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育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重任。班集體作為學生共同學習、生活的基本單位,其建設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為數不少的高職院校面臨紛繁復雜的班級管理事務、定位不清的班級發展目標和亟待建設的班級文化等多重挑戰。
劉易斯·科塞(Lewis Coser)是20世紀重要的社會學家,沖突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社會沖突的功能》等著作中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沖突理論,強調社會沖突對社會結構的積極作用。本文旨在運用其社會沖突理論,探討如何發揮沖突的正向功能,建設更加和諧、高效的高職院校班集體。
高職院校班集體建設的普遍現狀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能夠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學習氛圍、豐富的課外活動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當前,高職院校班集體建設正面臨著諸多挑戰。
班級管理紛繁復雜。隨著2019年高職院校“百萬擴招”政策的實施,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呈現多元化特征,其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職業規劃各不相同。這要求班級管理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職業規劃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需求。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在班級管理制度、師資力量及教育資源分配上尚未形成有效的支持體系,難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班級文化亟待建設。由于學生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對未來職業規劃迷茫以及班級缺乏共同目標和愿景,導致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班級文化缺失嚴重,學生對班級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不僅影響了班級凝聚力的形成,還可能導致學生在面對學業壓力、人際關系沖突時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解決策略。
發展目標定位不清。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制定班級發展目標時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導致班級發展目標模糊、難以落地。這主要表現為班集體觀念不明確、學生個人目標與班級目標脫節等問題。發展目標的模糊性不僅降低了班級凝聚力,還可能導致學生在參與班級活動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職院校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存在沖突的原因
當前高職院校班集體建設面臨著多重挑戰,再加上高職生理論基礎差、個性突出、心理復雜等特性,無疑會引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沖突以及群體之間的沖突。
個體之間的沖突。主要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沖突主要源于個性特征、價值觀念及未來規劃上的差異,如學習習慣、道德標準、就業選擇等方面的分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則主要源于管理方式過于刻板,或缺乏有效溝通等。這些沖突不僅影響班級氛圍,還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業成績產生負面影響。
個體與群體的沖突。當下,不少學生堅持“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以自我為中心,對集體生活和集體觀念有較強的抗拒心理。相比集體利益和班級規范,他們更看重個人自由和個人權益。這種價值觀上的沖突容易導致其與班級其他成員或班集體產生沖突。這種沖突不僅影響班級的團結和凝聚力,還可能破壞班級的正常秩序和學習氛圍。
群體與群體的沖突。班級群體一般可分為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兩大類。正式群體如班級委員會、團支部等,具有明確的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非正式群體則是基于學生興趣、愛好等自發形成的學習小組、興趣社團等。正式群體往往要求較高的組織性和規范性,這與非正式群體所倡導的自由、松散的原則相違背。因此,兩者之間可能因目標、資源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而產生沖突。這些沖突不僅影響了班級內部的和諧穩定,還可能對班級的整體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基于沖突理論的高職院校班集體建設策略
劉易斯·科塞認為,沖突是社會的常態,其根源在于資源分配不均、價值觀差異或權力斗爭等。同時,他也認為沖突并非必然導致社會解體,反而可能促進社會整合。一方面,沖突可以作為“安全閥”,通過可控的對抗釋放社會壓力,避免更大規模的社會崩潰;另一方面,群體間的沖突可以強化群體認同,增強內部團結;此外,沖突可能迫使社會調整制度和規范,適應新的社會需求,并達成新的社會平衡。高職院校的班集體也可以被看作一個存在多方面沖突的小社會。班集體應能正確看待沖突、分析沖突并合理運用沖突理論來化解沖突,推動班級發展。
加強班集體的目標建設,凝聚班級共識。根據沖突理論,共同目標的建設可以減少因資源分配不均而產生的沖突,因為共同目標意味著共同的利益,有助于班級成員形成統一的認識和行動。加強班集體的目標建設,要求班主任或輔導員與學生共同討論、協商確定班級目標,并將其細化為具體的學習計劃、活動安排及行為規范等。同時,通過定期召開主題班會、開展集體活動等方式,不斷強化班級目標意識,形成共同遵守、約定俗成的班級行為準則。
構建融洽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構筑團結班集體。根據沖突理論,和諧的人際關系本身也有助于強化群體認同,增強班級內部的團結和凝聚力。一方面,要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教師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心理需求,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優點,用責任心、耐心和愛心鑄就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要積極關注班級中的特殊群體,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學生等,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和關懷。
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搭建班級溝通橋梁。學生干部作為班級骨干,其作用的發揮有助于平衡班級中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之間的關系,減少因目標差異、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而產生的沖突。因此,在選拔學生干部時,應注重其責任心、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通過定期舉辦干部培訓、交流會等活動,提升學生干部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學生干部應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及時傳達教師的意圖和要求,反饋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要積極策劃和組織班級活動,豐富班級文化生活,增強班級凝聚力。
建立有效的沖突解決機制,利用沖突推動班級發展。按照劉易斯·科塞的“安全閥”理論,應允許一定程度的對抗,以釋放班級內部的壓力,避免沖突升級和擴大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沖突的正向功能,推動班級制度的創新和完善。因此,教師和輔導員要引導學生采取客觀、冷靜的心態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和分歧,通過對話、協商等方式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班級動態,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潛在的沖突和矛盾。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隱私權,避免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負面影響。同時,還要將沖突視為班級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資源,通過分析和總結沖突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和規范,推動班級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班集體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在面臨多方挑戰與沖突的背景下,應正確看待班級中的沖突和矛盾,合理運用社會沖突理論來化解沖突、推動班級發展,以此建設一個和諧、高效、富有凝聚力的高職院校班集體,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成教部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