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5周年之際,強調“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關鍵問題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唯有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的實際需求,并立足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性要求,才能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在新時期實現更為優質的發展,從而為國家培養出高水平的人才。
一、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含義
思政課一體化概念的提出,是從德育一體化角度演變而來,有學者進行了狹義和廣義的分析,認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新命題和新要求,是對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課程部署和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提升。狹義上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主要指思政課各學段縱向的一體化,這個一體化既要體現各學段的整體規劃和有效銜接,又要體現不同學段的特點,使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開設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廣義上從思政課課程資源的角度講,還包括家庭、學校、社會橫向的一體化。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一體化是各學段思政課縱向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有學者立足于家庭、學校、社會德育一體化的視角提出了相應的觀點:“德育一體化主要是指通過學校、家庭、社會這3種青少年德育的主要途徑有領導、有組織地協同配合統一規劃和部署充分、有效地利用三者的德育資源發揮整體合作的優勢對廣大青少年實施道德教育的一種全方位的德育格局[2]?!币灿袑W者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對思政一體化進行了論述,認為:“一體化”作為一個被普遍使用的概念,在思政課建設工作中具有特殊指向性,主要是指把思政課建設作為一項鑄魂育人的系統工程,將大學、中學、小學不同學段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思政課,從立德樹人的整體性視角出發,統籌設計與安排、協同教學與育人、調和部分與整體、優化銜接與融合、規范內容與運行,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中,打造大中小學各學段縱向銜接、橫向貫通、有機融合、不可分割的立體化、協同性、鏈條式的思政課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育人體系。由此可見,對于“思政一體化”這一命題的討論,各位學者都已經作出了相應的討論回答。然而,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內容整合的研究,不僅是一項基礎工作,更是一項促進新時期發展的需要。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困境
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學校實際工作中存在諸多困境,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整體育人作用。
(一)大中小思政課教材面臨的困境
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嚴格遵循統編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確保教學活動既規范又科學,同時保持其權威性。他們不能僅僅停留于機械地執行課本上的條文和案例,而應結合學生實際,運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讓理論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和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提高政治站位,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深刻認識全國統編教科書的重要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負責編制并監督大中小思政教育各個階段教材的組織和管理部門都較為獨立。他們通常保持著一種封閉的狀態,從而忽視了形成一個系統化、連貫性的課程內容一體化機制的重要性。在大中小思政教材編寫過程中存在內容重復的問題,例如,高校思政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和中小學的部分內容有重疊現象,這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影響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大中小學思政教材分別由不同的組織機構進行編寫,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不夠,造成了課程內容的銜接與遞進上的缺陷。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要對高校思政課的內容有較全面的認識,在講課時可以將需要在大學中進一步研究的部分點出來,但是,也要把大學里所教授的東西都考慮進去,這既可以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又可以推動大學思政課的教學,使他們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有很強的求知欲。如果高校思政課教師熟知中小學思政課的內容,還可以將自身的教學與中小學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八颊n的任務和目標均通過教學內容的實施來完成,如果沒有教學內容的銜接貫通,大中小學思政課的銜接貫通就不可能實現”[3]。因此,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教材一體化的平臺和機制非常必要。
(二)大中小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困境
由于各個階段的思政教材編制工作缺少溝通,使得在編制教材時,沒有能夠很好地兼顧各個年級學生的特征和需要,從而影響教材的質量與效果。各個學段的思政教師缺少溝通協作的平臺與機會,使其在教學實踐中難以形成合力。同時,由于思政教師對上下銜接學段的內容了解不全面,也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同學段的教師隊伍還未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局面,這就造成了教育者的教學重點還集中這個學段,很難對課程目標的實際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此,打破現有的教育壁壘,促進不同學段思政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為提高思政課質量的迫切任務。
思政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授自己所帶年級的思政課,為自己所帶年級的學生提供服務,然而對于大中小思政課程的銜接關注度不夠,對各學段思政課課程的銜接認識不足。導致了他們在教授知識時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吸收和內化,也不利于構建起大中小學之間完整且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這種脫節不僅阻礙了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也可能削弱了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進而影響國家未來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方向。
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思政課的師資力量無論是在量上還是質上,與各學段學生的需求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從“量”上來看,思政課師資嚴重不足,很多高校師生比達不到 1:350 的要求。小學尚無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部分由語文教師或班主任兼任。高校思政課大多是百人大班課,老師很難關注到每個同學,不利于思政課建設。從“質”上來看,當前思政課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調研顯示, 78.05% 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為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存在穩定性差、流動性大、年齡偏大等一系列特征,對思政課的理解不足、投放精力少,上課時照本宣科,教學索然無味。所以,配齊思政課教師、增強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三)大中小思政課程評價與目標設置不夠明確
課程目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它是對國家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標以及學校培養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同時課程目標作為教師設定教學目標和組織教學活動以及進行教學評價的根本依據,也在教材編纂與內容編排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直接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質量。在中小學中,評價思政課教師主要依靠學生的升學率,在高校中,對思政課教師的評價主要依靠其科研成果。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當前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的思政課程評價標準,既無法準確衡量當前教育階段的教學成效,也無法為下一階段的思政課教學提供有效指導。因此,在后續教育階段,思政課教師難以迅速且完整地了解學生在前期教育階段的思想道德情況,這無疑對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順利推進構成了障礙。
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存問題的可行性對策
(一)大中小思政課教材內容一體化建設
思政課內容一體化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思政教育系統,保證學生能夠在各個年齡階段得到連貫、系統、科學的思政教育,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思政課教學大綱是一種既具有指導意義又具有重大價值的課程文件,它基于思政課的課程計劃和教學計劃,對課程任務和課程目標等基本問題作出了詳細說明。思政課的教學大綱制定得較早,導致一些課程的內容尚不完善。因此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統籌規劃,確保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例如,對學科核心概念、關鍵技能、知識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確保各章節環環相扣,做好大學、中學、小學之間的銜接,使其形成一個整體,既有嚴密的邏輯,又有合理的結構。思政課的教材內容在教育的各個階段都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一定的重復性,而這種重復性既體現了教育體系對于基礎知識傳授的一致性要求,又體現了核心價值和理論觀點在不同教育層次上的反復強調,從而保證學生在穩定的框架內對這些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讓授課內容更完備。但是,有些內容的重復毫無意義,甚至讓課堂上已經聽過無數遍同樣講解的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而這些重復并沒有帶來什么新的見解,也沒有什么深刻的認識。這不僅使教學效果受到削弱,還可能造成學生忽略課程,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所以,在編寫思政課教材時,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統籌規劃、編寫教材,不能顧此失彼。
(二)大中小思政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
辦好思政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表明,在當前教育體系中,加強大中小思政課教師隊伍的一體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還需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通過一體化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培養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促進思政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而且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他們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深入理解并內化思政課的核心要義,將其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工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師們需要不斷地自我提升和創新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能夠緊跟時代脈搏,做到“常講常新”。這樣才能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現實問題,激發他們的思考與探索欲望,幫助他們建立起對社會、國情的深刻理解。還要立足于深厚的理論基礎上,教師還應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社會調查等形式,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從而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在思政課堂上,教師應具備親和力,用自己的情感去觸動學生,將個人的情懷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思政課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使命。教師還應該運用恰當的理論來啟迪學生,做學生的指路人,使學生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夠獨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見解。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極為重要。準確、客觀、科學地反映大中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思想道德素養現狀,是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評估的根本目的。
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要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來設計課程。小學階段是啟蒙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時期,教師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探究欲,這是小學階段教師應該做的。初中階段則側重于體驗式的學習,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科學發現、社會現象進行親身體驗,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認識的目的。高中階段以常識性學習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科素養、邏輯思維等方面具備基本的學科素養和基本能力。本科學習以理論學習為重點;同時也為以后的更高級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石,為以后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是關鍵,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關鍵。每個學段都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人才的同時,著重于他們特有的教育目標和內容,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種融會貫通的育人制度,對學生今后的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有較好的適應作用,對其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結語
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工作一體化建設的整體布局具有深遠且重大的意義。因此要把教育方針貫徹落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唯有持之以恒,只爭朝夕,腳踏實地,才能逐步走向深入和成熟,才能提升各個學段的教學實效,從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石書臣.關于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9,(11):17-22.
[2]葉飛,檀傳寶.德育一體化建設的理念基礎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20,41(07):50-61.
[3]李東坡,王學儉.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內涵、挑戰與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03):60-69.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