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傳統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分割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探討了基于深度學習的語義分割算法在該領域的應用潛力。研究重點關注深度學習模型的改進與優化策略,如融合CNN和RNN、采用先進的編碼器-解碼器架構、引入金字塔池化和多尺度處理等。并從損失函數改進、正則化與模型剪枝、遷移學習與微調等方面探討了算法的優化方向。預期通過這些改進策略,可以顯著提高糖業種植地塊分割的精度和效率。
關鍵詞: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2-0037-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 標識碼(OSID)
0 引言
糖業種植地塊的精準識別對于農業生產管理至關重要。由于遙感圖像的復雜性,往往受到噪聲干擾、障礙物遮擋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取得了非凡的進步,特別在圖像處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本文旨在探索深度學習技術在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中的應用,優化資源利用和提高生成效率,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1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和局限性
1.1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領域有著一定的應用,這些方法主要包括:1) 基于閾值的方法,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技術。這些類別對應于圖像中的不同目標或背景,閾值的選取是該方法的關鍵步驟,它直接影響到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2) 區域生長法,它基于圖像中像素的相似性來逐步擴展區域,從而實現圖像的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通常根據先驗知識或自動檢測算法確定初始的種子點,這些種子點通常位于要分割的物體內部,具有代表性的特征。3) 區域分裂合并法,是實現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分割的一種有效方法,它無須預先指定種子點,而是按某種一致性準則分裂或者合并區域。
1.2 傳統的圖像分割的局限性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在處理圖像時存在一些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主要源于方法本身的特性和圖像內容的復雜性。1) 方法特性導致的局限性,傳統圖像分割方法主要基于顏色、紋理、形狀等基本特征進行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分割,這些特征在描述復雜圖像時可能不夠充分,導致分割效果不佳。噪聲是圖像中常見的干擾因素,傳統方法往往難以有效區分噪聲和真實圖像信息,從而影響分割結果。2) 圖像內容復雜性導致的局限性,當圖像中不同目標或背景的灰度差異不明顯時,傳統方法可能難以準確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分割。當圖像中存在遮擋或重疊現象時,傳統方法可能無法準確分割出被遮擋或重疊的部分。
2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存在問題,深度學習方法提供新解決方案
2.1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存在問題
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在處理圖像時確實存在一系統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源于噪聲和模糊、顏色一致性、計算復雜度和效率以及實際應用中的限制。對傳統圖像分割方法存在問題詳細剖析如下:1) 噪聲可能來自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過程中的傳感器噪聲、傳輸過程中的信道噪聲等,而模糊則可能由于圖像采集設備的分辨率不足、運動模糊或光學模糊等原因造成。根據噪聲形成的機理可將噪聲分為加性噪聲,乘性噪聲和依賴圖像的噪聲[1],這些噪聲和模糊會導致圖像邊緣信息難以準確提取,從而影響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結果的準確性。2) 顏色一致性指的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照條件或不同攝像頭下拍攝的圖像,其顏色表現應該保持一致。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導致顏色出現偏差,從而影響圖像的質量和后續的圖像分析。當圖像中的目標物體與背景顏色相近時,傳統的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分割方法往往難以準確地將目標物體從背景中分割出來。3) 計算復雜度和效率,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來處理大規模的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數據,限制了傳統圖像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方法在某些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中的使用。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過程中,需要處理的數據規模可能非常大,這包括多個地塊、多個時間點的圖像數據。
2.2 深度學習方法提供新解決方案
在處理傳統的圖像分割方法方面,深度學習方法相較于傳統方法具有顯著優勢。深度學習方法提供新解決方案,具體如下:1) 深度學習方法通過卷積神經網絡、深度神經網絡等架構,分別處理各種復雜的噪聲類型和逐步還原出原始清晰圖像。這解決了傳統方法對噪聲敏感的問題,逐步增加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分割分辨率的方式,從粗到細地恢復圖像的清晰細節。2) 深度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大量數據,自主根據顏色特征的復雜關系進行收集與識別,從而自適應色調映射實現。在顏色一致性處理中,這意味著深度學習模型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并調整圖像中的顏色,使其在不同區域或不同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之間保持一致。這種自適應色調映射實現的能力是深度學習方法在顏色一致性處理中的核心優勢之一。3) 深度學習方法利用高效的計算框架和圖形處理單元,可以優化計算復雜度,減少中間步驟的誤差累積,提高了整體計算效率。深度學習算法的高效計算能力和并行處理能力,可以顯著縮短大規模數據的處理時間,實現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快速分割。
3 基于深度學習的語義分割算法的創新
3.1 算法模型的創新
1) 融合多種深度學習模型:結合卷積神經網絡(CNN) 和循環神經網絡(RNN) ,構建混合模型。傳統的卷積神經網絡是一個前饋結構的網絡,其中一層的輸出只輸入下一層[2],通過多個卷積層次可提取更高層次的抽象特征然而較低級別的原始特性會在傳輸過程中被丟棄。CNN在推薦系統中常用于處理圖像、文本等類型的數據[3]。而RNN則能夠處理序列數據,捕捉像素之間的空間信息,并且能夠記住之前的信息。例如,可以將CNN作為特征提取器,提取圖像的高維特征,將這些特征輸入到RNN中進行序列處理,最終得到逐像素的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結果。基于信息分布的不同,對象偏好于不同大小的卷積核,基礎模塊采用三個不同大小的卷積核分支,處理數據分布差異問題[4]。在選擇深度學習模型時,需要根據具體任務和數據特點進行選擇。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數據預處理、模型參數調整等問題,以確保模型的性能。融合多種深度學習模型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合理分配計算資源,以確保系統的實時性和穩定性。融合多種深度學習模型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過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優勢。RNN部分的主要功能是預測與從卷積層獲得的特征序列相對應的標簽(真實值)分布[5],通過合理選擇模型、優化融合方法以及注意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可以充分發揮深度學習模型的優勢,為糖業生產提供更加準確、高效和智能的信息支持。
2) 采用先進的編碼器-解碼器架構:編碼器將圖像轉換為低維表征,解碼器則接收這一表征并恢復空間維度,生成與原始圖像大小相同的特征圖。在編碼器-解碼器架構中,可以引入跳躍連接(Skip Connection) 或注意力機制(Attention Mechanism) ,以增強網絡的表示能力,提高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精度。跳躍連接是一種在深度學習中常用的技術,實現在不同層之間建立直接連接,融合不同層次的網絡數據,提供分割的準確性。注意力機制幫助網絡關注輸入數據,突出重要通道,捕獲輸入圖像中的重要特征或上下文信息,從而提高任務的性能。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任務中,采用先進的編碼器-解碼器架構可以顯著提高圖像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例如,通過結合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和Transformer架構,可以實現高精度的甘蔗葉片、莖稈等關鍵特征的識別與分類。同時,這種架構還可以用于甘蔗生長狀況的實時監測和評估,為糖業生產提供更加準確、及時和高效的信息支持。可以通過對比實驗來驗證編碼器-解碼器架構的性能。例如,可以與其他圖像處理算法(如傳統的圖像分割算法、基于機器學習的分類算法等) 進行比較,在引入跳躍連接或注意力機制時,確保模型不會過擬合訓練數據,以評估其在處理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時的準確性和效率。
3) 引入金字塔池化或多尺度處理:通過金字塔池化或多尺度處理,可以捕捉不同尺度的特征,提高糖業種植地塊語義模型對復雜場景的適應能力。例如,Deeplab系列模型就采用了帶洞空間金字塔池化(ASPP) 方法,以捕獲多尺度特征。金字塔池化可以處理不同尺度的圖像,在不同尺度上對輸入特征圖進行池化操作,使得模型對于尺度的變化具有一定的魯棒性。通過提取多尺度的特征信息,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圖像內容,提高識別的準確性。多尺度處理可以適應不同尺度的圖像特征(如:圖像金字塔、特征金字塔) ,在不同尺度上進行采樣,生成一系列不同分辨率的圖像,隨后被送入模型進行特征提取和分割。通過提取多尺度的特征信息,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圖像內容,提高對于噪聲、光照變化等因素的魯棒性。引入金字塔池化或多尺度處理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任務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實際意義。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圖像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為糖業生產提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支持。
3.2 算法優化的創新
1) 損失函數的改進:針對糖業種植地塊的特點,可以設計專門的損失函數來優化模型。例如,可以引入交并比(IOU) 損失或Dice損失等,以提高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結果的精確度。針對類別不平衡問題,可以對不同類別的損失賦予不同的權重。針對Dice系數損失對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邊緣敏感度較高的問題,可以引入平滑項或權重項來改進。例如,在Dice系數中引入權重,使模型更加關注邊緣區域的預測。另外,還可以考慮使用基于輪廓的損失函數(如Hausdorff距離損失) 來進一步改善邊緣區域的預測效果。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任務中,除了地塊分類外,還可能涉及其他任務,如地塊邊界檢測、作物生長狀態評估等。通過構建多任務損失函數,可以同時優化多個任務,提高模型的整體性能和泛化能力。
2) 正則化與模型剪枝:采用正則化新技術,以提高分割結果的精確度。如L1正則化、L2正則化等。同時,可以通過模型剪枝來減少模型的復雜度,提高糖業種植地塊語義模型的運行效率。Dropout通過在訓練過程中隨機丟棄神經網絡中的部分神經元,使得每次訓練時網絡結構都有所不同。這有助于模型學習到更加魯棒的特征表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在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任務中,模型剪枝可以幫助簡化模型結構,提高推理速度,并降低對硬件資源的需求。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和資源限制選擇合適的剪枝方法和策略。例如,當需要較高的推理速度和較低的硬件資源需求時,可以選擇結構化剪枝;當需要更高的壓縮率時,可以考慮非結構化剪枝。同時,合理的剪枝比例和微調策略也是實現模型剪枝效果的關鍵。
3) 遷移學習與微調:利用預訓練模型進行遷移學習,可以加速模型的訓練過程,并提高糖業種植地塊語義模型的性能。針對糖業種植地塊的特點,可以對預訓練模型進行微調,使其更好地適應目標場景。選擇一個龐大規模和豐富的數據集(如ImageNet) 模型作為起點。這些模型已經學習到了豐富的圖像特征表示,可以作為新任務的良好起點。由于新的任務(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圖像采集) 與預訓練任務(如ImageNet圖像分類) 的類別不同,因此需要修改模型的輸出層。在訓練過程中定期評估模型的性能,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調整和優化。例如,可以嘗試不同的微調策略、正則化方法或數據增強技術來提高模型的性能。一旦模型訓練完成并達到滿意的性能水平,就可以將其部署到實際應用中。例如,可以將模型集成到一個圖像識別系統中,用于實時識別糖業種植地塊中的不同作物種類。
4 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深度學習在遙感圖像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中的應用,并提出了相應的模型改進和優化策略。未來研究將著重于具體模型的構建、訓練和評估,以驗證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最終開發出高精度、高效率的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算法。我們將繼續秉承嚴謹、創新、合作的精神,不斷推動基于遙感圖像的糖業種植地塊語義分割算法的研究與應用邁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樊啟斌,焦雨領.變分正則化圖像復原模型與算法綜述[J].數學進展,2012,41(5):531-546.
[2] 高德欣,劉欣,楊清.基于卷積神經網絡與雙向長短時融合的鋰離子電池剩余使用壽命預測[J].信息與控制,2022,51(3):318-329,360.
[3] 呂淑君.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高等數學資源推薦算法[J].中國新通信,2022,24(7):43-44,57.
[4] 李旻擇,李小霞,王學淵,等.基于多尺度核特征卷積神經網絡的實時人臉表情識別[J].計算機應用,2019,39(9):2568-2574.
[5] 浦丹.機動車的車牌定位與識別問題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
【通聯編輯: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