標,充分發揮精讀課文的示范作用,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的橋梁作業,整合板塊內容,將單元作業進行整體建構。引導學生逐步從讀中學寫,從仿寫片斷過渡到綜合運用記事方法,引領學生從書本學習走向生活實踐。
本單元以“彩筆繪生活”為主題,根據單元整體教學規劃,相應設計單元作業的主題任務,讓學生在單元作業整體訓練中循序漸進地達成教學目標。
任務一:啟動階段,是單元導讀課,設置“玩轉知識樂園闖關”基礎性作業,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任務二:探尋階段,設計“探尋敘事順序,領悟敘事方法\"的學習任務,主要通過閱讀和學習“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因此,課后設計鞏固性作業,如請用簡短的語言概括《麻雀》敘事三要素等。
二、依托學習任務群,圍繞“靶心\"整體推進
任務三:實踐階段,是運用敘事方法,彩筆繪生活任務。結合初試身手和單元習作設計實踐性作業,如看圖并發揮想象,用一段話寫清楚比賽的過程。
任務四:分享階段,主要通過《彩筆繪生活》佳作分享會,及《城南舊事》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在評改、分享習作,通過讀書交流會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三、創新作業形式,射擊“靶心”重過程
為了改變傳統作業單調重復,單元作業設計可以從布置作業的時間和內容形式上創新,設計各種走“心”作業,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
1.課前預學單,開啟學習激興趣
課時前置作業主要是通過學習小貼士和課前預習單,讓學生在預學六步法“標段落、讀課文、畫字詞、查字典、寫組詞、思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興趣,既為后面集中時間探究精讀課文敘事順序和方法做好鋪墊,同時也讓老師了解了學情。
2.課中導學單,探究學習促思維
課中作業設計主要根據學習任務,設計了相應的課中導學單,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通過一個個學習活動完成任務。如,教學《麻雀》一課,設計導學單:借助思維導圖,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概說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達成“了解按順序把事情寫清楚”的單元教學目標。
3.課后拓學單,鞏固拓展促提升
課后作業是單元作業的主要部分,既可以根據單元知識點設計基礎目標作業,鞏固學習內容,夯實基礎;又可以根據單元語文要素設計語言發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核心目標作業,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還可以根據學生語文素養發展需求,設計素養性作業,整合學科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科素養。
四、借助多元評價,命中“靶心”促發展
作業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以改進教學,又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改變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家長參與性,把學生和家長納入到評價主體中來,提升學生和家長對作業評價的重視程度。因此,除了教師采取“等級 + 簡語”“符號 + 等級”“口頭評價 + 書面評價”外,還可以設置星級評價。多元評價的內容不僅注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評價。
此外,還可以通過即時口頭語言評價、多樣書面評語等方式開展評價,低年級可以采取圖形、符號、卡通圖案作為評價載體,把刻“優”“好”“棒”“祝賀你”等字樣,或學生喜歡的卡通圖印在學生的作業本上;中高年級,可以開展作業評比“頒獎會”,給學生頒發“電子獎狀”,還開展積分抽獎、積分兌換獎品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做作業的成就感,擁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評價的目的,不是甄別選拔,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不用同一把尺衡量學生,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盡可能設計分層作業,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學生,確保學生鞏固學習成果,促進學生個性得到發展。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