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4-0114-03
在加速推進素質教育的新時期,英語教學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敏銳性思維、靈活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的歷史使命,以創新引領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水平。文章將從創造探究教學氛圍、解析單元主題、構建思維導圖、圖片固化思維、創新寫作實踐五個方面,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高質量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意義
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之一,在新課程標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能夠提升學生的價值判斷水平。思維品質主要包含五個維度: ① 敏銳程度方面,每個個體對外界信息的處理速度存在差異,有些人思路靈活、應對迅速,有些人顯得較為滯后,但認知反應能力不是板上釘釘、一成不變的,可以通過日常練習提升,如主動關注周遭事物細節,有意識地加快分析問題節奏,能夠逐步增強其思維的快速反應能力; ② 思維靈活度方面,實踐表明,學生在掌握知識后會表現出不同程度應用能力,部分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有些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內容,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樣化策略,拓展學生認知范圍,引導學生開闊思路,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能力; ③ 深刻程度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入腦人心程度,是判斷學生認知能力的關鍵指標,部分學生僅停留在問題表面現象,有些學生能夠洞察事物內在規律,教師應在課堂活動中應引導學生提升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對比分析的素養,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向更深層次發展; ④ 創新思維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往往能提出獨特觀點,思維能力良好,但部分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喜歡隨聲附和、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⑤ 質疑思辨能力方面,部分學生能夠敏銳識別問題并提出質疑,但大多數學生在這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建立系統思辨能力。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路徑
(一)引發學生思考,創造探究教學氛圍
思維品質的萌發離不開疑問的激發,知識探索根植于問題意識培養之中,思維與問題之間存在密切互動關系,二者相輔相成。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認知訓練,關鍵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營造探究性學習情境,將教室轉變為發現問題、剖析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的實踐場所,通過不斷體驗從提出疑問到獲得答案的認知過程,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理性思考能力。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AnimalFriends\"為例,在導入新內容前,教師可采用“why”“what”“how”等疑問詞構建問句提問學生,該方法能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檢驗其預習成果與學習層次。本單元的核心話題是動物,是圍繞“Whydoyoulikepandas?\"這一主題展開的,教師可以在此主題上拓展,運用疑問詞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從“what”人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動物,教師可以從最直觀的方面入手,如呈現各種動物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用“Whatanimalscanyousee?”“Whatcolorisit?”“Whatdoesitlooklike?”等問題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提問,如“Whatdoesiteat?”“Whatcan it do?”“Where does it live?”等問題,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
(二)解析單元主題,分步開展思維培養
在常規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傾向于采用灌輸式方法傳授詞匯用法與文章結構等語言知識,未能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的空間。同樣地,在其他教學環節,教師通常都會先講授語言規則,隨后安排練習題目,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缺乏思維參與,不利于達成理想教學成果,即便學生完成了眾多練習題,但缺乏深入思考,也難以真正內化所學內容。因此,整體解析文章具有關鍵作用,教師應以單元主題為導向,將詞匯、句型與篇章內容融合,使用整合式學習方法分析,把握文章內涵。教學中,建議采用“整體—局部—整體”的學習策略,先讓學生進行通篇閱讀,建立文章整體認知;讀完文章后剖析詞句結構及段落關系,建立微觀到宏觀的理解;學習完成后重新審視全文,解讀文章整體細節。
以人教版九年級Unit13“SavetheSharks!”一課為例,教學中就可以采用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閱讀教學策略,課前引導學生自主朗讀獲取文章主旨,建立對文章的初步認知,課中剖析三個段落具體內容:首段運用設問手法質疑人類捕殺鯊魚的行為動機;次段客觀呈現鯊魚的生存危機;末段發出保護鯊魚的倡議。通過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把握段落間內在聯系,也理解了文本結構。實踐表明,系統的文本分析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提升語篇理解能力,同時培養其英語思維的系統性。
(三)提升認知水平,構建思維品質導圖
現有教學模式下,學生概念構建方面的能力培養仍顯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應著重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導圖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教師利用該教學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厘清學習脈絡,以英語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五
”分析法(When、Where、What、Who、Why、How),梳理文章要點,把握文本主旨。在實踐層面,教師需合理安排課后訓練時間,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練習機會,通過系統性口頭復述訓練,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有助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單元Unit3“Ivehadthisbikeforthreeyears”一課為例,本語篇是以離開家鄉在溫州務工的主人公ZhongWei的經歷為主線描述了ZhongWei離開家鄉十三年無法經常回到故鄉的背景,教師在備課環節剖析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預期目標為從文本中獲取關于 ZhongWei的現狀及其家鄉的變化,以及家鄉不變的東西的具體信息,細致規劃課程實施方案,構建層級分明知識樹圖,依循時間維度,幫助學生把握文章脈絡,深化核心內容理解。
課堂教學中,基于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構建單元知識結構圖。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式學習,讓其依托教師預設知識導圖作為學習參照,獨立研讀重要內容要點。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玲聽音頻材料進行模仿朗讀,在此基礎上,運用電子白板展示預先設計知識結構圖,開展師生互動環節,設置針對性問題,幫助學生系統把握課文的整體框架與內在聯系。隨后,教師設計模擬實踐場景,讓學生分組活動,各小組成員可自主整合課文中重要段落進行復述表演。給予充分的排練時間后,教師依序邀請各組登臺展示學習成果,教師要從專業角度對每組的課文理解情況做出詳細評析,記錄下普遍存在的問題點。待各小組展示完畢后,教師可依據思維導圖框架,對缺失內容進行系統性闡釋,師生互動配合,共同完善思維導圖中的空缺部分,構建出知識體系圖譜。
(四)打破思維固化,創新課堂訓練模式
固化思維方式會嚴重限制學生發展思維品質,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要靈活應用,不能變成“啞巴英語”。英語教育過程要構建多樣練習體系,促使學生打破認知束縛,重點培育其橫向聯想能力,建立知識遷移認知基礎。思維能力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決問題。反過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也能幫助人們提升思維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1為例,在講授時態語法概念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be動詞(am/is/are) + 現在分詞”的應用方法,學生分析該時態與過去時態結合時的語法變化規律,能夠將新舊知識點建立聯系,加深理解記憶。
臨近下課時,提問學生是否還記得be動詞的三種形式:am、is、are?分別用于不同的人稱和數,讓學生通過幾個對話來鞏固這些知識。
對話1:
Hello! I am Song.
Hi,Iam PeterBrown.
Meimei,are you in Class One too?
Yes,I am!We are inthe same class.
Great!It's so nice to see a new classmate!
對話2:
Good morning,Song Meimei.
Are you Ella?
No,Im not.I'm Emma.
Nicetomeetyoutoo.Howoldareyou?
:
在詞匯教學中,也可運用類似的聯想法,以動詞“dress”為例,教師可指導學生從兩個維度展開詞義聯系:反義關系中,如“pull off”“takeoff”“un-dress”等表示“脫下”的詞組;同義關系中,如“wear”“puton”“bein”等表示“穿上”的含義,多維詞匯教學既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又可培養其語言思維的系統性。
(五)改進寫作實踐,發展多維寫作技能
在新課改背景下,寫作教學也應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引導學生突破既定模板的限制,將個人經歷與觀察融人寫作實踐,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表達方式,逐步嘗試多元文體創作,培養其求異思維與發散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從多個視角審視問題,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融入創造性思維培養,既符合語言教育的本質要求,也順應了現代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教師可以選取開放性寫作主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規劃假期生活”為例,學生可基于個人興趣與生活經歷,展開多角度的寫作構思,可以整合如海濱度假、交通出行、自然景觀、文化活動等元素,形成系統寫作框架,也可引導學生改編教材內容深化學習,通過角色扮演或情景劇表演等互動形式,學生得以從不同視角理解運用英語知識,在生動的互動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
三、結論
強化課前提問、解析單元內容、構建思維邏輯、創新教育理念、進行拓展寫作是實現高質量英語教學,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關鍵路徑。英語教學在傳授語言技能的同時,應創新教學活動,促進各思維品質培養間的協同,確保教學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以教學創新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龍.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J].教育,2024(33):91-93.
[2]劉莉.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4(32):93-95.
[3]王志.論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學生英語,2024(4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