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1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完成了第三、四批示范區的創新發展復核工作。攀枝花市是第四批獲得示范區資格的城市,在本次復核中,在西部地區中獲得良好的檔次。圖書館陣地是示范區復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文章探討攀枝花市圖書館在示范區復核工作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旨在為其他地區的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復核;攀枝花市圖書館
分類號:G258.22
攀枝花市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復核工作中的創新實踐
持續引進社會化力量,大力推動分館和館外借閱點建設
攀枝花市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單靠市圖書館和縣屬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無法覆蓋到所有市民。由于近兩年來財政緊張,圖書館在一邊爭取財政資金的同時,也嘗試尋求社會力量合作。截至2024年7月初,攀枝花市圖書館先后與社會力量合作,成立了含章書院、博為教育等7個分館,實現了通借通還。除了分館,攀枝花市圖書館還在多個地點設立了借書點,如火花營地、伴山咖啡、三線建設博物館等32個館外借書點。為方便群眾就近借還書,館外借書點合理覆蓋了市、縣、鎮、村四級區劃。選址不脫離群眾“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文旅融合工作,為市民和前來打卡的游客提供休閑舒適的閱讀環境。攀枝花圖書館持續對合作的圖書室工作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實施書籍交換制度,確保實現全市范圍內互借互還。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定期聯合舉辦各類讀者活動,互相溝通交流學習,激發思維碰撞的火花。
積極建設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公共圖書館自帶公益屬性,承擔著推動示范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任。攀枝花市圖書館結合自身平臺優勢,出臺了志愿服務長效考核機制,圍繞志愿者的簽到情況、志愿服務時長以及工作效率作建立具體的評價體系,在為志愿者出具志愿服務證明的基礎上,對優秀的志愿者進行表彰。
攀枝花市圖書館志愿服務隊伍主要由內部職工、小小圖書管理員、學生志愿者以及社會人士組成。比較突出的部分是小小圖書管理員和學生志愿者。“小小圖書管理員”項目始于2010年,一直是該市圖書館每逢寒暑假的主要青少年志愿者服務項目。該項目通過抖音、微信等公眾平臺招募少兒志愿者,小管理員到館后,將開展為期兩周的圖書分類、上架、整理、協助少兒活動開展,引導文明借閱等實踐活動。學生志愿者部分主要是針對大學生群體。攀枝花市圖書館與攀枝花學院簽訂大學生長期志愿服務協議書,由館員為學生培訓圖書分類法、期刊分類、裝訂等知識。這一活動既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能促進社會志愿服務質量的提高。
攀枝花市圖書館多次邀請攀枝花市電視臺記者報道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電視媒體、官網、微信、抖音等多方宣傳,不斷壯大公共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吸納社會力量,打造服務型社會。
堅持打造本土讀書品牌,構筑書香花城
為進一步推動攀枝花市公共文化示范區創新發展,高質量推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攀枝花市圖書館長期堅持打造本土讀書品牌:攀枝花市民講壇和書香花城全民讀書節。
攀枝花市民講壇2007年開講以來,汲取經驗茁壯成長,現市民講壇已成為攀枝花市圖書館知名品牌。講壇自創辦以來,一直堅持邀請著名專家學者,保證講座質量。講座內容以民生、教育、文化等主題開展講座,其形式有進學校、進博物館、到田間地頭等,主打身臨其境。為了共享優質講座資源,市圖書館把歷年來錄制的優秀講座視頻整理上網,讀者通過索引查找,就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講座,有效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書香花城”全民閱讀品牌致力于健全全民閱讀體系,構建全市讀好書、善讀書的文化氛圍。攀枝花市圖書館每年精心策劃讀者活動,持續開展中小學生主題知識問答、讀書征文等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依托公共文化資源組織書法培訓、親子故事會、書畫攝影等文藝活動;向偏遠地區青少年持續開展閱讀贈書活動;實施傳統節日振興項目,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閱讀活動,舉辦傳統節慶誦讀等活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創新開展職工圖書漂流活動,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
攀枝花市圖書館塑造讀書品牌對于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增加陽光花城城市內涵,加快示范區穩步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多舉措優化館藏資源,提高書籍流通率
1.加強數字化資源建設
據此次示范區復核工作統計,截至2022年,攀枝花市圖書館數字資源主要涵蓋了2.83T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數字資源聯合建設項目資源、6.07T攀枝花三線文化特色數據庫資源、地方文獻及報紙數據庫資源、45T移動圖書館App資源、98T超星期刊數據庫資源。該市圖書館通過自建數字化資源、與超星簽訂每年更新協議、與國家圖書館共享資源等方式,實現約7.3T的年度數字資源更新量。
在當代數字信息化飛速發展下,引入社會化資本與民間力量也是一種發展模式,攀枝花市圖書館與超星等現代電子信息企業深度合作,加快了館內數字資源建設,利用24小時自助借閱機的運行,加快了館藏資源的流轉,提升了資源的使用效率。
2.借助新媒體提供線上服務
攀枝花市圖書館通過新媒體力量,積極打造本土化數字服務平臺:抖音、微信、圖書館官網。抖音是在當代深受各年齡層次人們喜愛的社交平臺。該市圖書館在抖音上持續發表閱讀推廣工作動態,采取動態、現代、活潑、簡約的視頻風格,及時與讀者互動討論,積極提高大數據推送頻率,深受廣大網友的關注和喜愛,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微信平臺主要是發布和開展各類線上活動、圖書館新聞動態,依托超星、數字閱讀云平臺等小程序,提供電子資源、舉辦在線活動;圖書館官網除了公布日常動態,主要是提供三個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收錄市民講壇視頻和地方文化研究和出版物電子資源。該項數字資源建設為永久性保存和持續性開發本土文獻提供了創作和收藏平臺,也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多途徑檢索和利用的展示平臺,在弘揚攀枝花文化、輔助地方文化研究、實現資源共享方面提供一個窗口。
3.多舉措豐富紙質館藏資源
攀枝花市圖書館多舉措增加館藏數量,除了自主購買圖書,還對外加強宣傳,接受圖書捐贈,使群眾身邊的閑置書籍發揮作用,同時與國家圖書館合作,響應“書從國圖來,閱讀在身邊”口號,增加書籍儲備量。
4.致力于圖書“走出去”
攀枝花市圖書館不僅要引進圖書,還要讓圖書“走出去”。為提高圖書借閱量,圖書館每年堅持流動圖書下鄉,進列車,進學校,鄉鎮,社區,增加圖書流動速率,為市民帶來家門口的借還書服務,宣傳推廣“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打通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
攀枝花市圖書館的發展策略
加強新館打造
圖書館將持續跟進經費進度,逐步完成智慧圖書館建設與室內場館打造。攀枝花市圖書館將持續性打造市民大講堂、視障閱覽室、少兒智慧館、攀枝花人文館等,向上爭取經費采購自助設備、門禁等設施設備,完善館內基礎設施。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追隨者,攀枝花市圖書館致力于通過數字化構建圖書系統并大力推動其智能升級;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海量的信息進行采集和智能化分析,向讀者呈現更貼心的智慧化服務。攀枝花市圖書館旨在打造一座集讀書、文化交流、智能化交互等功能于一體的“一館多維式”綜合智慧場館,既滿足當地市民的需求,又輻射周邊區域人群的需求。
深度塑造品牌,提升品牌內涵
攀枝花市圖書館將深度調研群眾需求,建立特色服務體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標準。立足攀枝花文化資源,持續開展公共文化品牌活動創建,深度開展市民講壇、“暖暖花城·書香四溢”閱讀活動,將市民講壇的主題內容分類型、分系列,邀請名師加入,由淺入深,由點及面,多期連續性舉辦講座。
攀枝花市圖書館將依托“花城‘藝’起來”文旅融合品牌,擴大圖書館文化品牌影響力,使線下活動與文旅線上平臺互相輔助,互相借力,提升社會知名度,充分發揮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主陣地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為攀枝花打造學習型城市作出貢獻。
運營讀者圈層有利于品牌的深耕和新品牌的產生。通過主題閱讀活動篩選目標讀者群體,構成黏合度較高的核心讀者群,讓他們成為忠實的活動支持者。圖書館的品牌運營也可以嘗試與這些讀者群體進行合作,采納目標讀者群體的建議,甚至是聯合創辦品牌共同成為主導者,為品牌注入新的思維與活力,吸引讀者自愿在自己的自媒體圈傳播活動精彩瞬間,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到更多粉絲。
推行館際互認,資源共享
攀枝花市圖書館將持續性依托Interlib自動化管理系統與成渝地區逐步實現讀者信息館際互認和通借通還,市民憑個人社保卡在兩地公共圖書館可享受閱讀服務,打破川渝地區公共圖書館發展壁壘,促使兩地公共圖書館從分布式集群架構向多級總分館集群架構轉型。同時,還將總結經驗,與第三方公司、省市兄弟單位加強館際交流,提高借閱服務效率,向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砥礪前行。隨著圖書的流通效率慢慢提高,相信攀枝花市圖書館能隨著館際互認,提高實際持證人數。在推動共享資源方面,成都圖書館在2014年與21個區(市)縣館達成聯盟,率先在四川省內打破單館服務壁壘,實現了全市的數字資源共享。攀枝花市圖書館將借鑒成都圖書館的成功經驗,不斷促進館群的協同工作,通過業務合作和服務整合,達到服務效益的疊加。
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
為了建設高質量公共文化示范區,圖書館需要組建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技能齊全的團隊。因此,攀枝花市圖書館將積極完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并致力于打造團隊協作能力強、充滿活力和創新思維的新型現代化人才。同時,將優化職業培訓體系,強調持續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還將積極參加國內外的行業協會交流活動,加強與同行之間的業務聯系和學術溝通,以此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公眾知名度。
獲得示范區城市資格以來,攀枝花市一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升級與完善,旨在形成以政府為主導、財力支撐、各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狠抓基礎建設工作的局面。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服務屬性,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起著關鍵作用。攀枝花市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復核中,努力打造品牌,摸索新時代志愿服務,注重深化改革,構建總分館,積極延伸公共服務觸角,為融入成渝經濟圈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賀怡,傅才武.數字文化空間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方向與改革路徑[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30(2):105-113.
[2] 辛秀琴.廣東省公共圖書館閱讀品牌建設情況調查與分析[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4(4):46-54.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圖書館
作者簡介:胡冬梅,四川樂山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資料、文獻服務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