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是由創辦和主持、市民網民共同參與的短視頻專欄,以“本色無痕,溫暖動人”為特點,從城市公共視頻和用戶生產中捕捉溫暖的瞬間,提煉新聞故事,展現“英雄的人民\"凡人善舉,傳遞和放大正能量。
《第一眼》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注重網友參與和互動,注重內容的網感,注重共情傳播。2023年,欄目報道10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新媒體轉發,30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全網傳播量超過15億次,獲得第34屆中國新聞獎。
一、變革生產機制
2022年,推行傳播產品化戰略,鼓勵跨部門組建傳播產品工作室。于是新媒體部門牽頭,城建、公交、法治等部門參與,推出《第一眼》短視頻專欄。《第一眼》改變此前“媒體干,用戶看”的局面,發揮主流媒體的組織優勢,發動市民網民、政務機構加入內容生產。欄自與武漢公安、地鐵、公交、消防、城管等公共服務單位緊密聯系,聚合視頻資源,及時發現新聞素材。同時,欄目開發小程序,接受線上投稿,獲取獨家視頻。2023年和2024年,欄目每年獲取了近2000條線索,都是原原本本的鮮活現場,解決了“無視頻無真相\"的現實困境。
二、變革創作慣性
一段素材,加上一段解說,無時間、無地點、無情節,這是短視頻平臺自媒體賬號的常見場景。現在,也有部分媒體記者經常通過網絡直接獲取信息,經過簡單的處理后迅速發布,后來出現了與論“翻車\"的情況。
“素材\"要變成\"真材\",“原生\"要變成“原創\"。《第一眼》欄目秉承\"證實或證偽\"的理念,每一條視頻都要經過記者的核實、采訪、豐富。
2023年9月,一段“武漢民警在街頭兇老人\"的視頻在網絡傳播,民警行為被諸多網友指責。記者經過調查查實,這位民警是在幫助尋找到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不慎走失的奶奶后,假意批評爺爺安撫奶奶。欄目把執法記錄儀的完整視頻制作公布后,真相大白,相關微博話題登上熱搜,民警受到20多萬網友的點贊。
三、變革傳播理念
捕捉第一現場,挖掘溫暖瞬間,用生動小切口講述感人大故事,是《第一眼》欄目的特點之一。
2023年1月,車站把發生在武漢地鐵三號線站臺的一段視頻發給了我們,一名孕婦的鞋帶散了,因為不方便彎腰,正在發愁時,正在值班的地鐵工作人員看見后,趕上去為她系好鞋帶。這件上不了報紙的\"小事”,在網上卻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地鐵小姐姐彎下身子為孕婦系鞋帶”的現場視頻播放量達到187萬次,微博話題吸引了2377萬網友關注,登上熱搜榜。
2023年7月10日,武漢經開區一名環衛工人來到一家小賣部買水喝,老板娘堅決不收錢,這篇報道經《第一眼》欄目報道后被新華社轉發。隨后,欄目持續跟進,7月21日發布《\"讓愛心傳遞下去!”環衛工將一箱礦泉水放入愛心冰箱》,7月24日發布《一瓶水引發的愛心故事,社會各界為愛心冰柜送水》,11月23日發布《常常給環衛工送水,提供歇腳的地方,環衛阿姨扛了一個自己種的南瓜感謝老板娘》,這一瓶水的愛心故事也迎來圓滿結局。
2024年2月,欄目發布《男子在長江邊溺水,3位陌生人跳進冰冷的江水,合力把昏迷的他托上岸》視頻報道,講述從上海來武漢旅游的王先生游玩時不慎落水后獲救,尋找救命恩人的故事。欄目緊跟進展,先后推出《上海游客上門感謝武漢救命恩人,兩人見面緊緊擁抱在一起》3位英雄江中救人后,他們說:“對于這件事,我沒和別人講\"》等報道,展現武漢人的“英雄\"氣質。
以短視頻展開系列報道、跟蹤報道,發揮視頻議程設置的功能,不僅擴大了正能量的影響力,也成功完成了對武漢人和武漢這座城市英雄、溫暖的形象塑造。
四、變革敘事方式
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做好典型報道?《第一眼》在實踐中的一大體會是:共情傳播是很好的方式。
視頻共情要挖掘細節。2023年3月10日,欄自發布短視頻《公交車司機下車緊追一聲吼,追回老人3000元看病錢!》,團隊在制作這條短視頻時,在長達4分鐘的視頻里,找到同行乘客發現老人錢被偷走后立馬提醒以及公交車司機下車追趕小偷并報警的細節。乘客的義舉、公交車司機的怒吼,視頻在短短26秒的時間里,將一個正義感爆棚的故事呈現出來。這則短視頻也登上了微博全國熱搜榜,閱讀量達到4123萬次。
視頻共情要巧用音樂。選取辨識度高、契合度強的背景音樂能有效延長觀看時長,更能帶動用戶的情緒。2023年12月9日,編輯剪輯《工人施工時腳手架突然傾斜,“黑帽大叔”飛奔上前撐住》這則短視頻時,選用了《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音樂素材,并將歌詞“我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呀”與“黑帽大叔\"動作節點相契合,提升了情緒傳播的效應。
視頻共情要引導。通過標題,能讓情感直接流露,帶動用戶對短視頻報道進行點贊、轉發、評論。2023年1月31日,欄目收到了一組名為《為撿風箏父子兩人深陷泥潭,消防員緊急營救》的素材。仔細查看視頻后,編輯發現文字以外的生動細節:父親舍命托舉兒子,自己的胸口以下全在泥潭里;消防員救援時,像拔蘿卜一樣把父子倆拼命往外拽。我們將這些細節從近4分鐘的素材中剪輯出來,并將關鍵信息點悉數上題。“父親胸部以下全在泥潭里\"“消防員拔蘿卜式救援\"這些文字將父親舍命救子的責任感、消防員救援時的緊張感渲染到位。這則視頻報道的微博話題\"父子深陷泥潭父親舍命托舉兒子\"也登上微博熱搜榜,話題閱讀量6358萬次。
五、變革推廣策略
《第一眼》欄目的報道,改變此前同一個報道在不同平臺用同一個樣式發布的固有模式,踐行“發布是傳播的開始\"的理念,在自主陣地客戶端發布后,“借船出海\"根據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推廣。
在微博平臺,欄目抓住視頻的細節故事,制造話題,聯動其他媒體共同上熱搜。在抖音平臺,欄目注重與網友的互動,加強跟評區的引導,吸引用戶參與討論。在微信平臺,欄目將視頻轉化為文圖報道,突出故事性,積極向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新媒體推薦,增強傳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