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指出,“參考學生個人經驗和已有知識積累,從解決問題出發,明確所學數學知識與技能,提出相應學習任務,確定學習活動形式,明確學習成果的形式和要求等。”在設計單元主題作業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發展。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克、千克、噸單位\"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單元主題式作業突出思維進階
(一)層次性:構建階梯式認知路徑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將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三個層次。基礎性作業主要針對學生對克、千克、噸單位概念的理解,如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讓學生掌握克、千克、噸單位的基本概念和單位換算。在此基礎上的提高性作業,則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不同物品的質量、估算物品的重量等。拓展性作業則是進一步挑戰學生的思維,如設計實驗探究克、千克、噸單位的關系,或者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實踐性:創設多元化體驗活動
實踐性是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設計的重要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克、千克、噸單位的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如讓學生測量家中物品的重量,比較不同物品的質量等;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調查、制作等活動,如制作克、千克、噸單位的教具,組織“同體積物體比質量”等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如動畫、視頻等,展示克、千克、噸單位的概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綜合性:實現多元能力整合
在“克、千克、噸單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克、千克、噸單位的概念與其他數學知識相結合,如長度、面積、體積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單元主題式作業設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此外,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關注生活中的質量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單元主題式作業凸顯真實情境
(一)現實情境:對接生活經驗
在學習“克、千克、噸單位”這一單元時,教師特別設計與現實數學問題情境緊密相關的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旨在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教師可精心挑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物品,如各種各樣的食物、文具以及玩具等,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稱重,使其直觀地感受到克、千克、噸這三個重量單位的具體含義。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稱一個蘋果的重量,或者是一支鉛筆的重量,從而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建立起對克、千克、噸單位的初步認識。再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判斷:10瓶礦泉水的總重量約為5000克,這個重量小于1噸;10個三年級學生的總體重也不會超過600千克,與1噸相差甚遠;1000枚1元硬幣的總重量,約為6000克,與1噸相差甚遠;一頭牛的重量約有250千克,那么4頭牛的總重量就是250千克乘以4,等于1000千克,正好等于1噸。通過這些具體的例子,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克、千克、噸這些重量單位的實際意義,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改造情境:重構數學問題
改造的數學問題情境作業,其核心目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克、干克、噸單位的相關知識。在設計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數學化處理。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烹飪食譜中的食材重量轉換為克、千克、噸單位,讓學生在實際烹飪過程中運用所學的克、千克、噸單位的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克、千克、噸單位的實際應用,還能夠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設計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時,教師還可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以增強學生對克、千克、噸單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稱重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稱量各種物品的重量,并嘗試用克、干克、噸單位來表示這些重量;可以設計一個“重量猜猜樂”的游戲,讓學生猜測各種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千克、噸單位的單位來驗證其猜測是否準確。通過這些游戲,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克、千克、噸單位的概念。在設計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數學競賽,如“數學知識競賽”和“數學智力題”,讓學生在競賽中運用克、千克、噸單位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些競賽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涉及克、千克、噸單位的實際應用題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對克、千克、噸單位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夠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三)虛擬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在虛擬的數學問題情境作業中,教師可以創造虛擬的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運用克、千克、噸單位的知識來解決各種抽象問題。例如,教師可設計“童話王國”情境:“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童話王國。在這個王國里,小動物們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貨物運輸比賽。小兔子負責運輸胡蘿下,每根胡蘿卜大約重50克,它要運100根胡蘿下到森林的另一邊,那么這些胡蘿卜一共重多少克呢?合多少千克?小猴子的任務是運輸香蕉,一筐香蕉重20千克,它要運5筐香蕉,這些香蕉總共有多重?而大象則承擔著運輸大石頭的重任,一塊大石頭重1噸,它要運3塊大石頭,請問大象運輸的貨物總重量是多少噸?”虛擬的數學問題情境能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在“童話王國”情境中,學生會被可愛的小動物和有趣的比賽所吸引,從而更積極地投入數學問題的思考中,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克、千克、噸單位概念的興趣,讓他們不再覺得數學枯燥乏味。
三、單元主題式作業評價指向生長
(一)量規設計:三維評價促進主動發展
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評價量規的設計應當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核心。通過評價量規,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單元主題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不僅包括對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還包括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是否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數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是否能夠準確解釋數學概念的含義以及在面對具體問題時所表現出的分析、推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不僅涉及學生解決數學題目的能力,還包括學生在遇到復雜問題時的應對策略和方法。例如,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合理的步驟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評價量規還應當鼓勵和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這包括學生是否能夠提出新的觀點、新的方法,是否能夠在面對問題時進行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解決方案的探索。教師要了解學生是否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提出不同于常規的解題思路,或者在小組討論中提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二)任務評價:整體數學素養發展
在設計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時,教師應特別關注學生整體數學素養的發展。為了全面評價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的表現,教師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細致地考查。評估學生對單元主題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對關鍵概念的理解、重要公式和定理的記憶與應用至關重要。教師應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測試成績,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這些基礎知識。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涉及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證明技巧等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如計算題、證明題和應用題,來考查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評價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展現出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其包括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等。
(三)過程評價:關注學生成長軌跡
在設計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時,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還應深入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生命成長和精神發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時所展現出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包括學生如何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如何深入探究問題、如何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通過這些內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是否具備獨立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評價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是否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評價學生是否能夠總結經驗教訓、是否能夠根據反饋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進步和提高。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學生的抗壓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評價時,教師需要觀察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是否能夠堅持不懈、勇于面對挑戰,是否能夠在壓力之下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能在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單元主題作業設計應體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優化作業內容,提高作業質量。同時,教師還應關注作業評價,確保作業設計能夠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志妙.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J.教育與研究,2024(7).
[2]陳月霞.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設計的探究與實踐[J].小學數學教育,2022(20).
[3]張軍林.“雙減”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主題式作業優化設計:以小學數學“認識時間”為例[]]新課程,2023(21).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