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筆者正認真準備著新學期的工作,突然收到了插班生浩浩的爸爸發來的信息:“老師,我是浩浩的家長,想和你溝通一下浩浩的情況。”從他的講述中筆者了解到,浩浩之前曾就讀過兩家幼兒園,并且在兩個地方都出現過攻擊他人的行為,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歡浩浩,浩浩也因此變得不喜歡上學。家長對此很頭疼,曾試過很多辦法教育浩浩,但都沒有作用。浩浩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初識浩浩——愛打人的“壞孩子”。開學日到了,我見到了浩浩。他瘦瘦小小的,經常低著頭,有些駝背。作為插班生,他既緊張、靦腆,又有些興奮、激動,試圖探索新環境。沒一會兒,班上孩子的“投訴聲”就傳了過來:“老師,浩浩打我的頭”“老師,浩浩搶我的積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浩浩就成了班級“紅人”,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壞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在筆者向浩浩了解打人的原因時,他總是低著頭,手握拳頭,眼睛看向別處,不說話。在與浩浩家長溝通后筆者了解到:浩浩爸爸經常要出差,平時很少陪孩子,且對浩浩要求比較嚴格,當浩浩有不合適的行為時,會直接動手打浩浩,浩浩因此非常怕他爸爸。看來,浩浩出現攻擊性行為和他爸爸有很大關系。
樹立榜樣——讓浩浩感受愛。了解原因后,筆者與浩浩爸爸進行了溝通,努力改變他的教育方法,鼓勵他要經常表達對浩浩的愛,并為孩子樹立榜樣。經過交流,浩浩爸爸意識到了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表示今后會積極和浩浩進行溝通。同時,他報名了園所的家長助教活動,走進浩浩的教室,為全班孩子講故事,還在活動后給了浩浩一個大大的擁抱。那一天是浩浩轉學以來笑得最開心的一天。浩浩感受到了爸爸對他的愛,并為爸爸感到自豪。他開始期待爸爸出差回家,期待爸爸多陪陪他,期待爸爸帶他去玩,期待爸爸來幼兒園接他……浩浩爸爸也在工作之余,爭取給孩子最有效的陪伴。
找回自信——浩浩是好孩子。在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浩浩的攻擊性行為有所減少。在與同伴交往中遇到矛盾時,他努力去克制打人的沖動,學習友好地解決問題。浩浩與爸爸的關系也更加親近,不再像之前那樣躲著爸爸。不過,由于之前浩浩經常打人,身邊的同學還是不愿意和他玩,因而浩浩仍處于不自信、孤僻的狀態。為了幫助浩浩重建自我認識、增強自信,筆者努力去發現浩浩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鼓勵和理解。筆者發現,浩浩身上其實有許多可貴的地方,例如:他每次放學的時候,都會主動拉著妹妹一起和老師說再見,非常有禮貌。每當浩浩表現出好的行為時,筆者都會在班里表揚他,鼓勵大家向他學習。同時,當浩浩心情不好時,筆者也會走過去,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讓浩浩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慢慢地,浩浩重拾了自信,變得越來越陽光,也愿意去學習其他同學好的行為,出現不良行為的次數越來越少。同學們感受到浩浩的變化后,開始愿意和浩浩一起玩。浩浩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西鄉南昌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