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s of Diferent Flue-curing Processes on Tobacco Quality of Yunyan 87 Middle and Upper Leaves GUOJin-ping,LIWei,WUYu-cunetal(1.FujianIstituteofTbaccoScience,Fuzou,Fujian3503;2.PuchengBranhofNanpingTobacco Company,Pucheng,Fujian353400;3.Zhejiang China Tobacco IndustryCo.,Ltd.,Hangzhou,Zhejang)
AbstractOjective]Tostudytheefetsofincreasingyelowingtieoflwtemperatureontequalityofmidleaduppertobaolaves. [Method]BasedonthemidleanduppertobaccoleavesofYunyan87asthematerial,thefectsofimprovingflue-curingproess(
for 6h intheearlystageofyellwing)ontheappearancequality,chemicalcompositionandsmokingqualtyof themiddleanduppertobaco leaveswerestudied.Result]Theresultsshowedthattheimprovementofflue-curingprocesshasasignificantimprovementonappearance quaityandsmoingqualitofthiddleaves,hileapeaanqualityemicalopotiondmoingqaltoftutoba leaves are manifested as conventional flue-curing processes (directly rising to
stable temperature and yellowing)better.[Conclusion] Increasing low temperature yellowing time of Yunyan 87 in Nanping tobacco area (
for
in the early stage of yellowing)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theappearanequalityandsmokingqualityofddlelavs,thequalityofuppertobaccolavesiseterwithconventioalfue-cu ring process.
Key wordsFlue-cured tobacco;Low temperature yellowing;Flue-curing process;Quality
烤煙烘烤的變黃時期是煙葉生理生化變化的一個重要時期[1]。烤煙的調制過程就是將煙草經過大田生長所積累的品質特征表現出來的一個過程,即烘烤過程中煙葉的生化變化是田間煙葉成熟衰老的延續[2],煙葉烘烤工藝是烤煙調制過程中的核心部分[3],烘烤工藝是指在烤房內調制煙葉品質時烘烤操作所要執行的調溫、調濕、調時等技術,包括對干球溫度、濕球溫度、煙葉變化程度、烘烤時間等烘烤變量的具體要求和調控[4]。一種烘烤工藝并不是適合每一個地區或所有烤煙品種,因此在烤煙烘烤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烘烤工藝,才能烤出優質的煙葉[5-6]。隨著煙區烤房的改進和生物質燃料的應用,產區在烘烤技術上實現了更加精準的控溫控濕,有力地提升了優質煙的烘烤技術和烘烤質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生物質燃料的應用,烤房升溫速度明顯加快,前期升溫速度由以往 1% 變為
,導致變黃前期低溫時間太短,不利于低溫變黃時葉尖正常變黃和葉片內在物質的轉化。鑒于此,筆者研究了延長低溫變黃時間對云煙87中、上部煙葉內在質量的影響,為進一步提升南平煙區中、上部煙葉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試驗于2023年在福建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練村開展,供試烤煙品種為云煙87。選取1戶種植
烤煙的煙農為試驗戶,煙苗于2月18日進行移栽,種植行距 120cm. 株距 50cm ,地膜覆蓋栽培,施純氮量
為 1.0:0.8:3.0 ,其中,基肥占75% ,追肥占 25% ,栽培管理措施均按當地優質煙葉生產技術規范進行。烘烤試驗選取該農戶中、上部煙葉為供試材料。
1.2試驗設計采用大區簡比試驗,試驗共設2個因素,即部位(A)和低溫變黃時間(B),每個因素設2個水平(A1:中部葉;A2:上部葉。B1:常規烘烤工藝,入烤后,點火升溫,5~6h 升溫至
;B2:改進烘烤工藝,入烤后,點火升溫, 5~6h 升溫到
,穩溫 6h ,再升溫至
),共4個處理(表1)。
1.3取樣及樣品的制備各處理煙葉烘烤后,按國家標準GB2635—1992《烤煙》進行分級,每個處理選出C3F、B2F2個等級煙葉樣品各200片,用于化學成分、外觀質量以及感官評吸指標的測定。所有煙葉樣品為每個處理選取的代表性煙葉樣品。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煙葉外觀質量。各處理煙葉樣品下烤后回潮至含水率 16%~18% ,依據國家標準GB2635—1992《烤煙》進行評價,評價指標包括成熟度、油分、顏色、身份、色度、結構等外觀質量因素。

1.4.2常規化學成分測定。將不同處理烤后煙葉樣品
烘至恒重,粉碎后過60目篩。總糖、還原糖含量采用 YC/T159—2002《煙草及煙草制品水溶性糖的測定連續流 動法》方法測定,總植物堿含量采用YC/T160—2002《煙草 及煙草制品總植物堿的測定連續流動法》方法測定,總氮含 量采用YC/T161—2002《煙草及煙草制品總氮的測定連續 流動法》方法測定,氯含量采用YC/T162—2011《煙草及煙 草制品氯的測定連續流動法》方法測定,鉀含量采用YC/T 173—2003《煙草及煙草制品鉀的測定火焰光度法》方法 測定。
1.4.3感官質量。烤后煙葉由武夷煙葉技術中心組織評吸專家依據YC/T530—2015《烤煙煙葉質量風格特色感官評價方法》進行評吸,并計算得分。
1.4.4煙葉經濟性狀統計。每烤煙隨機抽取20桿烤后煙,統計上等煙比例、上中等煙比例、黃煙率、雜煙率、均價和單葉重。
1.5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Excel2010和SPSS18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各處理烘烤工藝記錄由表2可知,采用增加低溫變黃時間,使煙葉在
穩溫 6h ,對于中部葉而言,烘烤總時長增加 5h ;對于上部葉而言,烘烤總時長基本一致。因此,增加低溫變黃時間對烘烤總時長影響不大。

2.2不同處理對烤后煙葉等級結構及經濟性狀的影響由表3可知,就烤后煙葉等級結構和經濟性狀而言,改進工藝T2、T4處理的20桿煙葉總重量、上等煙比例、上中等煙比例、黃煙率、均價及單葉重等指標均優于常規工藝T1、T3處理。說明增加低溫變黃時間對改善煙葉等級結構及經濟性狀具有一定的效果。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lt;0.05) 一2.3不同處理對烤后煙葉外觀質量的影響由表4可知,對中部煙葉而言,改進工藝T2處理在成熟度、顏色、葉片結構、油分等方面均優于常規工藝T1處理;對上部煙葉而言,常規工藝T3處理在成熟度、顏色方面優于改進工藝T4處理,其他外觀質量特征T3、T4處理相當。說明改進烘烤工藝對中、上部煙葉的外觀質量影響有差異。對于中部煙葉,改進烘烤工藝對提升外觀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于上部煙葉,改進烘烤工藝對提升外觀質量沒有幫助,在成熟度和顏色方面還弱于常規工藝。

2.4不同處理對烤后煙葉感官質量的影響由表5可知,對中部煙葉而言,T1處理在透發性、清晰度、香氣量、成團性、刺激性、余味、流暢感等方面略低于T2處理,T1處理整體表現香氣量略足,稍有刺激,余味稍干,T2整體表現清甜香較足,風格較顯,余味較干凈。對上部煙葉而言,T3處理上部煙葉在香氣、煙氣、吃味、風格等方面均高于T4處理,各項細化指標高于T4處理0.5\~1.0分,整體表現甜香突出,成團性、透發性較好,勁頭適中稍大,T4處理整體表現稍有枯焦氣息、堿性氣息,煙氣稍粗糙,余味較干澀。說明就內在品質而言,改進烘烤工藝對提升中部煙葉感官質量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對于上部煙葉而言,改進烘烤工藝處理感官評吸質量明顯不如常規工藝處理。

2.5不同處理對烤后煙葉化學成分的影響由表6可知,中部煙葉T1與T22個處理煙葉化學成分差異不大,且都表現為還原糖含量偏高、氯離子含量偏低的特點,其他內在化學成分均在適宜范圍內;上部煙葉2個處理除T4處理還原糖含量偏高外,其他各項指標均在適宜范圍內,二者存在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T3處理總糖、還原糖含量比T4處理低,T3處理煙堿含量比T4處理高,總體上T3處理烤后煙葉內在化學成分更為協調。
3結論與討論
煙葉外觀質量在烘烤變黃期和定色期最為關鍵[8]。該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烘烤工藝處理烤后煙葉經濟性狀存在顯著差異,從上中等煙比例、黃煙率、均價3個指標看,T2處理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說明改進烘烤工藝對提升中部煙葉經濟性狀效果較為明顯。同時,煙葉部位也是影響烤后煙葉經濟性狀的關鍵因素,從均價、單葉重2個指標看,中部煙葉均價明顯高于上部煙葉,但是上部煙葉單葉重顯著高于中部煙葉。可見,中部煙葉的價值明顯好于上部煙葉。從烤后煙葉外觀質量來看,T2處理樣品整體外觀評價為“好”,T1處理與T3處理為“較好”,而 T4處理為“中 + ”,說明調整烘烤工藝對煙葉外觀質量影響較為明顯,中部煙葉調整烘烤工藝對提升煙葉外觀質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上部煙葉則相反。

煙葉的內在質量同樣與烘烤工藝密切相關[8]。該研究結果表明,在感官質量方面,中部煙葉T2處理在透發性、清晰度、香氣量、成團性、刺激性、余味、流暢感等方面明顯好于T1處理,上部煙葉T3處理在香氣、煙氣、吃味、風格等方面明顯優于T4處理。說明改進烘烤工藝對提高中部煙葉感官質量效果明顯,但對提升上部煙葉感官質量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這與外觀質量結果基本吻合。在內在化學成分方面,中部煙葉T1處理與T2處理之間差異不明顯,總體上表現為T2處理總糖和還原糖略高于T1處理,但是上部煙葉則表現出T4處理還原糖偏高、T3處理還原糖適宜的差別,且T3處理煙堿含量明顯高于T4處理,但都處于適宜范圍內,因此改進烘烤工藝對中、上部煙葉化學成分總糖、還原糖含量有一定影響,增加低溫變黃時間有利于增加中、上部煙葉總糖和還原糖含量,特別是上部葉表現較為明顯,這可能是低溫變黃條件下淀粉降解較緩慢但持續時間較長,有利于降低煙葉中淀粉的含量[9-10],提高總糖、還原糖含量,這與劉勇等[1-13]研究結果一致。
增加低溫變黃時間對不同部位的影響不一樣,可能與不同部位煙葉的鮮煙素質差異有關。中部煙葉鮮煙身份適中,內含物中等,主變黃溫度為
,適當增加低溫
變黃時間不僅有利于煙葉變黃,還可以適當減少內含物的消耗,因此有利于煙葉內在品質的提升。上部煙葉身份較厚,內含物豐富,相對中部煙葉束縛水含量更高,上部葉主變黃溫度為 40% ,因此增加低溫
變黃時間對煙葉變黃影響較慢,反而增加了內含物的消耗,對煙葉品質提升不利,增加
變黃時間對提升上部煙葉品質非常有利,該試驗結果從外觀質量、內在化學成分和感官評吸質量方面均證明了這一點,這與鄧奕龍[14 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增加低溫(
)變黃時間6h,有利于提升云煙87中部煙葉烤后經濟性狀、外觀質量和感官評吸質量,
起點穩溫對上部煙葉外觀質量和感官評吸質量更好,內在化學成分更加協調。
參考文獻
[1]韓錦峰.煙草栽培生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LONGRC,WEYBREWJA.Major chemical changes during senescenceandcuring[J].Recent advancesin tobacco science,1981,7:40-74.
[3]楊樹申,宮長榮,喬萬成,等.三段式烘烤工藝的引進及在我國推廣實施中的幾個問題[J].煙草科技,1995(3):35-37.
[4]徐增漢,王能如,李章海,等.論煙葉烘烤工藝的靈活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8):1446-1448.
[5]宮長榮,王愛華,王松峰.煙葉烘烤過程中多酚類物質的變化及與化學成分的相關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1):2316-2320.
[6]劉楠.不同追肥方式及烘烤技術對烤煙產質的影響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5.
[7]姜振錕,張有建,龍騰.干筋期不同干球溫度點工藝設置對煙葉質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科技,2020(4):47-51.
[8]宮長榮,周義和,楊煥文.烤煙三段式烘烤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43-146.
[9]宮長榮.煙草調制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10]王能如.煙葉調制與分級[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11]劉勇,葉為民,王玉勝,等.不同烘烤工藝對云煙87煙葉烘烤質量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16,37(1):56-60.
[12]楊艷,劉彥中,林云紅.不同變黃溫度對煙葉主要糖類物質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22(3):370-374.
[13]師會勤,艾復清,萬紅友.烘烤變黃環境對烤后煙葉化學組分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26(5):749-753.
[14]鄧奕龍.變溫變黃控制設計對烤煙上部葉烘烤效果的影響[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24.科學,2002(2) :24-25.
[13]黃錦爐,汪開毓,姜婷婷,等.柱狀黃桿菌部分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0,25(6):506-510.
[14]張生元,艾桃山,喻運珍,等.源柱狀黃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對10種中草藥的敏感性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2019,46(6):338-341.
[15]陳蕾,張倩,朱育鳳,等.不同產地烏梅理化指標和枸櫞酸含量的分析和比較[J].藥學與臨床研究,2022,30(4):327-330.
[16]袁武會,李景麗.烏梅肉剝制前炮制方法對化學成分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2,18(3):63-64.
[17]王璐,張紅宇,王莉.烏梅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藥理作用比較[J].中藥材,2010,33(3):353-356.
[18]羅新,張其中.42種中草藥對嗜水氣單胞菌的體外抑菌試驗[J].淡水漁業,2011,41(3):61-65.
[19]侯天牧,項維,王玲玲,等.烏梅-全蝎雙藥方對氣單胞菌混合感染大口黑鱸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2023,50(3):1259-1270.
[20]鉏超,張其中,羅芬.20種中草藥殺滅離體小瓜蟲的藥效研究[J].淡水漁業,2010,40(1):55-60.
[21]趙良煒,徐贊霞,王禹,等.中西藥聯用對柱狀黃桿菌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江西水產科技,2023(2):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