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群文閱讀的開展必不可少。有效的群文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但群文閱讀進行的同時需要開展動態監測,以及時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為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一樣,而且閱讀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只有進行不斷地跟蹤和評估,才能及時把握學生閱讀情況的變化,從而為后續的引導提供有力支持,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潛能、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在進行動態監測的時候,教師要特別注重運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本文從多個方面出發,具體分析了實施群文閱讀質量動態監測的有效路徑,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分析閱讀材料的選擇合適與否
閱讀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能力和閱讀效果,進而影響整個群文閱讀活動的質量。因此,分析閱讀材料的選擇合適與否,是確保群文閱讀質量動態監測有效實施的關鍵一步。在實時動態監測進行中,教師首先要分析材料和教學內容是否相匹配。除了可以整合教材內的文章之外,也可以結合教材內的內容來適當拓展課外內容,在拓展的時候要注重材料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盡量摘選經典作品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同時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夠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輕松愉快,培養學生對群文閱讀的興趣。在選擇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從文體主題、文化背景等方面出發,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引導。
例如,在閱讀《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中國古典神話故事的同時,為培植學生的文化自信、幫助學生深入體會中國古典神話故事的神韻,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普羅米修斯》《特洛伊木馬》《西西弗斯》等外國神話故事,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差異。這些神話故事語言簡潔生動、情節引人入勝,十分適合小學生閱讀。在監測學生群文閱讀質量時,可以聚焦學生的閱讀表現,通過記錄學生的閱讀時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實際感受情況以及閱讀完成后對中外文化的理解情況,評價所選擇的閱讀材料是否符合學生的閱讀需求,是否有利于推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制定科學的閱讀能力評估指標
科學的閱讀能力評估指標能夠為群文閱讀質量的動態監測提供有效條件。閱讀能力評估指標的確定需要立足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凸顯“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可將閱讀速度、理解深度、信息提取能力、批判性思維等作為閱讀能力的關鍵評價指標。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精準評估,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而具體的閱讀能力評估指標也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提升其群文閱讀參與度。
閱讀能力評估指標的確立需要教師客觀分析學生的特點。針對低年級或閱讀基礎較弱的學生,評價維度應圍繞基礎閱讀能力以及閱讀興趣兩方面,具體的評估指標可包括閱讀速度、閱讀方法使用以及閱讀興趣等內容。針對高年級或閱讀基礎較好的學生,評價維度應注重高階閱讀能力方面,具體的評估指標包括閱讀理解深度、批判思維能力等。同時,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動態發展的,閱讀能力水平也是動態的過程,因此評估指標的選擇也應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
采用多樣化群文閱讀評估方法
群文閱讀效果評價中包含許多不易在語文課堂中直接為教師所看到的隱性因素。為實現對群文閱讀效果的科學考察,教師要切實采用多樣化的評估方法,實現對學生全方位、多層次的精準評估。
例如,針對《爬天都峰》《麻雀》這組文章的群文閱讀,教師可以采用如下不同的評估方法。首先,在群文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后撰寫閱讀筆記,梳理文章的重要信息,點明文章的主題,并說明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教師可基于學生的閱讀筆記詳細了解其自主閱讀過程,考察學生的理解深度與思維活躍度,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建議。其次,隨著群文閱讀的深入,設計指向閱讀理解的題目,并結合學生的層次差異對題目難度進行梯度化設計。學生完成測試題目后,教師結合評分標準展開評價,這一方法能夠量化評估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答題技巧。再次,以讀寫結合理念為指導,在群文閱讀結束后組織學生完成相應主題的課后寫作,如讓學生模仿這兩篇文章的結構寫下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并進行講述,通過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將事情敘述清楚來監測群文閱讀的實際效果。
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分享會
群文閱讀分享會可以作為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中場環節”,為學生搭建成果展示與合作交流的平臺,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升閱讀能力。在分享會上,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或自己認為精彩的段落,也可以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悟。為實現對群文閱讀質量的動態監測,教師需結合群文閱讀教學計劃以及學生的實際閱讀進度合理安排分享會,認真制定分享會的主題、時間以及運行機制等。
例如,在群文閱讀中,學生對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通讀之后,教師選定“童話故事中的友情”“探險故事中的勇氣”等主題,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來就自己的群文閱讀經歷進行分享,在講述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特點、分享個人感悟的過程中達成對閱讀材料的深度理解。針對一些情節性較強、角色豐富的群文閱讀材料,教師還可以創新分享會形式,引入角色扮演式分享會,由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角色、喜歡的情節來展開故事創編與創意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將故事分享給同伴,也幫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在分享會中,教師應通過即時點評與課后總結的方式完成對學生閱讀技巧、方法的指導,提升分享會的組織效率。
為學生建立群文閱讀進度檔案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群文閱讀質量監測要以學生個體為對象,而不能簡單以班集體為整體對象大而化之。要為每一位學生建立閱讀進度檔案,詳細記錄學生閱讀的起始時間、閱讀材料的難度等級、篇幅長短等。通過對學生歷次群文閱讀情況的記錄,教師可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動態成長過程,正確判斷學生的閱讀能力,挖掘學生的閱讀興趣點,以便在今后的群文閱讀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閱讀材料、閱讀計劃與閱讀指導。
例如,對于閱讀速度較慢或理解深度不夠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輔導;對于閱讀能力強、興趣廣泛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更高層次或更具挑戰性的閱讀材料,以激發他們的閱讀潛能。教師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閱讀檔案、參與學生的群文閱讀活動,并分析學生的閱讀情況,定期反饋學生的閱讀成果和不足,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培養。
開展群文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整合相關的信息,提升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為了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質量,教師必須重視動態監測工作,針對學生的反饋和體驗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的群文閱讀保駕護航,這樣才能夠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并實現語文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龍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