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08-0093-04
Abstract:Giving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localcharacteristicresources,continuouslypromotingindustrialintegration andupgrading,andfomingnewbusinessfomatsarethegeneraltrendsintherevitalizationofruralindustries.Theintegrationof theteaindustryandthetourismindustryitselfhasnaturaladvantages.Inrecentyears,XinyangCityhasreliedonhigh-quality tearesourcestoorganicallycombinetheteaindustryandthetourismindustryto\"promotetourismwithteaandpromoteteawith tourism\",andhas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Itnotonlyenhancestheaddedvalueoftheteaindustrybutalsoimprovesthe culturaltasteofthetourismindustryenrichingtheconotationandextensionofthetwo.Asthe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 continuestodeepen,problemsalsoarise.Thispaperaimstoanalyzethecu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theintegrated developmentofteatourismin Xinyang City,andprovidecountermeasuresandsugestionsforthedeepeningandhigh-quality developmentofteatourismindustryintegrationinXinyang,topromoteindustrialrevitalizationandupgradinginruralareas, achieveorganicintegrationofregionalresources,inovatetheoriginalindustrialdevelopmentmodelandpromotecod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Keywords:integrationofteaandtourism;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Xinyang City;industrial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品味提高,對于形式各異的旅游也逐漸提升熱情,旅游業呈現出多元化、多業態、全方位的發展趨勢。茶葉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特色的種茶、品茶、賞茶等茶藝文化,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時代步伐,以茶葉為核心衍生的茶旅融合逐漸成為人們熱衷的休閑旅游方式,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融合路徑既增加了茶文化傳播渠道,也為旅游業注入新內涵,推動著茶產業和旅游業的轉型升級與深層次發展。
關于茶旅融合的研究,國內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多,而國外研究茶旅產業融合的相對較少,但它們都有很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之處,比如茶旅產業的融合測度研究[1-2]、融合模式的探析[3-4]、茶旅景觀的規劃[5-等,關于茶旅融合的發展路徑和對策方面,肖正廣等認為茶旅一體化應打破固守模式,堅持品牌化、特色化,差異化的創新路徑;黃文勝8提出提升品牌效應、挖掘茶文化內涵、完善基礎設施,整合旅游業態、產業融合與捆綁營銷來提升發展路徑;溫燕等認為應該以文化內涵為引領,以科研創新為推動,以政策機制為保障、以基礎設施為基礎,助力茶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信陽市位于河南省東南門戶,鄂豫皖三省交匯,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上游干支流穿境而過,地勢呈現南高北低,南部地區為崗川相間的階梯地貌,北部多為平原;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向暖溫帶過渡區域,特殊的氣候條件培育出了享譽國內外的茶葉——信陽毛尖。早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信陽毛尖就曾斬獲金質獎章,同期獲獎的還有另一項中國品牌貴州茅臺。信陽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悠久的茶文化和旅游資源,在此基礎上實施茶旅融合,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也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特色之路。
1信陽市茶旅融合現狀、模式及問題
1.1 發展現狀
近年來,信陽市政府高度重視茶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推動產業融合和轉型升級,積極開展茶鄉體驗游,倡導“山水茶鄉,生態信陽”,力爭將信陽市建設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文化休閑旅游城市。以“茶區變為景區、茶園變為公園、茶山變為金山\"的發展愿景,精心打造茶旅融合精品路線,圍繞南灣湖重點開展了百里茶廊、連綿茶山的環南灣湖中國茶文化生態公園、南灣湖茶島文化項目與雞公山百年古茶園等一系列重點融合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實施和培育農業休閑觀光品牌,打造一批觀光、休閑、旅居、度假及保健一體化的茶旅示范區。同時信陽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的茶旅融合“一環三帶四線路\"已基本成型,其中“一環\"指環南灣湖百里茶廊;“三帶”分別為大別山北麓山地茶旅度假帶、淮河沿岸茶鄉生態旅游帶和紅綠結合茶旅文化追憶帶;“四路線\"則為連接東、南、中、西部貫穿于各縣區的茶旅融合精品路線,同時靈山萬畝茶葉基地等項目仍在持續完善。信陽努力打造毛尖十大莊園,目前全市共有300多家各類茶藝館、體驗館,同時,建設一批獨具豫南特色的茶旅景點、茶文化館、茶博物館和旅游接待中心等。近些年在政府和茶農們的不懈努力下,信陽毛尖城市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以80.30億元在2024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榮獲全國第三,2023年的品牌評估價值為79.84億元,連續多年位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信陽市八縣兩區茶園總面積約216萬畝(1畝約等于
,下同),茶葉總產量高達
,總產值161億元,相關從業人員達120萬人,深度展示了信陽茶文化旅游資源,帶動了周邊地區群眾的就業。山河凝一葉,世代守一心,茶產業是信陽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因地制宜地推動茶葉與旅游的結合,促進茶旅產業協調發展,將使茶旅融合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1.2 發展模式
1.2.1 生態觀光茶園模式
生態觀光茶園是集茶葉手工采摘、茶文化鑒賞、茶產品加工、產業銷售與服務于一體,并和現代生態觀光旅游相結合而形成的綜合生態茶園。信陽市現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有機生態茶園,產生了一批旅游潛力較大生態觀光茶園,如文新生態茶園、五云山生態茶園、四望山生態茶園和廣義生態茶園等均位于信陽毛尖的重要產區,且占據較大規模,達到萬畝以上,屬于優質的生產基地。文新茶園等建設手工茶坊、茶園棧道、文化休閑空間等開展旅游觀光體驗項目,打造文新茶村,吸引大批游客進行生態觀光體驗,通過感受萬畝茶海的景色和環境、學習采摘和手工炒茶技藝、體驗茶文化和茶藝表演,帶動了茶產品銷售貿易,讓游客在茶旅活動中,獲得更多參與度和體驗感,生態觀光將單一型的茶園向復合型的田園綜合體轉變,這種“茶園 + 觀光體驗\"的模式,隨著經濟形勢和旅游需求在信陽市逐漸發展,形成了茶文化休閑度假、農業態觀光體驗、茶鄉山水觀光和慢城休閑宜居旅游四大系列產品。
1.2.2 紅綠結合體驗模式
紅綠結合的文化體驗與追憶是以革命遺址、革命精神為代表的紅色資源和以茶葉為象征的“綠色\"資源進行結合,位于洲河港鎮四望山周邊遺址是信陽市紅色資源的代表。四望山曾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抵抗外敵重要場所,革命先烈季先念、陳少敏等在這里建立了豫鄂敵后抗戰指揮中心,并組織領導了新四軍第五師進行抗日救亡運動。柳林革命紀念館作為豫南地區民主革命的發源地,曾是支援北伐戰爭的黨中央物資供應站,誕生了眾多光輝事跡。一系列紅色革命活動為建立紅色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礎,使得四望山和柳林成為鄂豫皖紅色經典旅游線路的重要節點,建立的愛國教育紅色基地也成為人們緬懷革命先烈、感受紅色精神的絕佳旅游景點。信陽市通過傳承紅色精神、融入紅色基因,結合特色信陽毛尖,讓“紅”與“綠\"聯合來帶動茶旅融合的發展。
1.2.3 特色茶旅小鎮模式
信陽南灣湖風景度假區沿線,茶園茶山風景獨特,交通條件便捷,在全域旅游的發展背景下,信陽市以南灣湖為軸心,環環推進景區規劃建設和重點旅游項目,挖掘豫風楚韻的民俗文化、特色風光、特色飲食等,營造支撐性的特色茶旅小鎮、特色茶旅鄉村、特色茶旅景觀,如獅河港鎮的郝家沖村被稱為優質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憑借資源優勢打造出特色的茶旅鄉村,成為帶動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特色典范。截至目前,信陽市已經創建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和重點村,多個省級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推進民宿整村運營打造,立足綠色養生定位,推廣信陽特色美食名片。依托特色優勢形成發展引擎,帶動民宿、餐飲等行業的發展,推動茶旅融合的深人發展。
1.2.4文化創意體驗模式
信陽市大力推動茶產業與茶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相結合,建設各類茶博物館、茶館劇場、茶藝體驗館、民俗藝術街區、茶葉美食街區和城市茶文化休閑游憩區等茶文化創新發展形式,通過舉辦春茶開采節、茶葉文化節、博覽會等活動拓展茶產業發展空間,推動產學研結合,認定8家市級研學旅行服務機構,傾力打造16座“一橋一景\"和17項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景觀,沿紅色大別山一號旅游公路規劃建設獨具茶鄉特色的八大驛站。打造綠色“帳篷經濟”,建設董家河大尖山旅游營地、河港何家寨露營基地、陳灣村孔雀島露營公園和星宿川沙灘營地等露營基地集群。串聯“茶、山、湖、景、居、坊\"等綠色資源、生態景觀和文化遺產,在“茶空間\"里通過景觀設計、文化創意,創造更多茶旅創意產品,游客通過鑒賞、交流、品茗和學道的休閑空間,對茶文化的了解更加產品化、具體化和形象化。
1.3 存在問題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信陽市政府積極探索產業轉型升級道路,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政策支持茶旅融合發展,促成了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逐步融合,衍生了眾多茶旅融合產品與項目,茶旅融合前景廣闊,機遇與挑戰并存,信陽市茶旅融合發展過程中也凸顯了一些問題。
1.3.1 茶旅融合深度不足,程度較低
信陽雖擁有優良的茶葉品質、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良好的宜居環境,但對旅游資源的整合仍舊不夠,茶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水平也處在初級階段,融合程度較低。對茶葉旅游資源的深層挖掘尚不充分,茶產業和旅游業沒有起到相輔相成的推動作用。并未充分發揮茶葉與旅游各自的資源優勢,對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尚待改善,產業鏈延伸不足,缺少龍頭企業帶動,茶旅市場仍有較大空缺。農民參與程度不高,熱情不大,多數人仍以傳統的茶葉種植為主,融合程度相對較低。
1.3.2茶旅融合產品傳統,模式單一
近年來信陽市雖然打造了一批茶旅融合的旅游景區,但大多以參觀茶園、采摘茶葉、茶葉銷售和茶文化館及博物館等場所的游覽為主,旅游項目與產品較為單一,仍停留在傳統層面且同質化嚴重,缺乏豐富的旅游模式,創新能力不足。游客對于茶旅景區的認同度和體驗感也隨之下降,同時當地農民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承擔風險大,經營較為分散,大多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無力自主興建特色的茶旅融合項目。
1.3.3 茶旅品牌建設不足,知名度低
信陽市茶旅產業融合的發展得益于“信陽毛尖”的影響力與知名程度,但是規劃和建設的景區大多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強,缺乏品牌宣傳與推廣,營銷方式相對單一,景區輻射范圍也較小,缺乏足夠競爭力,游客也多來自在本市和景區附近,尚未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品牌響、影響力大的旅游產品和項目。因此推動茶旅深度融合,加快鄉村振興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就要各級部門齊心協力,利用“信陽毛尖”的品牌優勢,打造獨具信陽特色的茶旅融合品牌。
1.3.4 配套基礎設施不夠,亟待改善
基礎設施影響著游客的旅游體驗,也關乎本地的茶旅融合景區聲譽和發展前景。在市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下,信陽市茶旅融合景區的整體條件不斷改善,但由于茶葉生長于山地丘陵地區,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影響著景區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服務等。信陽市很多茶旅融合景區仍存在著交通相對阻塞、道路崎嶇不通暢、信息技術不發達和園區配套服務不完善等問題,配套服務難以滿足外來游客的需要,要推動茶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2 對策建議
2.1深入挖掘文化,加強茶旅資源整合
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深厚,應深度開發茶文化內涵與物質價值,探索茶旅內涵,發展“毛尖源地\"生態茶鄉觀光,融入紅色革命基因,實現茶旅融合引領革命老區振興。充分挖掘茶葉的自身藥用價值、保健功能等,引入生態康養旅游。將茶葉產品、文化產品和旅游形象紀念品聯合宣傳,發展以茶文化為核心的農俗體驗,做足茶文章,包括茶宴、茶點等。鼓勵支持非遺傳承人、民間藝術家等普及與傳播茶旅文化,提升游客對信陽茶旅活動的感知度和參與熱情。推出茶旅融合普惠政策、金融扶持,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建設,推動茶旅融合的持續發展。
2.2 開拓創新旅游項目,完善消費引導
信陽市山水環境秀美,紅色革命遺址諸多,南北風俗交融,獨具豫風楚韻特色,政府應積極推動多元化、差異化茶旅融合產品與項目的設計規劃,創新茶旅產品,豐富茶旅融合項目,可在茶園內開展形式各異的茶文化活動、采制品銷售體驗、戶外競賽等。發展全域旅游,打造特色茶旅小鎮、文化創意空間、茶文化居民區、森林氧吧茶餐廳和玻璃棧道等茶旅項目,結合信陽特色菜品,增加美食品鑒活動,集節假休閑、山水風光、市井風情、研學旅行和社交娛樂于一體,強化茶旅融合體驗感。在實踐中完善消費引導,更新消費者的茶旅認知,刺激客戶需求,帶動經濟發展。
2.3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服務體驗
要發揮信陽市茶旅融合最大效用,必須統籌規劃,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一是整合交通建設項目,打造特色旅游交通專線,改善道路交通條件,方便游客出行。二是對茶旅景區的內部交通線路進行優化設計,提供步行、騎行、纜車和船等豐富的交通手段,實現移步換景,滿足游客多重需求。三是改善游覽、娛樂、住宿、餐飲和衛生等各項基礎設施,吸引外來游客觀光旅游,提供全方位、一體化、多功能的旅游服務,提升游客體驗感。四是推進智慧旅游平臺和信息化服務建設,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等積極宣傳,提供在線服務,如VR旅游、云旅游等,提升旅游便捷度。
2.4加強品牌效應,提升競爭優勢
信陽市應當打破傳統營銷方式,利用網絡平臺、旅游媒體等對茶旅項目進行營銷。如借助茶博會、茶文化節等拓寬營銷渠道,建設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征集采茶、制茶、賞茶和茶藝表演方面的人文歷史典故,加強“信陽毛尖\"的品牌影響力與傳統茶文化結合,傳播毛尖故事。積極申辦大型茶事和旅游活動,提高茶旅融合熱度、打響茶旅品牌知名度,注重產品定位和品牌推廣,通過社交平臺、網絡直播等主流媒體加強推介宣傳,提升“信陽毛尖\"整體品牌形象,改善各茶鄉旅游面貌。攜手產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升品牌價值,構建信陽特色的茶旅融合精品路線。
3結束語
本研究在實地考察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信陽市茶旅融合發展狀況,總結了目前信陽市茶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要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與資源、創新旅游項目與模式、完善配套基礎的設施條件、增強品牌效應與競爭力等針對性建議,為該地區茶旅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借鑒意義,以期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農民收人水平,助推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文曉晴,李明孝.長江中游省份茶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茶葉,2024,46(1):29-35.
[2]林曦,吳芹瑤,楊江帆.茶旅融合發展效果評價與動力機制研究[J].茶葉科學,2023,43(5):718-732.
[3]項國鵬,張文芳.茶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動力、機制與模式[J]中國茶葉加工,2024(1):36-42.
[4]楊珂.鄉村振興視域下茶旅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及提升策略[J]福建茶葉,2023,45(11):71-73.
[5]石曉薇.基于茶旅融合的鄉村景觀規劃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9.
[6]龔天聰.河南省信陽市茶旅融合景區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7]肖正廣,江文昊.安順市茶旅融合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J].蠶桑茶葉通訊,2019(4):24-26.
[8]黃文勝.廣西茶旅融合發展探究[J].北方經貿,2021(6):154-156.
[9]溫燕,楊東旭,王潔.龍塢茶鎮茶旅融合的建設模式及優化提質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