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 -- Commerce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Wu Mingxia
(Quanzhou Overseas Chinese Vocational School,Quanzhou,Fujian 362000)
Abstract: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isa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philosophythat advocates constructinganeducationalframewrkinvolving allfacultyallprocessesandalloursesItfousesonthecollboatinan integrationbetweenvariouscourses 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iming toachieve thefundamentaleducatinal taskoffosteringvirtueandcultivatingtalentItisanessentialcomponentoftheeducationsysteminthenewerathatreturns to the essenceofeducation.Theimplementationofcuriculum-base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directlyreflects the applicationofideologicaleducationencompassngtheteachingoftheoreticalknowledgetheconstructionofvaluecncepts, andthe sublimationof spiritualpursuits.Underamulti-dimensionaleducationalstructure,teachersneedtocombineexplicit andimplicitmethodsofideologicaleducation,fosteringacooperativerelationshipbetweencurrculumeducationandideologicaleducationtoachievethegoaloffostering virtueandcultivatingtalent.Thispaperprimarilyfocuseson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nthee-commercecurriculumforsecondaryvocationalscholsunderthecultivationofculturalawarenessItexploresthediffcultiesofimplementing ideologicaleducation inthee-commercecurriculumandfurther examines the structure of curriculum -bas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is context.
Keywords:CultivationofCulturalAwareness;E-Commerce in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Exploration
電子商務指的是依靠電子工具進行的商務活動,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線上能聯通世界各地的交流平臺為買賣雙方提供了一個無需見面就可以進行商貿活動的空間,各種系統、技術、應用軟件的研發也逐步提升了網上購物、網上交易的便利性與安全性,讓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線上商務貿易成為一種潮流,也讓電子商務成了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共同的熱門學科,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設置就旨在培養具備電子商務運營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而站在社會發展的視角看,有才且有德的人才是能維護行業秩序并推動行業發展的中堅人才,中職院校及教師在培養電子商務技術技能人才時,也需要落實專業教育中的課程思政,將對學生道德修養、精神品格、文化意識等的培養都融人課程教學,培養德才兼備的行業人才。
一、中職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實施難點
(一)課程資源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
重知識教學而輕素質培養是傳統教學的一大特色,在普通教育中尚且如此,在職業教育中更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對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視,職業教育是專注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在育人方面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院校與教師都普遍更關注學生職業技能的發展,課程資源也普遍更貼近職業技能培養的需要,而對職業技能的關注度高,可能導致對人文素質的關注度低,二者間從來都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所以中職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實施難點首先就是課程資源重專業教育而輕人文教育。
(二)教學對象重技能訓練輕思政理解
在學歷方面,中職學歷與普通高中學歷相當,人學時,學生需要持有初中畢業證書,所以中職其實與普通高中處于同一學段,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之時的能力和需要就成了他們下一階段的分流依據,而被分流到中職院校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文化基礎都較為薄弱,對文化屬性更強的思政內容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對職業教育的片面認知,中職學生普遍都不怎么重視思政課程,與其專業技能訓練的重視對比起來更顯得低。所以中職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又一實施難點就在于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更重視技能訓練而輕視思政教育。
(三)教育內容重課程知識輕思想品格
學校的課時安排、教材編寫和教學資源開發能影響教學的效果與質量,但通常不起主要作用,這些雖然能影響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踐,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催生了他們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對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且這種理解與時代潮流同向同行的話,外部客觀因素對教學效果與方向造成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反之,教師如果對弘揚工匠精神、鑄魂育人等理念的認識不夠準確和完整,在教學時就會存在重知識技能而輕思想品格的問題,所以中職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實施難點也包含教學內容重知識而輕思政。
(四)環境建設重課程實訓輕思政育人
學校對教育最大的貢獻就是能為教師的教書和育人提供適宜的環境,因為一個人的發展會同時受到言語行為的直接引導和環境氛圍的間接引導,所以環境對教育的作用是顯性且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對于課程思政來說。課程思政本身就指向的是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與環境對人的熏陶有著同樣的性質,形式也更相似,所以環境的建設會對課程思政的實施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就中職電子商務專業而言,這種影響就表現為重課程實訓和輕思政育人,學生熟悉的課堂環境和實訓環境中都不具備思政文化氛圍。
二、文化意識培養下的中職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架構
文化意識一是指對優秀傳統文化及現代文化的認同,二是指對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習俗等的理解,三是指對中外文化交流的開放、包容態度。網絡聯通了世界,為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之間的交流搭好了平臺,也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打通了渠道,作為未來需要利用電子工具來開展商務活動的電子商務備用人才,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需要在掌握行業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生成文化意識,抱著對文化及跨文化的正確認知來解讀電子商務行業及崗位。所以,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在落實課程思政時,就要將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作為立足點,深化課程中的文化思政元素、調整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架構,借著線上商務營銷實訓中的思維碰撞和跨境電商實訓中的文化對沖來建構學生的文化意識。
(一)深挖課程中的文化思政元素,銜接知識教學與課程思政
1.在課程知識中挖掘文化思政元素
新時代的課程思政需要把文化作為力量和根基,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調整內容,從文化認同、文化自信、文化傳承等方面入手,落實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建構。所以教師就需要先立足文化建構思政,明確文化與思政間的關聯后,再著手挖掘課程知識中的文化思政元素。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主修課程包括電子商務基礎、新媒體營銷、直播運營實務、跨境電商、客戶服務、網絡推廣實務、數字化零售運營等,在這些課程中,在網絡環境中的營銷需要書寫文案,而文案的書寫除了要講究內容的科學性和真實性以外,還要講究語言的文學性與藝術性,在不夸大宣傳的前提下,語言的藝術就是在繁多信息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一語多關的表達也能激發受眾“尋寶解密”的興趣,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這項能力,這之中也能延伸出指向文化意識培養的課程思政價值。
2.在職業精神中挖掘文化思政元素
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有著更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專業對接行業甚至公司,院校需要為市場輸送具備即戰力的專業型人才,而這種專業型人才除了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職業精神,所以中職教育中除了課程知識,還有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就是職業精神。因此,教師立足文化意識培養的課程思政也需要落實到對職業精神中文化思政元素的挖掘上,人的思想、精神與品格本身就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從職業精神出發推進的課程思政就有助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建構與發展。在電子商務行業,從業者需要具備的職業精神包含忠于職守、堅守原則、有責任心、敬業、求實踏實、恪守信用、謹慎謙虛、重視團隊協作等,與中華傳統文化中高尚品德的標準多處對應,這種對應也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能夠引導學生理解與認同社會堅守的優秀文化。
(二)調整教學實踐架構,搭建課程思政的實踐框架
1.聯系專業知識與崗位職責開展理論教育
文化意識有著三個指向,先是對優秀文化的認同,再是對文化差異的解讀,最后是對文化發展的認識,而文化本身指的是人類社會在數千年的生活中積累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其中只有部分有實體,其他大部分都是理論,道理可以講給所有人聽,每個人的理解也都可能與講道理之人的期望存在差異,但了解是理解的基礎,理解是認同和認識的前提,所以道理不能不講,理論教育在課程思政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因此,中職電子商務教師立足課程思政的文化意識培養首先就需要落實到理論教育中,聯系專業知識與崗位職責來開展理論教育,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前人留下的經驗和踩過的坑都是后人成功的墊腳石,選擇性的繼承和沿用是行業更進一步發展的“捷徑”,不同人在同一個分岔口的不同選擇會為其鋪墊不同的成功道路,對技術、產品和發展理念的創新則是行業煥發新生的必要準備,而這些就對應了文化傳承的選擇性、文化差異的必然性和文化創新的必要性。
2.聯系優秀企業家創業事跡開展榜樣教育
抓住時代的風口,立足當下思考未來,腳踏實地做好眼前事的同時跳出外界去大膽設想未來是成功者成功的秘訣,優秀的企業家通常不只有能力、有魄力、有眼光,也有思想、有文化,要站得高且走得遠,堅持全局思考、堅守工匠精神就是一種必須和必要。電子商務行業的起勢依靠的是第一批優秀企業家們的大膽突破和勇闖未知,他們在時代交替的關鍵階段沖出起跑線,為中國在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添了東風,與世界差距的縮小不僅彰顯了古老中華文化的優秀和前瞻性,也突出了中外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差異。基于此,中職電子商務教師立足課程思政的文化意識培養還需要落實到榜樣教育中,即聯系行業內優秀企業家們的創業事跡來了解電子商務行業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起勢、發展和成熟,宣傳優秀企業家創業事跡這件事本身是對大國工匠精神的一種詮釋,對這些企業家身上精神、品格、思想的了解則能深化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理解與認識,進而描摹出文化意識的雛形。
(三)優化文化意識培養,打通連接文化的思政路徑
1.著眼線上商務營銷實訓
電子商務本身就是依靠電子工具進行的商務活動,貨物交易和貨幣周轉在線上進行,宣傳和推廣也在線上進行,所以在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訓體系中,線上商務營銷也是一項重要的實訓活動,學生需要以教師設定的主題和給出的問題作為參考,面向不同群體規劃有針對性的網絡營銷方案實訓中,學生首先需要落實的就是對營銷對象的群體劃分和形象解構,而在群體消費習慣的諸多影響因素中,文化因素就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因素,所以學生對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的分析就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化及文化對一個人的塑造方向,不同人之間因所處文化環境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形成的對比引導了學生的思維碰撞,起到的就是激發學生文化意識的作用。
2.立足跨境電商實訓
跨境電商指的是交易主體分屬不同關境的電子商務活動,交易的甲方和乙方分屬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所處文化環境可能也不同,而對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習俗等的理解就是文化意識的一部分內容,所以建立在跨境電商實訓之上的課程思政與文化意識的培養有著直接的聯系,教師也可以借著實訓中交易雙方跨文化的“商務洽談”與“客服服務”來為學生打造一個對沖的文化環境或氛圍,讓學生能在實訓中更直觀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基于達成商務合作的目的與需要來引導學生理解這種文化差異和思考恰當的應對方式。在以“文化差異”為側重點之一的跨境電商實訓中,教師就可以借著這種文化對沖來催生出學生的文化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中課程思政的實施還面臨著一些困境,涉及課程資源、教學對象、教育內容和環境建設四個方面,集中表現為對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的過度重視和對人文、思政引導的輕視,課程思政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對學生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等的潛默式引導和影響,需要以課程知識和技能為載體,但不能只關注課程知識和技能,不關注思想、道德、精神和品格。就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中指向文化意識培養的課程思政而言,教師就需要從深挖課程中的文化思政元素、調整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架構和優化實訓中的文化意識培養出發,逐步突出電子商務課程思政中的文化意識,同時多角度推進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菲菲.立體化、體驗化、沉浸化、協同化:中職電商專業課程思政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才智,2024(17):37-40.
[2]黃華貞.中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優化路徑[J].廣西教育,2024(17):46-49.
[3]王天宇.中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設計與探索:以移動電子商務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4(3):17-19.
[4]陳彩云,蔣紅艷.在“實用電子商務”課程思政中融入文化平等意識的策略探究[J].英語廣場,2022(1):103-105.
[5]顏小玉.中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以新媒體營銷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21):124-125.
(責任編輯 郭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