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類文明的進步,在于文化的創造、交流與傳承[。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建造和運營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鐵路精神文化包含人類在鐵路領域進行長期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維方式、價值標準、職業道德、共同目標、精神風貌以及文藝作品等,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3]。鐵路精神作為鐵路精神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教育意義。寶雞作為西北地區的主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之一,鐵路精神文化內涵豐富,獨具特色,其包含的鐵路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寶雞鐵路人為寶雞的建設和發展而不懈奮斗。本文以寶雞鐵路的建設及發展歷程為基礎,詳細介紹了以寶天鐵路精神和寶成鐵路精神為代表的寶雞鐵路精神,深入分析了寶雞鐵路精神價值,并結合實際為弘揚和傳承寶雞鐵路精神提出了具體的路徑。
一、寶雞鐵路發展歷程
(一)早期起步階段
1.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的竣工
1936年12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建設完成,寶雞站建成啟用。這使寶雞開始成為關中西部地區的一個重要鐵路節點,為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此時的寶雞鐵路設施還比較簡陋,技術設備也相對落后。這一時期,鐵路建設面臨著諸多困難,如地形復雜、技術落后、資金短缺等。但是,在無數鐵路人的努力下,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使鐵路線不斷向前推進。
2.隴海鐵路寶天段
從1939年5月,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工程開始施工,這段鐵路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加之當時國民政府決策搖擺不定,前后用了近6年時間,才勉強完工。通車后,各類事故不斷發生,直到1949年7月寶雞解放時,鐵路向東可達西安,但向西的運輸困難重重,嚴重制約了寶雞鐵路運輸的發展。
(二)快速發展階段
1.寶天鐵路重建
1950年,為響應“人民軍隊參加國家經濟建設”號召,5萬多名筑路大軍赴寶天鐵路參與重建。在沒有現代化設備的情況下,僅用鋼釬、炸藥、鐵鎬、人背、肩挑等人工進行勞動,歷時8個月就完成了任務,暢通了隴海大動脈,極大地改善了寶雞鐵路的運輸狀況,也讓寶雞站在了快速發展的起跑線上[4]。
2.寶成鐵路建設
1952年7月,寶成鐵路開始動工,數萬名建設者艱苦奮戰,于1956年7月寶成鐵路南北兩段在甘肅徽縣黃沙河接軌通車,1958年元旦全線交付運營[5]。寶成鐵路作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是溝通中國西北、西南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結束了入蜀難的歷史,為發展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創造了重要條件。
3.寶雞樞紐的建設
1957年,寶雞建成了擁有11股道的一座一級二場小型編組場,初步形成了寶雞鐵路樞紐。隨著運輸需求的不斷增長,1961年開始擴建寶雞樞紐,包括擴展站臺、新建信號樓等。進入70年代,因寶雞樞紐的設備能力和通過能力還不能滿足需求,于是再次實施擴建,新建了新的車站站臺,并增鋪了貨物線等。到了80年代,寶成鐵路全線實現電氣化后,為適應運量的不斷增長,又再次對寶雞樞紐進行了擴建。
(三)現代化建設階段
1.寶中鐵路開通
1995年,寶雞至中衛鐵路開通運營,寶雞成為十字形鐵路交通樞紐,進一步提升了寶雞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也為寶雞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高鐵建設
2013年底,西寶高鐵運營,大大縮短了寶雞與西安之間的時空距離,使寶雞更好地融入了關中城市群的發展。2017年7月,寶蘭高鐵通車,寶雞成為連接西北地區和中原地區的重要高鐵樞紐,為寶雞的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條件。
二、寶雞鐵路精神
中國鐵路的發展史,是一部承載著光榮傳統和厚重文化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各具特色而又一脈相承的鐵路精神,成為鐵路人值得驕傲、自豪的寶貴精神財富[]。寶雞鐵路精神扎根于鐵路寶雞鐵路事業,是寶雞鐵路事業建設與實踐的文化升華,在寶雞鐵路建設與發展及鐵路文化宣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最為代表的是“聽黨指揮、敢打硬拼、技術革新、造福人民”的寶天精神和“不怕苦、不服輸、不含糊”的寶成精神。
(一)“聽黨指揮、敢打硬拼、技術革新、造福人民”的寶天鐵路精神
1.聽黨指揮
體現了建設者們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忠誠的政治品格。他們牢記責任與使命,投身于鐵路建設事業,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貢獻力量。這種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政治覺悟,是寶天鐵路建設能夠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
2.敢打硬拼
敢打硬拼彰顯了建設者們頑強的斗志和無畏的勇氣。面對復雜險峻的地形、惡劣的施工條件和重重困難,他們毫不退縮,迎難而上,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在艱苦的修路過程中,先后有幾十名解放軍戰士犧牲,但他們毫不退縮,展現出了鋼鐵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3.技術革新
技術革新反映了建設者們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寶天鐵路建設過程中,他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新技術、新方法,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改進,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為中國鐵路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4.造福人民
造福人民是寶天鐵路建設的根本宗旨和價值追求。這條鐵路的完工,極大地改善了沿線地區的交通狀況,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它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加強了地區之間的聯系和交流,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真正體現了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不怕苦、不服輸、不含糊”的寶成精神
1.不怕苦
寶成鐵路的建設要穿越秦嶺這一自然屏障,面對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條件,工人們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而是以堅定的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難。這種不怕苦的精神,不僅體現在身體上的勞累和艱辛,更體現在精神上的堅韌和執著。
2.不服輸
在寶成鐵路的施工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了許多技術難題和險情。例如,全線隧道多達304座,大小橋梁1000余座,沿線滑坡、崩塌、落石等地質災害較多。然而,他們并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而放棄,而是迎難而上,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不僅是對自身能力的挑戰和超越,更是對鐵路建設事業的忠誠和熱愛。
3.不含糊
寶成鐵路的工人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他們對待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茍,確保工程的質量和安全。這種不含糊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施工過程中的精益求精,更體現在對鐵路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
三、寶雞鐵路精神的價值
(一)為傳承紅色基因延伸了根脈
寶雞鐵路精神是中國鐵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傳承紅色基因延伸了根脈。幾十年來,寶雞鐵路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他們不畏困難、不怕犧牲,堅定信念,用鮮血和汗水打通了連接西北和西南的通道,里面所展現出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等,對當代賡續紅色血脈具有的意義。
(二)為贏得抗戰勝利提供了保障
抗日戰爭時期,寶雞作為連接中原與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塞,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在寶雞等地開展經濟自救運動,生產大批軍需物資和民用物品,寶雞鐵路使這些物資能夠順利運輸,支持了前線的抗戰。寶雞鐵路人在這一時期表現出的高度愛國精神和責任感,以及他們為確保鐵路運輸暢通所付出的努力,為抗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為推動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
寶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隨鐵路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在隴海鐵路未建成前,只是一個普通小城,隨著隴海鐵路和寶成鐵路的修建和通車,寶雞逐漸成為西北主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鐵路的建設和發展為寶雞帶來了便捷的交通條件,促進了物資的流通和人員的往來,這為寶雞吸引來眾多的工業企業,不僅推動了寶雞本地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地區實現了經濟繁榮。寶雞鐵路精神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激勵著鐵路人不斷提高運輸效率,為寶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四)為弘揚勞模精神提供了支撐
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薪、淡泊名利、甘于奉獻是勞模精神的科學內涵。寶雞鐵路精神的豐富內涵與勞模精神的內涵緊密相連,它們共同體現了新時代勞動者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它們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新時代,寶雞鐵路精神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引導廣大勞動者自覺投身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為建設文化強市提供了助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市,是文化強國戰略在市級層面的要求體現,寶雞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發祥地,文化資源豐富。在鐵路精神的滋養下,寶雞鐵路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也使寶雞與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促進了寶雞與外界的文化交流。不同地區的文化通過鐵路傳播到寶雞,豐富了寶雞的文化內涵,不同省市的旅游者通過鐵路來到寶雞,領略了寶雞的文化魅力,擴大了寶雞的文化影響力。
四、傳承與弘揚寶雞鐵路精神的路徑
(一)深化鐵路精神研究
傳承和發揚寶雞鐵路精神,既要通過專題研討、課題研究等不斷深化對寶雞鐵路精神的認識,還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延伸和擴展寶雞鐵路精神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新時代的寶雞鐵路人不僅要繼承了老一輩鐵路人的精神品質,更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將寶雞鐵路精神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寶雞鐵路精神,進一步擴大寶雞鐵路精神的影響力與引領力。
(二)加強專題宣傳教育
要積極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加強對寶雞鐵路精神的宣傳教育。要通過制作專題紀錄片、舉辦展覽、舉辦文藝活動等,大力挖掘和宣傳寶雞鐵路系統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寶雞鐵路事業的發展光輝歷程。
(三)融入課程思政教學
通過將寶雞鐵路精神的豐富內涵作為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當地學校教育教學中,尤其是鐵道類院校或鐵路部門的教育教學,教育學生學習寶雞鐵路精神文化、認同寶雞鐵路精神、繼承寶雞鐵路精神、發掘寶雞鐵路精神、弘揚寶雞鐵路精神,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家國情懷等。
(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讓人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寶雞鐵路精神。如開展鐵路志愿服務活動、鐵路精神進企業等,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鐵路精神的活力與動力,以促進其他行業的改革與發展。
結語
寶雞鐵路精神是寶雞鐵路人在長期的鐵路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寶貴財富,它包含了以寶天鐵路精神和寶成鐵路精神為代表的寶雞鐵路精神。寶雞鐵路精神扎根于寶雞鐵路事業,是寶雞鐵路事業建設與實踐的文化升華,它為傳承紅色基因延伸了根脈、為贏得抗戰勝利提供了保障、為推動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為弘揚勞模精神提供了支撐、為建設文化強市提供了助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新時代,為弘揚和傳承寶雞鐵路精神,提出了寶雞鐵路精神傳承的具體路徑,包括深化鐵路精神研究、加強專題宣傳教育、融入課程思政教學、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等,通過努力以期為寶雞的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系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度院內教育教學科研項目資助《地域鐵路文化融入高職院校鐵道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寶雞地區為例》(項目編號:YJ20240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鞠函余.基于鐵路文化遺產保護的文化園設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2]李國平,劉廣武.鐵路文化的內涵淺析[J].中國鐵路,2008,(07):57-59.
[3]邱鐵鑫.文化自信視域下新中國鐵路文化建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20.
[4]陳宏運.鐵路文化的內涵與特征[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2,(02):44-45.
[5]何廣華,何依凌.寶成鐵路:千年古道上的傳奇[J].文史春秋,2024,(07):21-29+1.
[6]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傳部.培育和踐行新時期鐵路精神宣傳提綱[N].人民鐵道報,2014-04-11(A2).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