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收集與分析語料,闡述“甜”在漢語表達中從味覺領域向其他領域映射的方式及特點,揭示其背后所蘊含的認知規律和文化內涵,展現“甜”隱喻在豐富漢語語義表達和反映人類思維方式上的重要作用,并得出相關結論,為漢語詞匯語義研究和認知語言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漢語;“甜”;概念隱喻;味覺詞
分類號:H146
當代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不僅僅是傳統語言學意義上的修辭現象,而且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基本的思維、認知和概念化方式。人們日常思維和行為所依賴的概念系統從本質上說都是隱喻性的,隱喻是人類探索認知的重要方式,語言和文化是它發展的沃土。本質上隱喻是指人類將始源域的經驗投射到未知的、抽象的目標域。人類把身體及其感官體驗映射到不同的抽象概念上,形成了不同的隱喻意義。“甜”作為基本味覺詞,在人類認知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文章分析該詞的隱喻映射,以期豐富該領域的研究成果。
“甜”的基本感知
味覺生理機制
從生理角度來看,“甜”是由舌尖上的味蕾對糖類等物質的刺激所產生的一種味覺感受,這種感受通常被認為是愉悅、舒適的,與人類對食物的喜好和能量獲取需求相關。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形成了對“甜”味的偏好,因為甜食往往富含能量,能夠滿足身體的生存需要,這為“甜”隱喻的產生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礎。
文化中的“甜”意象
在不同的文化中,“甜”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在中國文化里,“甜”常常與幸福、美滿、和諧等概念聯系在一起。例如,在傳統的節日和慶典中,甜食如糖果、糕點等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象征著生活的甜蜜和歡樂。這種文化意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甜”隱喻的發展和運用。
“甜”在感情領域的隱喻映射
積極情感的直接映射
“甜”最常見的情感隱喻是直接對應喜悅、幸福、快樂等積極情感。
例1:孩子們在游樂園里歡快地玩耍,笑聲中透著甜意,那是無憂無慮的快樂。
例句中的“甜意”用來修飾孩子們的笑聲。游樂園玩耍對孩子們來說是充滿歡樂的活動,這種愉悅的心情被具象化為“甜”的味覺感受,使讀者能直觀地感受到孩子們內心純粹的快樂,仿佛能聽到那帶著甜味的笑聲,增強了情感表達的感染力,讓歡樂的氛圍更加濃厚。
例2: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于完成了那個艱巨的項目,此刻的成就感讓他的內心充滿了甘甜。
完成艱巨項目后的成就感是一種積極且強烈的情感,“甘甜”一詞將這種抽象的成就感與味覺上的甜相聯系,“甘”本身也有甜的意思,更強調了這種甜的醇厚和深刻。如同品味一杯美酒,甜味在口中散開,讓人體會到成功后的滿足和欣喜,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主人公內心復雜而美好的情感狀態。
愛情與親密關系的隱喻
在愛情領域,“甜”被廣泛運用。
例3:她收到男朋友送的鮮花和情書,臉上泛起了甜甜的紅暈,心里像有只小鹿在亂撞。
收到戀人的禮物和情書是戀愛中常見的甜蜜場景,“甜甜的紅暈”不僅描繪了女孩害羞的生理反應,更將這種因愛情而產生的嬌羞、喜悅之情用“甜”來隱喻。就像吃了甜的東西會從內心深處感到愉悅一樣,這里的“甜”生動地刻畫出女孩在愛情中的幸福和甜蜜心境,把戀愛中的細膩情感通過味覺隱喻展現得淋漓盡致。
情感的安撫與慰藉隱喻
當人們處于疲憊、難過等狀態時,一些溫暖的關懷會帶來情感上的慰藉,這種慰藉也常用“甜”來形容。
例4:在異鄉漂泊的日子里,每次和家人視頻通話后,他的心里都會涌起一股甜甜的暖流,疲憊也消散了許多。
對漂泊在外的人而言,與家人聯系能給予極大情感慰藉。“甜甜的暖流”生動展現出家人關懷借視頻通話傳遞,如帶著甜味的暖流將其包裹,緩解異鄉的孤獨與疲憊。“甜”凸顯這份慰藉的美好、舒心,讓讀者深切體會親情在艱難時刻的強大安撫作用,把抽象情感支持以味覺具象呈現。
例5:當他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心情跌入谷底時,同事們的關心和幫助就像一塊甜甜的巧克力,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例句把同事的關心幫助比作“甜甜的巧克力”,巧克力的甜能帶來愉悅和滿足。心情低落時,這份甜美恰似同事的關懷,給予精神支持與鼓勵,助人走出挫折陰霾。這種隱喻將無形的情感撫慰化為具體味覺形象,生動展現同事情誼在困難時刻的安撫力量,讓讀者真切感受到這份情感的價值。
“甜”在聲音領域的隱喻映射
柔和悅耳的聲音
漢語中用“甜”來形容某些聲音,如“甜美的嗓音”“甜潤的歌聲”等。這種隱喻將聲音的聽覺感受與“甜”的味覺愉悅相聯系,暗示聲音具有柔和、圓潤、悅耳動聽的特點,就像品嘗甜食時給人帶來的舒適感一樣,使讀者能夠通過味覺聯想更好地感受聲音的美妙特質。
例6:她的歌聲甜潤婉轉,仿佛山間清澈的溪流,緩緩流淌進聽眾的心里。
“甜潤”一詞用來修飾歌聲,將歌聲的聽覺特質與“甜”的味覺體驗相聯系。就像品嘗甜食時,那種細膩、柔和、舒適的口感,這里用“甜潤”來形容歌聲,使讀者能直觀感受到歌聲的圓潤、柔美和悅耳,仿佛能觸摸到聲音的質地,如同溪流般順滑,給人帶來愉悅的聽覺享受,把抽象的聲音通過味覺隱喻變得具體可感,增強了對聲音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例7:那把小提琴發出的聲音甜美悠揚,如同一縷春風輕輕拂過耳畔,讓人陶醉其中。
“甜美”用來描繪小提琴的聲音,小提琴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其悠揚的聲音如同甜食帶給人的愉悅感,將聽覺上的美妙轉化為味覺上的“甜美”感受,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小提琴聲音的魅力。春風拂耳的比喻進一步強化了聲音的輕柔、舒適,與“甜美”的特質相呼應,生動地展現出聲音的柔和悅耳,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氛圍中。
言語的親切溫和
“甜言蜜語”這一成語則將“甜”的隱喻拓展到言語表達領域,用來形容那些動聽、溫柔、討人喜歡但可能帶有一定虛偽性的話語。這里的“甜”不僅僅指聲音的悅耳,更包含了話語內容所傳達的情感態度,通過味覺上的“甜”來暗示言語對人心理上的撫慰和討好作用,盡管這種言語可能并非出自真心,但卻能在表面上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
例8:老奶奶總是用甜美的話語哄著小孫子入睡,那些輕柔的聲音就像溫暖的被窩,讓孩子感到安心。
“甜美的話語”生動體現了老奶奶言語中的親切溫和。在哄孩子入睡時,她溫柔的語調宛如甜食,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關愛與呵護,恰似品嘗甜食時內心的滿足。這里用“甜美”作隱喻,將言語中的情感具象化,使讀者深切體會到這種親切溫和的言語對孩子心理的撫慰力量。
例9:老師那甜絲絲的教導聲,如春雨般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
“甜絲絲”用來形容老師的教導聲,以春雨滋潤心田作比,形象展現出老師話語的溫和與滋養性。“甜”的味覺隱喻,賦予老師的教導親切、宜人特質。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仿若品嘗甜物,因感受到關愛與鼓勵而內心愉悅、樂于接納。這一表述很好地呈現出言語在教育場景中的親切溫和,以及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甜”在生活境遇領域的隱喻映射
舒適安逸的生活
“甜日子”這一表達將生活狀態隱喻為“甜”,意味著生活充滿了幸福、安逸、順遂的感覺,如同品嘗甜味食物時所體驗到的滿足和享受。這種隱喻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將抽象的生活質量概念通過具體的味覺感受形象地呈現出來。
例10:退休后,老兩口在鄉下的小院里種種花、養養魚,日子過得甜甜蜜蜜,盡享天倫之樂。
“甜甜蜜蜜”在此處描繪了老兩口退休后的生活狀態。種花、養魚以及享受天倫之樂都是讓人感到放松、愉悅和滿足的生活元素,這種生活的舒適安逸就像品嘗甜食時所獲得的幸福感一樣,通過“甜”的隱喻,將抽象的生活感受具象化,使對生活狀態的描述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老人生活的寧靜與美好,仿佛能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體會到生活的甜蜜滋味。
例11:在這個海濱小鎮,人們生活節奏很慢,每天看著潮起潮落,吹著海風,生活甜得像蜜餞。
用“甜得像蜜餞”來形容小鎮生活,蜜餞是經過加工的甜蜜食品,口感濃郁甜美。小鎮生活的慢節奏以及優美的自然環境,如潮起潮落和海風,給居民帶來的是一種愜意、舒適的生活體驗,如同蜜餞的甜美口感,讓人心生向往。這種隱喻把生活的舒適安逸通過具體的味覺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和畫面感,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小鎮生活的美好。
順利如意的境遇
例如“甜頭”一詞,常被用于表示在某種情境中獲得的好處、利益或順利的發展態勢。如“嘗到了改革的甜頭”,這里的“甜”隱喻著改革所帶來的積極成果和令人滿意的收獲,就像品嘗到甜味食物時所感受到的愉悅和滿足一樣,使人們對改革的成效有了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
例12:自從他換了工作,事業發展一帆風順,最近又得到了晉升,可謂是嘗到了生活的甜頭。
“嘗到了生活的甜頭”意味著換工作后一帆風順并獲得晉升,給主人公帶來積極生活變化與滿足感,恰似品嘗甜食時的愉悅。“甜頭”一詞生動概括了這種順遂境遇帶來的好處與喜悅,將抽象的事業境遇借味覺隱喻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生活體驗,讓讀者迅速理解主人公事業上的良好態勢及其對生活的積極影響。
隱喻是語言表達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工具。通過分析味覺詞“甜”的概念隱喻可知:“甜”在漢語中有豐富隱喻表達,涉及情感、聲音、生活境遇等領域,是人類認知從具體到抽象、從身體感知到心理情感和社會生活映射的成果,體現出認知的創造性與靈活性。“甜”概念隱喻產生有深刻認知理據,基于具身性和相似性聯想機制,將抽象概念與味覺體驗相連,助人們生動表達復雜情感與抽象概念,豐富了漢語語義系統和表達方式。未來,研究可拓展至不同語言文化中“甜”概念隱喻對比,結合心理語言學實驗、語料庫數據分析等實證方法,深入探究認知機制和文化特異性,為語言學研究開拓新視角與路徑。
參考文獻
[1] 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柯晴.概念隱喻視角下味覺詞的研究:以 《白鹿原》 中的 “甜” “苦”" “辣” 為例[J].芒種,2024(6):78-80.
[3] 張瑞芳.反義詞 “苦” 和 “甜” 的不對稱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2.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
作者簡介:李楠,河南信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漢維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