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并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學習品質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毅力等,其不僅是幼兒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其未來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重要橋梁,在這一階段,幼兒的學習品質直接關系到他們日后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因此,從幼小銜接視角下探討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策略,對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激發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習品質的首要任務。只有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孩子才能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在幼小銜接階段,教育者需敏銳捕捉兒童特性,設計充滿樂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點燃幼兒對學習的熱情。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教學策略與情境再現手法,營造寓教于樂的學習環境,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勇于發問、敢于表達,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探索欲與創新能力。
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動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幼兒學習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設置學習目標、評估學習成果,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同時,教師應當提供適宜的學習支持,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增強其學習動力。
培養傾聽能力,養成傾聽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能力和習慣至關重要。傾聽是理解他人、表達自我的基礎,有助于發展幼兒的社交能力、提升學習效率和情感能力。教師應引導幼兒專注傾聽,理解并回應他人的話語,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能力。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項目式學習等,引導幼兒學會分析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并付諸實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新方法、新思路,以此培養其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加強社會交往能力,促進情感發展。社會交往能力是幼兒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社交情境,如組織合作游戲、開展集體活動等,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社交過程中,引導幼兒積極傾聽、表達、協商和合作,培養其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同時,教師應關注幼兒的情感需求,為其提供充滿溫暖、關愛和支持性的環境,促進其情感健康發展。
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所經歷的學習探索、所處的教育環境以及成人采用的引導策略,均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品質。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不僅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必要之舉,也是確保幼兒順利實現幼小銜接的關鍵。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同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