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強調,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扮演著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角色,并針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特別提出了推進“科教融匯”的理念,這為我國職業教育在新時期指明了改革的新航向。科教融匯的核心在于促進科技、科研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創新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而科教融匯正是培養此類人才的最為有效的途徑。
1.實踐教學與產教融合的建設
在科教融匯的大背景下,實踐教學對于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關鍵。它不僅是專業人才成長的核心環節,更是一座連接深厚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橋梁。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使產教融合深度推進,為學生打造一個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操作無縫對接的學習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1.1 實訓基地現場教學
在專業教學中,我們特別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緊密結合。為此,將教學課堂延伸至真實的食品檢驗檢測環境中,實施課程的“50公里見習圈”實踐性教學。企業實訓基地不僅配備了與國際接軌的先進儀器設備,還精心模擬了實際工作場景,實現了教學、學習、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夠在任課教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親手操作各種儀器設備,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專業技能。此外,借助企業實訓基地,學生有機會參與“食品安全與質量檢測”技能大賽,這不僅是對學生技能的一次考驗,更是對學生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
1.2 項目導入與任務驅動式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項目導入與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依據實際工作中的檢測任務或行業需求,設計了一系列富有挑戰性的教學項目。學生需要圍繞這些項目中設定的任務進行獨立思考,探索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項目實踐,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工作的流程和技術,還能在實踐中鍛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項目實踐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機會。
1.3 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實習基地
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實踐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技能水平,我們積極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了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還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實際工作任務,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在實習基地,學生可以在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的親自指導下,實地學習最新的專業技術和市場動態。此外,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能夠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
2.課程改革與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科教融匯的視域下,課程改革被視為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驅動力。這一改革不僅關乎教育內容的更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轉變,旨在培養既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又擁有高超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對課程體系的精心優化,打造“金課”,引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為學員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石。
2.1 課程內容的優化與整合
面對食品檢驗檢測技術行業的快速發展,專業骨干教師深入行業一線,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調研。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詳細了解了行業需求和發展趨勢,以此為依據,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優化與整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專業特點,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模塊化、項目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每門課程都被精心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在《食品加工技術》課程中,以項目為導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使得這門課程成為國家級“專創融合”金課。在《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中,則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申報成為“一流核心”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更高層次的學習平臺。在《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課程中,將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建設成為“課證融通”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2.2 構建“崗課賽證”教學標準
在課程內容的整合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構建了“崗課賽證”四位一體的教學標準。這一標準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國家職業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技能競賽要求以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點等內容融入教學之中。如此一來,教學內容不僅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崗位需求,還與職業資格認證無縫對接。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模擬實際工作崗位情境,讓學生提前體驗工作環境,增強了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例如,在《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了多個實驗項目,讓學生在模擬工作崗位情境中進行操作,熟悉各種檢驗設備的操作流程,掌握檢測技術。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點,使得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夠考取行業內普遍認可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此外,教師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將技能競賽要求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參加各類競賽,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夠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競賽經歷可以成為學生職業生涯中寶貴的財富。
2.3 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為了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教師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與企業專家緊密合作,共同編寫《食品專業技能綜合實訓教程》教材。這本教材不僅包含了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融入了實驗視頻、企業實際案例和技術標準,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產一線。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引入了大量的實際案例和技術標準,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例如,在講解食品安全檢測方法時,教材中引入了企業的實際檢測案例,讓學生了解檢驗方法的應用和操作步驟。此外,教材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實驗視頻,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直觀地學習實驗過程。
通過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實用、貼近實際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應用技能。同時,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也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提供有力的支持。
3.師資建設與科研創新的建設
在科教融匯日益成為職業教育發展主流趨勢的背景下,師資建設與科研創新作為雙輪驅動,對于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為專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更為學生成長成才鋪設了寬廣的道路。
3.1 雙棲雙管雙向發展的教師團隊
為了構建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師隊伍,應特別注重師資隊伍的專兼結合。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教師隊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深耕學術研究的專任教師,他們理論基礎扎實,學術造詣深厚;另一部分則是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兼職教師,他們身懷絕技,深諳行業之道。積極鼓勵專任教師走出校園,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和頂崗實踐工作。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例如,通遼職業學院劉境老師在與食品企業合作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食品的研發,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新產品,提高了經濟效益,還將這一創新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同時,企業兼職教師以其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獨到的技術背景,為教學團隊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課堂上分享真實案例,讓學生對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有了更加直觀地認識。比如,通遼市市場檢驗檢測中心楊曉磊老師擔任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的兼職教師,通過講述自己的工作經歷,引導學生了解了食品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
3.2 加強科研創新
科研創新是推動專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積極鼓勵教師申報和開展與食品專業相關的科研課題,通過課題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科研項目的引領下,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例如,通遼職業學院劉境老師成功申報了一項關于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研究與開發的研究課題,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掌握新技術和新工藝。此外,這些科研項目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和創新平臺。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中,親身體驗科研的過程,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3.3 引進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
為了更好地將行業前沿技術和實踐經驗引入課堂,積極引進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這些專家骨干是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既有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又能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實踐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在專家骨干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更快地了解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企業專家的加入也推動了校企深度合作,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通遼職業學院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學生在各類技能大賽、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競賽中屢獲佳績,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此外,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還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鄉村振興工作,不僅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更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出一批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
在科教融匯的大背景下,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創新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項既長期又艱巨的任務。通遼職業學院在實踐教學、課程改革、師資建設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與實踐。例如,通過引入先進的實驗設備,使學生在實驗室中就能接觸到行業前沿的技術;通過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能力;同時,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師加入,為學生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此背景下,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的學生不僅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更具備了卓越的實踐技能。學生不僅在學術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還在行業內部贏得了廣泛的認可。我們相信,在科教融匯的推動下,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為我國食品產業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基金項目
省級基金“結合建黨百年我院基層黨建與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項目編號:NZJGH2022003)、市級基金“科教融匯視域下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TSYKT24001);通遼職業學院教改課程建設“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KC2023018)。
作者簡介
劉境(1993-),女,漢族,內蒙古通遼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