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十月廿七日酉時,我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享年九十有一。他走得很安詳,仿佛只是睡著了一般,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讓人覺得他只是在做一個長長的夢,而這個夢,終于讓他疲憊的身心得到了徹底的休息。
我對他的崇拜,始于我與他女兒相處的那段美好時光。那時,他的女兒事業(yè)蒸蒸日上,在單位里意氣風發(fā),人稱“鐵姑娘”,而我,相比之下,卻顯得有些黯淡。我個頭矮小,長相普通,大學畢業(yè)時體重剛過百斤,家庭背景更是平凡,生父從廣州冶金單位回鄉(xiāng)后,一直未能落實政策,除了專業(yè)稍有亮點外甚是普通。當月老牽線時,我心里滿是忐忑,但骨子里的那股敢闖敢試的勁頭,讓我決定放手一搏。事實證明,我的勇氣沒有白費,這樁婚事竟如愿以償。
談婚論嫁,自然少不了見面這一環(huán)節(jié)。多年過去,那段“趕考”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那天,準岳父心情甚好,談鋒甚健。從中我能暗暗判斷,我對上了他的眼緣。別看他是個孤兒,走十村吃百家飯長大,從未進過學堂,但那天與我交流的話題卻非常專業(yè)。
他家后邊長著一排足有丈余高的油梨樹,當時正值掛果時節(jié)。交流間,他突然起身,邀我來到樹下。他指著那些只有雞蛋大小的牛油果皮上隱隱約約的斑點,如數(shù)家珍般地介紹這是什么蟲,那是什么病菌,又該如何防治。說話間,他還時不時地瞟了我?guī)籽郏坪踉谠囂轿业姆磻臀蛐浴?/p>
好在我提前做足了功課,對這些知識并不陌生。他當時主要從事熱帶作物植保工作,還曾得到我國著名昆蟲學家尤其偉和植保專家邱燕高的指點。他學習刻苦,善于積累,也是業(yè)內(nèi)有點名氣的“土專家”。而我,恰巧在那個時期完成了一篇關于油椰植保的文章翻譯,并被推薦發(fā)表。于是,在他面前,我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滔滔不絕。他聽后,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我知道,我通過了這場特殊的“考試”,也為日后成為他的乘龍快婿奠定了殷實的基礎。
幾個春秋輪回之后,我迎來了為人夫、為人父的高光時刻,岳父也當上了外公。不久,他便從一位退休干部華麗轉身為“孫”管干部——后來我被組織安排到縣里工作,他便主動挑起了照顧外孫的重任,一直到外孫讀完初中。
期間,爺孫倆合作的場景,總讓我感動不已。我的兒子天生好動,膽大包天。課余或周末,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已經(jīng)不滿足于兒童玩具車了。他總是騎著岳父那輛老得掉牙的紅棉牌單車,在單位大院的人行道上玩賽車。他年紀尚小,只能在單車三角架里面用腳蹬車。那模樣真是滑稽又可愛:他右腿從單車左邊伸過去,腳踝踩在右邊踏板上,為保持平衡,右手臂牢牢夾在單車三角架的橫梁上,左手則靈活地把控著單車前端的方向。這個姿勢一旦形成,他便用力蹬車,飛快地向前沖去。起初,他也摔過幾跤,但很快便熟練起來,后來便在路上風馳電掣,讓路人都來不及躲避,看得人膽戰(zhàn)心驚。
這一回,岳父成了陪跑運動員。他跟在單車后面,一邊跑一邊叮囑著:“慢點,慢點,注意安全!”盡管氣喘吁吁,但他的眼神里滿是開心和樂意。爺孫倆的歡聲笑語,在大院里回蕩,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兒子偏食,還很著急。每到吃飯時,岳父總是隨叫隨到,變著花樣為他做飯。有一次我回家辦事,在家小住幾天,看到岳父天天買黃瓜,不是炒瘦肉片,就是炒雞蛋。好在岳父退休前管后勤,廚藝還算可以,做出的菜色香味俱全,讓兒子百吃不厭。但我心里還是有些擔心,岳父卻很坦然,笑著說:“男兒就是要薄養(yǎng),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自然會改。”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岳父的話,兒子高中后全面發(fā)展,成了一個陽光帥氣的男子漢。
還有一個場景,讓我至今難忘。那是兒子小學升初中的日子,我們已經(jīng)遷居海口,忙于事業(yè)的沖刺,接送兒子上學的任務全落在了岳父身上。當時學校沒有午餐供應,岳父每天要接送兩次。一天下午送上學時,那輛紅棉牌單車突然掉鏈了,一時半會兒修不好。兒子二話不說,拎起書包,撒腿就跑,準備來一場長跑。從家到學校有足足三千米的距離,路上還有兩個天橋、五個紅綠燈,車水馬龍,十分危險。岳父不放心,也緊隨其后,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爺孫倆一前一后,在馬路上奔跑。岳父雖然年事已高,但為了孫子的安全,他拼盡全力追趕。他的腳步雖然有些蹣跚,但眼神堅定,緊緊盯著前方的孫子。最終,爺孫倆安全到達學校,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但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一幕,不僅加深了他們爺孫倆的情誼,也讓我對岳父充滿了敬意。
前年,岳母過世,原本硬朗的岳父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他辭退了原本照顧岳母的親戚,獨自過著孤單的日子。我們擔心他的生活,于是孫輩們商量后,在岳父家里安裝了一個360度的監(jiān)控視頻。岳父對這個“新玩意兒”很是欣慰,稱贊兒孫們有孝心。
正是這個監(jiān)控視頻,在岳父突發(fā)腦梗時,為我們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雖然生命保住了,但岳父只能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通過鼻孔進食,過著沒有質量的生活。即便如此,他依然頑強地堅持了14個月。那段時間,我們兒孫們總是盡量抽出時間陪伴他。但岳父實在太疲憊了,對我們陪伴的回應,只是吃力地睜開眼睛,努力辨認我們是誰。有時他能認出我們,有時卻會認錯人。情況稍好時,他會露出淺淺的微笑,嘴里發(fā)出含糊的聲音,仿佛在安慰我們。
最終,“硬山贏不了硬水”,他的人生在龍年十月廿七日酉時戛然而止。
岳父走了,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懷念。他的一生,雖然平凡,但卻充滿了愛與溫暖。他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親情,什么是責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愿在天國那邊,他能安好,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享受他應得的寧靜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