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反復強調了“多元一體”,并且明確指出,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習總書記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重要論述為我們當下學習和研究哈爾濱地方文化歷史提供了一個新方向、新線索和新思路。
一、史前的哈爾濱是中華文明燦若銀河的多元起源地中一顆閃亮明星
我國考古發現的重大成就已經實證了中國擁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星羅棋布的考古遺址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見證。哈爾濱地區雖然地處緯度較高地區,但是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哈爾濱阿城交界鎮發現的洞穴遺址,經考古論證早在17.5萬年以前這里已有古人類活動,處于舊石器時代。位于哈爾濱市西南郊25千米的閻家崗遺址,根據對動物骨骼化石及遺址文化層所做的碳-14測定,判定化石年代為距今
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在此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被研究者稱為“哈爾濱人”。閻家崗遺址以年代可靠、層次清楚和豐富的文物證實了哈爾濱在2萬多年前就已經是中國古人類的居住點。此外,還有顧鄉屯遺址、半拉城遺址和黃山遺址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新石器時期以后,哈爾濱地區的人類活動更加活躍,生產力得到明顯提高。例如黃山遺址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有鏃、刮削器、石葉等,還有以夾砂黑褐陶為主的陶片,器型有罐、盆、甕、壺等。從哈爾濱地區的考古發現來看,哈爾濱地區不是亙古荒野,應該也是中華文明多元起源地區之一。
二、古代的哈爾濱是中華民族共同演繹的一部鴻篇巨著
東北地區的三大世居族系分別是肅慎、濊貊和東胡,有著各自主要活動區域和生產方式。哈爾濱這片區域處于東北肅慎族系生活區域的西北部,與其他兩大族系毗鄰,因此這里也是東北三大世居族系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之處。千年來,哈爾濱如同一個歷史舞臺演繹出了一部東北各族此消彼長、交相輝映的鴻篇巨著。
肅慎族系主要分布于松花江以南以東至庫頁島區域,先秦時期稱為肅慎或息慎,漢代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唐代稱鞋,遼金元明時為女真,清代后改成滿族,以漁獵采集加耕種方式為主。早在先秦時期肅慎人已與中原政權取得聯系。周武王克商后,肅慎以櫛矢石磐為貢朝賀。哈爾濱地區被納人政權轄區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屬于由濊貊族系所建立的區域民族政權夫余國北部轄地。夫余國臣屬于漢王朝,直接歸漢朝玄菟郡管轄,夫余王所用的印璽也由漢王朝頒發,文化習俗深受中原文化影響。而后,夫余被勿吉所滅,哈爾濱地區為勿吉七部之一的安車骨部所占據。唐代,粟末鞣翱建立“海東盛國\"渤海國,為唐王朝地方民族政權。哈爾濱地區在渤海國的鄭州和頡州范圍中。10世紀初,東胡族系的契丹人吞并渤海國后,哈爾濱地區為遼政權東京道所管轄。
12世紀,哈爾濱作為金朝第一都上京會寧府達到了空前繁榮時期,是當時的東北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153年,海陵王決定南遷,遷往中都(今北京市)。雖然海陵王削除了上京之號,自毀宮殿城池,但是金世宗大定年間,又恢復了上京稱號。作為肇興之地,金上京在金王朝時期始終有著不可小的京都地位。
金王朝在13世紀被東胡族系的蒙古人滅亡。金源故地的繁盛發展隨著金王朝的滅亡而偃旗息鼓。不過從金代之后,哈爾濱及東北地區一直處于國家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因地理方位的因素,哈爾濱地區還一直是中央政府與黑龍江流域之間的水陸交通要道。元代初年,金上京故地還是東北地區的重鎮,歸開元路管轄,仍設官施治。明代時,哈爾濱地區由直屬于明廷的地方最高軍政機構奴兒干都司指揮使管轄。清代的東北地區是統治者的“龍興之地”。清代前期,清廷在東北設置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實行軍政統治,并實行封禁政策,禁止關內人口自由進入關外。哈爾濱地區身處東北腹地,以松花江為界分別屬于吉林和黑龍江兩個將軍的轄區,設有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和呼蘭副都統衙門。有清一代,關內以漢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為了謀求生計,不顧禁令想方設法地擁入東北地區,即“闖關東\"移民。清代中期以后,哈爾濱的拉林、雙城、阿城和呼蘭等地因土地肥沃、區位優越被清廷選定為實施京旗屯墾的首選地。雖然京旗屯墾最后沒有實現清王朝統治者讓大多數北京旗人獲得自立自給的初衷,但最終還是使一部分京旗人口在此落地生根,促進了哈爾濱與北京地區的文化交流。旗人不善耕種,招募漢人經營勞作,也為來東北謀生的其他民族群體提供了一個安身立命的良好機會,增加了人口數量,優化了人口結構,客觀上進一步推動了東北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社會發展。
三、近代的哈爾濱是中華兒女共同書寫的一部英雄史詩
近代以后,在外來侵略寇急禍重的嚴峻形勢下,中華各族兒女手挽著手、肩并著肩,英勇奮斗,浴血奮戰,打敗了一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御外每的壯麗史詩。
哈爾濱是近代各族同胞抗擊外敵、維護國家主權、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革命陣地堡壘。1923年10月,共產黨員陳為人、李振瀛在哈爾濱創建了中共哈爾濱組,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的第一個黨組織。從1932年到1936年間,哈爾濱是中共滿洲省委機關所在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開展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抗日戰爭勝利不久,東北民主聯軍于1946年4月28日解放了哈爾濱,使之成為了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作為“共和國長子”,哈爾濱在解放戰爭時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全力支援解放戰爭,奉獻出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真正起到了戰略后方根據地的作用,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空前團結、同仇敵汽,在哈爾濱的近代革命歷史中涌現出一大批衛國英烈、工農運動領袖、抗日英雄,留下了太多彪炳史冊的光輝事跡,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例如,革命家馬駿,回族,1922年,受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派遣來到哈爾濱,在南開校友、著名教育家鄧潔民先生創辦的東華學校執教,同時進行革命活動從事地下工作,組織了“救國喚醒團”,開展反帝愛國宣傳工作。巾幗英雄郭隆真,回族,1929年春,受黨組織派遣到哈爾濱擔任中東路三十六棚總工廠黨支部書記,協助時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同志從事工人運動。抗聯將軍周保中,白族,1932年2月到哈爾濱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開展抗日救國的革命工作??谷樟沂拷饎[,滿族,在東北淪陷后毅然以筆為刀,不畏艱險地領導和組織抗日宣傳工作,揭露日寇燒殺搶掠的侵略罪行。1936年,金劍嘯不幸被捕。他寧死不屈,獻出了年僅26歲的寶貴生命。這樣的事跡不勝枚舉。雖然他們來到哈爾濱的時間、從事的具體工作和斗爭的敵人不盡相同,但是在哈爾濱這片土地上都留下光輝事跡,彰顯出了中華各族兒女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勇于斗爭、不怕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在哈爾濱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顯著特征不言而喻、熠熠生輝。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多民族的大一統,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勢。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客觀基礎與結構前提。百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今天,我們更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發揮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優勢,倍加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促進各民族大團結,以各民族凝聚的智慧和力量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夢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28(2).
[2]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
[3]干志耿,孫秀仁.黑龍江古代民族史綱[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5.
[4]姜維公.中國東北民族史(上)(下)[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5]中國共產黨哈爾濱簡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
[6]李士良,石方,高凌.哈爾濱史略[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姚麗張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