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旅融合對圖書館的職能與服務提出了新要求,圖書館文旅融合探索已成為文化事業與旅游事業共生一體化背景下的研究熱點。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是圖書館的重點工作之一,其發揮著強化圖書館服務能力、傳承地域文化、提高資源利用率等作用。在推進文旅融合的當下,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工作至關重要?;诖耍恼路治隽宋穆萌诤媳尘跋聢D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思路,并以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作為研究案例,探討其可取與不足之處,進一步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文旅融合;圖書館;特色館藏
分類號:G253
研究背景
圖書館作為重要文獻匯集中心,為區域或院校教學和科研提供重要輔助功能。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應該集中力量凸顯文獻重點,深挖文獻特色,以地域特征為依托,使館藏資源的結構具有更加鮮明的特點,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教學科研信息服務。
2018年,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開啟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文化和旅游部提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為文旅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和旅游結合,是把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深度融合,而不是單一的要素相加。高質量、高效率推進文旅融合,符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方向。圖書館發展特色館藏資源,既能促進圖書館內部館藏資源的建設和發展,又能為當地旅游增加文化內涵和厚度。圖書館深挖特色館藏資源,開發文化旅游活動,可激發圖書館創新服務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現實價值。
文獻綜述
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
文旅融合指的是文化和旅游兩大產業突破各自的界限,實現相關交叉要素的融合,使旅游中的文化性和文化中的旅游性相統一。學術界很早就探討國內圖書館如何開發利用其旅游職能。學者王世偉指出,圖書館與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結合,表明圖書館具有一定的旅游屬性。文旅融合概念的提出,使圖書館這一隱性屬性逐漸顯性化,為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方向提供了思路。同時,他從公共圖書館角度出發探究圖書館文旅融合的途徑和方式。學者傅才武對文旅融合的本質和含義進行了解釋。學者單紅波從圖書館的社會職能角度指出,圖書館具有旅游服務的功能。各位學者的研究重點各不相同,但都指出要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圖書館,以此來實現文旅融合。
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研究
特色館藏指的是與其他圖書館不同的具有獨特性的館藏,與人們所了解的善本、孤本等概念有所區別。我國特色館藏資源的研究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那時許多圖書館進行特色館藏建設的目的是保護善本、保存珍貴的古籍。進入新時代,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和發展逐漸受到圖書館界及學術界的重視。學者劉洋對特色館藏資源進行了分類,并且指出,圖書館進行文旅融合更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將特色館藏資源轉化為優秀旅游資源。目前,我國關于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方式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主流的建設方式是以主題圖書館的形式開展文旅融合建設,因為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可為地方文旅融合提供有力的文化資源支持。
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思路
文旅融合背景下,打造特色館藏,服務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和文化宣傳,需要系統思維建設特色館藏資源。一是要保量,特色館藏資源的收藏需要具備完整性、規模性,充分收集某一主題的特色館藏資源,形成規模效應;二要保鮮,要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和某一領域的發展方向,保持特色館藏資源的時效性、新鮮度;三要保服務,找準特色館藏資源的定位,充分收藏相關文獻資源之后,要樹立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意識,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充分發揮特色館藏的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案例分析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立足高校職能與學科需求,初步構建了以“旅游文化”和“紅色教育”為核心特色的館藏體系,為師生教學科研、文化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撐。其建設經驗具有示范意義,但也存在一定提升空間。
成功經驗
1.精準定位學科需求,開展文獻收集、展示
圍繞學院旅行與康養專業特色,學院積極調動師生、通過專家薦購、展會采購、社會捐贈等多渠道收集文旅類文獻,彌補館藏缺口,體現了“眾籌思維”在特色館藏建設中的實踐價值,形成專業化、特色化的館藏資源,直接服務于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具體而言,在確定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目標之后,學院圖書館開啟了旅游文化類圖書文獻的收集工作。一是薦購。學院圖書館向旅行與康養專業的專家和教授征求意見,請他們推薦旅游文化相關的優質圖書,整理成書單,納入采購計劃。二是采買。參加線上和線下的圖書展會,采集旅游文化類的圖書。三是捐贈。很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為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捐贈了一批非常珍貴的文旅類的圖書文獻,為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初具規模,為學院的學科發展和文化建設貢獻了力量。
2.與紅色文化結合,實現文化育人
紅色文化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具有育人功能,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努力打造紅色文旅特色館藏資源。學院大力進行圖書館空間布局上的改造,建設四史書坊、思政教育基地,陳列四史、校史展品,設計紅色主題的展板,營造紅色閱讀氛圍。在此基礎上,結合每個區域的主題,放入相符的文獻資源,讓師生讀者在借閱書籍的同時,沉浸在紅色文化的世界,既能從書中學到相關知識,又能受到視覺環境的熏陶,增強了師生的文化認同感。
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方向
第一,資源深度與廣度不足。當前特色館藏以傳統紙質文獻為主,數字化資源(如地方文旅數據庫、紅色文化影像檔案)建設較為薄弱,需要加強電子資源采購與自建特色數據庫。第二,用戶體驗待優化。沉浸式互動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應用較少,可借鑒“數字敦煌”等案例,提升紅色文旅空間的科技感與參與感。第三,長效運營機制欠缺。特色館藏的維護、更新尚未形成常態化機制,需要制訂專項預算與人才培訓計劃,避免資源閑置。
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已邁出關鍵一步,未來會在資源深度、技術賦能、運營模式上持續創新,打造“高校支撐、文旅賦能、紅色鑄魂”的館藏品牌,為同類院校提供可借鑒的標桿案例。
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路徑
深入挖掘特色文旅資源
面對浩瀚的文獻資源,要找準館藏的特色定位,打造特色館藏資源,這是每個圖書館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不是短暫性、臨時性的工作,也不是簡單的采購、加工、分類整理的過程,而是要在確定特色主題之后,對文獻資源進行求同存異、去粗取精。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在滿足讀者閱讀、文化享受、社會教育等需求的同時,要發揮保護當地特色文旅資源的作用。在建設特色館藏資源的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和挖掘當地的特色文旅資源,收集與當地特色文化相關的書籍文獻,以繼承和發揚當地的特色文旅資源。
深化“文旅+科技”融合
深化“文旅+科技”融合是新時代圖書館特色資源館藏建設的重要方向?,F代圖書館應當積極引入智慧化技術手段,構建虛實結合的文旅服務新生態。第一,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基礎設施,為文旅特色館藏資源數字化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第二,重點開發特色文旅專題數據庫,系統整合地方歷史文獻、非遺檔案、旅游資訊等資源,建立標準化的元數據體系,實現資源的深度挖掘與知識關聯。第三,建設文旅大數據可視化系統,動態展示區域文化資源分布、旅游熱點分析等信息,為文旅決策提供參考。通過綜合推進這些措施,圖書館可以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特色館藏資源一般涉及很多元素,范圍廣泛,單一的圖書館實力有限,要把一系列的特色文獻資源完整收藏較為困難,但共享資源就是一個極具可行性的方式。“宜融則融,能融盡融”是對圖書館提出的新的功能理念,圖書館應樹立資源共建共享理念,在建設特色館藏資源的機遇下,積極參與到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中,促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整合,實現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加強與地方各部門的橫向聯系,協同文旅部門定位地區文化,探索地方區域特色跟館藏資源建設的融合點,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文化通過旅游進行展示。此外,圖書館可以聯合兄弟館,或者主題特色類似的館,共同建設特色館藏資源,進行資源共享,提高某類特色館藏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這對讀者學習和研究某一專題都有很大的幫助。
組建精英人才隊伍
當前文化傳播離不開專業人才,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建設也十分依賴人才。特色館藏資源的定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特色館藏服務的推廣等,都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去執行和完善,需要他們在特色館藏建設過程中提供專業、知識、技術支持。若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效果會打折扣。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需要把文獻資源和特色領域結合起來,要求館員具有相對全面的知識背景和專業能力,包括對文獻資源的收集保存、分類整理、有序排列、閱讀推廣等專業知識,還需要對特色資源有一定的了解,以保證特色館藏資源的質量、資源管理的效率和推廣宣傳的效果,幫助讀者高效找到所需資源??傊?,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上,需要大力培養、引進相關人才,提高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文旅融合為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與時代使命。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圖書館的實踐探索表明,高校圖書館通過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強化科技賦能等,能夠有效構建兼具教育價值與文化魅力的特色館藏體系。未來,圖書館應進一步把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邏輯,在資源建設的專業化、品牌化、智慧化方面持續發力:使自身真正成為文旅融合的重要支點,在保存文化記憶、服務學科建設、賦能地方發展的多元維度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貢獻獨特的“圖書館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思和.試論高校圖書館特藏建設的意義[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6.
[2] 王世偉.論圖書館旅游功能的發揮[J].圖書館雜志,1995(6):33-34,32.
作者單位:煙臺文化旅游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李志強,山東煙臺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建設、安全教育;林彥辰,山東煙臺人,碩士,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管理、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