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聚焦全體師生的全面發展,其物質層面包含體育場館與器材設施,行為層面體現為體育教學、鍛煉競賽與健康實踐,精神層面則承載著體育道德、體育觀念及價值追求。這三個層面相互交融,共同構筑校園體育文化根基,推動校園整體文化發展。
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可從三方面解讀。首先,服務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與審美能力提升;其次,響應學校體育教育改革需求,優化育人目標、完善管理制度、營造人文環境,構建高質量教育生態;最后,助推社會文明與健康中國建設,體育文化的傳播既能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可弘揚體育精神與人文傳統。校園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參與性和包容性,是構建文明健康校園環境的核心要素。陶行知先生強調,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這深刻揭示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多維價值。在精神文化層面,體育活動培養的樂觀、自信、團結等品質,對塑造學生人格、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具有深遠影響。在制度文化層面,參與制訂和實踐體育活動規則與管理機制,保障運動開展的有序性與公平性,能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強化規則意識;在行為文化層面,引導學生在體育實踐中樹立正確價值觀,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激發校園體育文化活力
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品牌與特色是系統性工程,需立足教育規律、校本特色與發展需求,通過科學規劃與創新實踐激發文化活力。
明確核心理念與目標定位。體育育人重在“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為實現這一目標,需構建三級支撐體系。首先,確立與學校整體教育理念相契合的發展目標,凝聚師生共識,夯實文化建設思想基礎;其次,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將體育精神、道德規范與規則意識融入文化建設全過程,凸顯健身育人本質;最后,立足校本實際,系統分析體育資源、師生需求與社會期待,找準特色定位。學校應開展廣泛調研,了解師生的運動偏好,確定重點發展的體育項目。有的放矢,既能激發師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又能形成特色載體,有效提升師生歸屬感與學生身體素質。
完善體育設施建設。良好完備的體育設施是校園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校要做好預算保障和建設規劃,打造現代化體育環境。在硬件層面,建設安全、多樣、美觀的運動場館,配備智能健身器材,滿足師生多元化鍛煉需求;在功能層面,通過合理規劃實現設施多場景應用,如將體育館擴展為文體活動空間,提升使用效率;在文化層面,注重發揮好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通過運動場地標識系統、展示體育名人名言等方式,營造浸潤式體育文化氛圍。
豐富校園體育活動,激發師生參與熱情
當前,教學方式的轉變仍需時日,學業負擔和升學壓力的干擾在所難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普遍不足。破解這一困境,需從制度建設與活動創新兩個角度雙向發力。學校應建立健全體育活動管理機制,制定完善的組織章程與安全規范,確保活動有序開展。同時,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將師生參與度納入考核指標,通過榮譽表彰、健康積分等激勵機制提升師生積極性。在具體實施層面,學校要大力組織開展校園陽光體育活動,以大課間、課間操、體鍛課、課外體育活動等形式,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定期舉辦校園體育賽事,如學校體育節、運動會、單項體育比賽、特色體育活動等,鼓勵師生全員參與,激發大家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落實“班班有活動,周周有比賽,月月有頒獎”,進一步提升學校體育工作的強度和水平;支持學生成立各類體育社團和俱樂部,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促進體育活動的日常化和專業化;依托工會開展教職員工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提高教師身體素質,豐富廣大教職工的業余生活。
打造校園體育文化品牌與特色
學校要積極落實“五育并舉”“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將體育精神融入校園文化,挖掘學校體育文化品牌與特色發展的途徑,推進體教融合發展,以點帶面打造特色運動團隊,進一步擴大校內、校際體育比賽覆蓋面,提升師生參與度,逐步形成學校體育文化特色與品牌。首先,學校要結合校情與地域特色,根據自身文化傳統培育專項運動隊,重點發展特色項目,形成學校青少年競技運動與大眾健身的體育品牌。其次,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特色體育活動,如校園馬拉松、校園趣味運動會等,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再次,學校要積極培育校園體育文化元素,積極舉辦體育文化活動,如邀請體育名人、運動達人、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入校舉辦講座并提供專業指導,激發學生的體育精神和奮斗激情。最后,學校要做好體教融合,做好體育特長生培養工作,引進優秀退役運動員建強教師隊伍,提升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完善學校體育訓練競賽體系。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