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課堂學習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工具,它是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對學習表現開展診斷反饋、定向矯正和鞏固拓展的重要依據,以此促進教與學的變革。將其嵌套賦能課堂過程的評價中,是推進落實“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進高品質學習課堂的構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尋多樣化作業的設計方式,更全面、實時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圍繞學生完成作業的實情,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和反饋,使學生能充分認識自身的不足,從而調整學習方式,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更長足、可持續的進步。
一、設計實踐類的嵌套作業,由學生進行自評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的基石,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全面發展的關鍵學科。在作業設計環節,教師應避免將其局限于傳統的書面形式,因為教材雖然是知識傳授的主要載體,但過度依賴書面作業,往往限制了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的能力,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多元能力。因此,為打破這一局限,教師在作業嵌套賦能課堂的過程評價中,應積極探索并設計實踐類作業,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探索課本之外的廣闊世界,以此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完成實踐類作業后,教師可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對自身的作業完成實情予以評價,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19課“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程內容時,本節課的內容告訴學生應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其與環境保護知識有一定的關聯。對此,教師設計實踐類嵌套作業,是一個非常富有創意和教育意義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學習認知,還能增強其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促進其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具體內容為:
(1)收集關于保護地球資料。結合課文所學,鼓勵學生向家長詢問或通過網絡搜索關于保護地球的資料,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意識到保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2)制作環境保護手抄報。通過動手實踐創作有關于環境保護的手抄報,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個人見解融入手抄報的設計,以此鍛煉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
(3)創作環保公益廣告并宣傳。鼓勵學生制作一則環保公益廣告,并親自到街頭向人們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此次實踐活動將學生推向了社會,讓學生成為環保理念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環保行動的意義和價值。此作業設計模式打破了傳統書面作業的局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之后,教師可讓學生綜合自己的表現進行自評,讓學生能通過自省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獲得學習品質的顯著提升。
二、設計分層類的嵌套作業,由教師進行自評
在成長環境及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個體差異,若在作業設計中,教師一味以“一刀切\"的模式進行統一性作業設計,無疑會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構成挑戰,削弱其學習自信,也難以滿足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學生的進階需求,限制了該類學生進一步發展。因此,教師需深人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設計分層類的嵌套作業,鼓勵學生依據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選擇適合的作業類型,以此確保各層次學生均能有效完成既定任務,并在此過程中獲得與其能力相匹配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其學習動力,使學生在更加包容、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中實現質的飛躍。在完成以上作業后,教師可分層次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實情有明確認知,以此達到理想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少年閏土\"這一課程內容時,對于本課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眾多,如熟練讀寫課后生字詞,將課文首段背會,能準確仿寫課文的部分句子。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教師可設計分層類的嵌套作業,如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計基礎作業要求學生準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包括其讀音、寫法及基本含義,并能對全文進行暢讀,初步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針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設計鞏固作業,如背誦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并引導學生深人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如外貌、動作、語言等)來描繪少年閏土的?這些描寫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這樣的問題導向,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入剖析與情感共鳴。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設計挑戰作業,鼓勵學生通過回憶或主動尋找與本課主題相似或寫作手法相近的其他課文,進行拓展閱讀,并要求學生選取課文中的精彩語句進行仿寫,注重鍛煉其語言運用能力、創新思維及文學鑒賞與創作能力。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應明確告知學生各層次作業的目的與要求,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適合的作業內容。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完成基礎作業后,勇于挑戰更高層次的作業,以此作為自我提升的機會。對于選擇挑戰并完成更高層次作業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逐步建立信心,從而激發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共同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三、設計觀察類的嵌套作業,由家長進行評價
縱觀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教師對觀察類作業的設計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語文是一門以文字為主的學科,很多教師認為只要進行閱讀、背誦記憶即可,并不需要學生進行觀察。其實不然,這些文字中涵蓋了不同作者、不同時期的情感與態度,以及作者獨到的見解,設計觀察類的嵌套作業,有利于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也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建立全新的認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這種觀察類作業的完成,可讓學生在父母的協作下完成,由家長進行評價,使其獲得多方面的學習支持。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夏天里的成長\"這一課程內容時,本篇課文有一個重要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了解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長。通常對于這樣的知識,教師只會讓學生多次揣摩課文中作者的表達,讓學生機械地理解記憶,這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基于此,教師就可為設計觀察類的嵌套作業,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在實踐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時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與表達能力。這時可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選擇馬路旁、家附近的公園、花園、動物園等任意地點進行觀察,如注意觀察夏天里植物的生長狀態,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變化,花朵的盛開與凋謝等;留意動物的活動習性,如鳥類的筑巢、覓食等行為。學生將觀察到的內容進行記錄和整理,并與家長分享自己的觀察體驗與感受,由家長根據孩子的表達給予針對性評價。同時,一起完成一份觀察記錄表,帶到學校與教師和其他家長分享。這種觀察類作業的設計,可擺脫傳統作業的束縛,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夏天里生命的蓬勃生長,從而加深對課文“夏天里的成長\"中作者所描述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在作業嵌套賦能課堂過程評價的實踐中,增加了家長這一評價主體,可使學生傾聽多方面的聲音,從而更加熱愛語文的學習。
四、設計合作性的嵌套作業,由學生進行互評
以往小學語文作業布置的方式,是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盡管能培養部分學生的個體能力,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可能構成挑戰,增加學習壓力。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為讓作業的價值得以最大化發揮,使作業嵌套更好地賦能課堂過程的評價實踐,教師可積極創設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形式。確保其在促進知識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態度培養等方面發揮綜合作用,從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合作作業應充分體現創新性,以此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之后,還可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反饋,來進一步提升學習的品質。
例如,在教授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能力和特長的學生,從而更好地進行互補學習。接著,教師就可為學生布置舞臺表演劇的合作作業,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進行創造性改編,以此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力與想象力,并有效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之后,可讓各組學生進行表演準備與排練,教師可給予適時的引導,如讓學生對語言進行重新認識,使其更加符合舞臺表演的特點,或者讓學生認真揣摩人物的特點等等,并在班級中讓各組學生進行展示,這時能直觀感受到學生的表現和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也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針對各組學生的表演,教師可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并組織一次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產生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流,繼而產生更多學習啟發。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設計符合課堂教學的嵌套作業,是以系統化思維對課堂教學高質量學習的審視,有利于對作業內容、形式等的全面革新優化,強化過程評價,將作業在素養導向下學習目標的落實充分發揮,構建高品質學習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尋作業嵌套賦能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策略,通過設計實踐作業由學生自評、設計分層作業由教師評價、設計觀察作業由家長評價,以及設計合作作業由學生互評的方式,實現作業嵌套課堂學習,增強過程評價的效果,充分彰顯其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楊陽.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的實踐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4(9):148-150.
[2]劉惠妤.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實施與評價研究[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新的時代基礎教育論文集.江西省共青城市耀邦紅軍小學,2022:1802-1805.
[3]周保湘.小學語文教材“多層嵌套式\"分析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22(Z1):117-120.
[4]王亞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20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