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存在多種生態系統。《2023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共有耕地12758.0萬公頃、園地2011.3萬公頃、林地28354.6萬公頃、草地26428.5萬公頃、濕地2356.9萬公頃,在保護和監測規模龐大的生態環境方面,存在難度較大、效率較低、無法實時監測等缺陷。尤其是,部分森林、沼澤、湖泊等地,人員、車輛無法到達,巡檢保護難度大。隨著5G通信、物聯網和低空經濟等技術的發展,通過將無人機、攝像頭和物聯網技術相融合,可以為生態環境保護帶來較大便利。
一、應用背景
隨著5G技術的發展,通信基站的數量相較4G時代有較大提升。截至2024年3月末,全國5G基站總數達364.7萬個,比2023年末凈增27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
。依托通信鐵塔的高度和分布密度優勢,掛載鷹眼攝像頭,可以實現超大范圍深度監控。同時,借助5G信號高可靠性、低時延、高速率、大連接的特點,可以實現對畫面數據的高速傳輸,同時將智能終端、云平臺和本地監控平臺通過4/5G網絡和光纖網絡進行整合連接,實現實時互聯互通。
二、技術方案
(一)高空監控
通信鐵塔具有高度和密度優勢,能滿足附近區域的信號覆蓋,可以保證安裝高清攝像頭后,監控視野無遮擋、無死角。同時,其24小時不間斷電源,可以保證實時監控不掉線。根據監控場景的不同,選擇不同位置和高度的通信基站,配合使用不同監控角度的攝像機,可以實現對特定區域內不同場景的有效監控。
1.河流監控
河流呈現狹長形,監控范圍主要為河面漂浮物、水事違法情況和河流岸線開發情況。在河流上下游分別安裝固定角度的槍式攝像機,實現對區域內河流段的監控。
2.湖泊監控
湖泊岸線呈非直線形,尤其河流入湖口水流走向較為復雜,可采用球形攝像機與槍式攝像機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特定段岸線和湖面情況的監控。
3.農田監控
農田面積大,且分布較為集中,要求攝像頭同時具備多角度和大范圍監控的能力,可采用球形攝像機,在農田中央位置布置一臺,或農田角落分別布置一臺,實現環形廣域監控。
(二)低空無人機巡檢
利用無人機遙感航拍數據,作為高空監控的影像補充,通過影像圖比對方式,實現對監控盲區的監控。同時,無人機能夠對高空監控識別到的告警信息做出快速反應,有效避免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相較于傳統的人力巡檢和攝像頭監控,無人機巡檢有如下優勢:
1.可視范圍廣
無人機飛行高度可以控制,能滿足對不同地貌環境的監控巡檢要求。對于農田等平原地貌,以恒定高度飛行,可以實現快速的大面積巡檢;針對湖泊、河流和支流匯聚口等,通過控制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和角度,完成對監控盲區、遮擋區域的巡檢工作。
2.巡檢周期短
以通信鐵塔作為無人機起降平臺,結合無人機飛行速度優勢,可以快速實現對鐵塔周圍區域的巡檢工作。利用通信鐵塔24小時不間斷電源,可以實現對無人機的實時充電,保證了無人機的續航能力,進一步提升了無人機的巡檢速度。
3.巡檢效率高
基于自動機場的無人機平臺,無需人為操作,通過預設巡檢路徑、范圍等方式實現自動巡檢,并實時記錄預警信息上傳云平臺,巡檢效率顯著提高。
4.事故響應及時
基于多種AI識別算法,無人機可以有效識別巡檢范圍內的告警活動,并將實時畫面回傳至監控平臺。相關人員在獲取告警信息后,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事故處理。
(三)網絡架構
感知終端與平臺采用“互聯網接入 + 公有云”方式組網,可以劃分為感知層、傳送層、平臺層、應用層和數據層。采用4G/5G、光纖專用網絡等多種物聯網接人技術,實現高空攝像頭、無人機、終端感知設備和AI綜合監控平臺的互聯互通。

感知層使用不同形式的攝像頭、無人機等視覺方案,實現對行為數據的精準捕捉;同時,還可以提供持續的監控視頻流。
傳送層利用物聯網接入技術,實現對數據的實時傳送。監控數據的傳輸需要高流量、高速率,一般可采用4G、5G、光纖網絡等技術3。專用網絡不僅能夠為數據傳送提供大帶寬,還能避免其他數據的干擾,降低時延和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平臺層和數據層借助智能算力和高速率存儲單元,對捕捉到的行為數據進行分類存儲,便于后續進行追溯和查閱。同時,對實時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根據應用端不同的需求,對數據進行分類提取和傳送。
終端應用有手機應用、監控中心、網頁端等多種方式。通過無線網絡、企業寬帶等方式接入云平臺,可以對監控畫面進行實時查看,并對各類預警信息進行查閱和處理。不同應用終端之間,還可互相發送指令和回復,保證對預警信息的及時處理。
(四)AR綜合監控平臺
圍繞“平臺 + 算法 + 應用”的模式,建立可視化監控平臺,實現對監控區域的全方位監控。
1.實時監控
監控平臺實時顯示現場監控場景。通過預設不同的監控角度,攝像機自動旋轉以完成區域監控。借助人物識別(人員走動、施工作業等)、場景識別(智能比對場景變化)、特情識別(火焰、煙霧識別等)等多種預設算法,可以第一時間在數據監控平臺顯示在場異常行為。
2.AR全景
監控平臺利用無人機多角度畫面,可以實現對監控區域的AR全景顯示。AR全景顯示的監控區域異常行為數據,可以更快、更精確地定位異常行為類型和發生位置,方便相關人員制定方案并進行現場處置。
3.多種應用界面
監控平臺可以通過監控中心的形式進行集中監控,也可以用WEB客戶端和App客戶端進行展示。監控中心采用集中調度的方式對監控區域整體行為進行檢測控制,其他人員可以采用WEB客戶端和App客戶端隨時隨地查看監控信息和處理異常行為,極大地提升了監控巡檢效率。
三、技術優勢
低空飛行技術、高空鷹眼,以及物聯網的有機結合,從監控效果、巡檢效率、人力成本節約等多個方面,為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提供了便利。
1.不同高度和角度的監控,提升了監控范圍,配合不同場景下的模式選擇,使得監控效果更好;
2.無人機可以預設巡檢路徑、自定義巡檢內容和自動生成巡檢報告,極大地提高了巡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3.通過采集無人機和攝像頭的全景影像,實現對地圖數據庫的實時更新,為用戶繪制實際地形圖,方便人員開展現場巡檢;
4.平臺開發靈活、接口豐富,可以滿足對現有攝像機、無人機的接入使用,針對未來新興產品的出現,也預留了接人空間,方便產品不斷更新。
四、結束語
利用通信基站的高度和密度優勢,結合低空飛行技術、高空鷹眼和物聯網的廣泛使用,可為生態環境監測保護提供較大便利。對其進行大范圍的應用,可以實現全國一張網、一個平臺的部署方案。未來新興產品的研發,會不斷豐富平臺的功能應用,以促進該技術方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作者單位:靳宏圓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參考文獻
[1]2023年中國自然資源公報[OL].https://i.mnr.gov.cn/202402/t20240229_2838490.html,2024-02-29.[2]2024年—季度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OL].https://www.mit.gov.cn/gxsj/tjfx/txy/art/2024/art_d41d35c3b0184373aa8bbe770646e425.html,2024-04-19.
[3]戴方,閆沖.物聯網與NB技術淺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