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數量持續增加,學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提升就業競爭力是迫在眉睫的事宜。當前,大多數高職生并未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缺乏明確的就業目標,導致就業競爭力普遍較弱,畢業后難以快速適應社會生活。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而言極為重要,其能夠強化促進學生明確就業目標,提升職業發展可預測性,豐富就業渠道,提升就業競爭力。因此,必須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競爭力的關系,積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各高校的落實情況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作用尚未充分展現出來。
(一)課程實踐性不足
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并非簡單的就業知識傳授[。中學教育和高校教育不同,學生剛進入高校時需要先適應新環境,此過程本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與精力,加之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應有的認知,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參與積極性偏弱。高中階段的學生普遍都按照父母設定的路徑走,自我規劃意識缺失,若一味地進行說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二)課程專業性不強
不同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道路也是不同的,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要求自然也不同。即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之后,需完成的任務及達標的成績也不同。但高職院校學生都是統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老師對某些專業生涯規劃不夠了解,相同的輔導模式與內容難以引發學生的共鳴,想要達到預期的指導效果極為不易。
(三)輔導不具延續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基本是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旨在讓學生意識到大學是新的開始,如此可避免新生出現思想懈怠。但是,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對未來的規劃也有不同看法,因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劃分階段開展,結合不同階段的特性安排合適的輔導內容。而大多數學校職業生涯規劃都是在入學或即將畢業時開展,中間部分沒人關注,此種不具備延續性的就業輔導,對大學生的指導作用并不明顯。
(四)學生主體意識偏弱
高職學生從剛接受教育開始到大學階段都是按部就班的,甚少有時間去摸索個人喜好,與社會接觸相對不足,職業生涯規劃責任感偏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要做的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使其在畢業后能夠自主了解行業情況,搜集就業信息,為后續的就業做好鋪墊。還應多加關注就業政策,掌握就業創業技巧,從而在畢業后更為快速地適應社會環境[。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影響性
(一)有助于學生明確就業目標
高職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外,還需清晰了解自身的就業能力,多加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確立科學的就業目標,從而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引導學生認知就業,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明確自身的能力水平,深刻了解就業競爭力的價值。同時,學生通過就業指導活動能夠初步了解個人情況,明確不足之處,依據此靈活調整就業目標,并朝著此方向不懈努力。
(二)提升職業發展可預測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衷是讓學生了解行業情況和就業市場,通過組織開展豐富的就業指導活動,能夠引導學生自行預測就業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提前做好應對策略,從而在具體就業時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保持冷靜,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不同專業學生需要的就業指導服務也不同,在提供就業指導過程中,需要結合專業發展情況來制定科學的指導規劃,才可讓學生對行業的發展前景、崗位需求等有相應的了解,也可明確面試環節常見的問題,提前制定應對策略,從而更為順利上崗就業。
(三)有效拓寬就業渠道
多元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就業市場,有效拓寬就業渠道。社會日益進步的同時,部分傳統行業已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也陸續出現新的行業與崗位。但是,高職學生了解市場情況的動力不足,對市場敏感度偏弱,也不敢去嘗試靈活性的新崗位,局限于傳統的就業崗位,導致部分崗位競爭過于激烈。學生通過參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對就業市場更為了解,敢于嘗試新興崗位,就業更為靈活,就業質量自然也會得以提升。
(四)提升就業競爭力
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了解就業市場,掌握就業理論,鍛煉面試能力,強化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各類實踐性活動的參與,還可促進學生提升專業技能,豐富求職經歷,提升就業競爭力,從而在畢業后能夠更為快速進入工作崗位中[3]。
三、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路徑
現如今,高職院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也在著手推進各項工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因而,需要結合職業生涯規劃需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課程體系,提升指導的針對性,促進學生不斷強化就業競爭力。
(一)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生涯規劃需滲透學生求學全程,幫助學生職業規劃需要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并非只是職業規劃指導教師單方面的責任,尤其是專業課教師肩負著傳授知識與學生職業規劃指導雙重任務。若是職業規劃教師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及發展前景不夠了解,便無法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可見結構科學、能力素質較高的指導隊伍尤為重要。
首先,注重就業指導教師效用發揮。如今大多數高職院校均由就業指導教師負責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教師的能力水平會直接給學生就業競爭力產生影響,這便要求教師專業基礎扎實、指導經驗豐富。學校需要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專業的培訓,借以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需要保持學習的習慣,不斷創新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指導方法,持續強化自身的就業指導能力。就業指導教師除了要積極參與校內培訓活動外,還需要利用假期進入企業考察歷練,通過在一線崗位實踐積累工作經驗,明確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從而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使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能夠不斷提升;其次,注重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效用發揮。輔導員是所有教師中與學生有最多交流機會的教師,能夠通過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家庭狀況,就業需求,從而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確保學生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專業課教師更加了解行業背景、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專業成長。專業課教師可通過分享專業知識和職業信息,讓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就業目標,提升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最后,注重企業技術人員與校友效用發揮。企業技術骨干都是在一線中鍛煉成長的,工作經驗相對豐富,比校內教師更清楚行業發展情況。因而,可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尤其是畢業的優秀校友,讓他們到學校中為學生分享自身的經驗,宣講職業故事,傳遞工匠精神,讓學生深刻感受職業魅力,對未來職業充滿向往,提升就業競爭力,保障職業生涯規劃更為科學合理。
(二)優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基本設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兩部分內容,優先傳授理論知識,而后組織實踐指導活動。盡管職業生涯規劃課所受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但課程實施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并未考慮各專業學生需求差異做到因材施教[4。同時,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基本是大班授課,指導內容尚未形成體系,個性化指導缺失,導致課程價值尚未充分顯現出來。這便要求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結合社會實踐、職業特征等內容優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為后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課程內容需和職業生涯特性緊密銜接。學生初入高職院校就需要做好職業定位,而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會逐步了解自身的專業。職業生涯規劃需要貫穿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全過程,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保障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能夠不斷提升。這便要求新生入學后就應組織職業生涯規劃活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制定科學的就業目標,并朝著此方向不斷努力。同時,教師應積極獲取就業市場信息,并及時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對就業市場有更清晰的了解,更好地明確自身的就業方向;其次,課程內容需和專業緊密關聯。大二時期的就業指導活動規劃,必須結合專業的特性來開展,如此學生才可對自身的專業有更加了解,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掌握豐富的規劃方法,有效培育專業素養。課程內容要保障適用于各專業學生,但更需要體現專業特色,由專業需求作為切入點,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保障指導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專業教師必須全程參與其中,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和專業教師配合之下,實現更好的指導效果;最后,課程內容需結合實踐要求來設計。大三時期高職學生基本陸續開始實習,在此階段指導教師應跟蹤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尤其是加強職業道德、職業心理等方面的指導。通過實習、實踐明確自身的職業需求,才可讓學生的身份由“學生”轉變成“職業人”,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轉變身份,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
(三)輔助學生合理規劃職業生涯
高職學生求職過程中必須對自身的情況有清晰的了解,也應當深入了解就業環境,才可做出精準的判斷?,F如今,高職學生的自我認知不夠清晰,對未來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這對未來職業規劃產生不利影響。因而,教師指導在其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首先,注重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學生在學習與求職過程中應不斷了解自身的情況,結合自身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實習經驗,努力展現自身的優勢,不斷改進不足之處。同時,引導學生敢于直面困難,塑造積極向上的心態,遇到任何問題都要積極應對,有效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還需善于發揮自身的優勢,靈活調整職業生涯規劃。
其次,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學生應善于挖掘自身的潛能,明確個人興趣愛好以及專業優勢,從而確定合適的職業方向[5]。同時,也可敢于嘗試發展前景廣闊的職業,為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就業選擇時同時考慮興趣和優勢,作出的決策會更為科學。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挖掘自身的潛力,結合自身的喜好來明確職業方向,盡可能保障個人實況和職業的匹配度,提升就業的穩定性。
再者,注重職業素養培育。高職學生除了專業基礎扎實外,還需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靈活應用知識和技能推進工作的開展,這是學生職業素養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高職學生學習過程中還應注重提升實踐能力,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活動,有效鍛煉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夠自主完成簡歷制作,掌握豐富的求職技巧,保障就業更加順利。
最后,注重就業信息渠道的延伸。部分高職學生對自我缺乏清晰的認知,有著不切實際的就業要求,在無形中提升就業門檻。高校不斷擴招的過程中,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加大,為更好地應對激烈的競爭形勢,高職學生除了要精準評價自我外,還應注重延伸就業信息渠道。對于就業信息,除了要了解學院提供的信息,還需多加了解社會形勢及國家就業政策,同時和教師多加溝通,以及利用網絡平臺搜集更為豐富的就業信息,明確自身的職業定位,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順利就業。此外,高職院校應充分認知當下的就業形勢,提升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度,引導全體教師為學生就業提供全方位指導。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階段教育工作中,除了要重視專業教育外,還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可確保學生專業素養提升的同時,就業競爭力也獲得顯著提升。但從以往的高職學生教育情況來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受重視度不高,實際的工作成效并不明顯。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積極創新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加強優秀師資的培養,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引導學生充分認知社會就業形勢及自身的能力,針對性地提升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于艷華.職業生涯規劃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4,26(10):78-80+107.
[2]陳秀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中國就業,2024,(10):78-79.
[3]王慧鵬.雙創融合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02):79-81.
[4]米小鴿.全媒體時代圖書編輯基于核心能力的職業生涯規劃路徑探析[J].科技傳播,2022,14(05):12-15.
[5]張鑫喆.首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21.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