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化學課堂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且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學生親手進行化學實驗的機會有限,這就限制了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高。在新一輪的高考改革中,教師肩負著新的任務,既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又要優化課堂的授課方式。因此,教師應當思考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開闊他們的知識視野以及鍛煉他們的各項能力,從而確保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優質的效果。
一、高中化學的特點
高中化學的邏輯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較于初中化學有了質的飛躍。學生面對的不再是簡單的化學現象和直觀的結論,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抽象的化學方程式、復雜的公式、嚴謹的定理以及一系列的概念。為了有效學習這些知識,學生必須借助化學實驗。學生進行化學實驗,不僅是動手操作的過程,還是對實驗數據、現象及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過程。學生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力,真實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并運用靈活的思維去解讀實驗現象背后的化學原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幫助他們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的轉變
(一)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深化化學知識理解化學這門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需要強調其實用性。教師要把生活中的真實情況靈活地與化學教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熟知的生活環境中探究化學知識,并把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這樣才能對化學知識有深刻了解。例如,在教授“基本營養物質”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直觀地理解糖類、蛋白質、油脂等有機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如水果中的葡萄糖、蜂蜜中的果糖、米飯和面包中的淀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糖類物質。教師通過這些實例,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糖類的存在與性質,如單糖、二糖和多糖的區別以及它們在我們身體中的功能和作用。其次,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些營養物質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實踐作業,如讓學生調查家中食品的營養成分,包括各種食品中糖類、蛋白質、油脂等營養物質的含量和比例。學生通過這些實踐作業,不僅可以直觀地了解這些營養物質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還可以提高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知識,如牛奶中的蛋白質、植物油和動物脂肪中的油脂等。這些實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營養物質的存在和性質,還可以讓他們理解這些營養物質在身體中的功能和作用。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營養物質在身體中的代謝過程,或者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化學實驗的過程。這些科技手段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可以幫助他們直觀地理解化學知識和原理。
(二)提升教學趣味性,激發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與復雜性,教師應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嘗試將趣味性元素融入化學課堂,展現化學學科的魅力。例如,在教授“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時,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故事、口訣等趣味性元素,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講述化學家門捷列夫與金屬鎵之間的有趣故事。門捷列夫是如何在元素周期表中為鎵預留位置的?當他在自然界中發現鎵時,又有怎樣的驚喜和激動?這些問題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化學的魅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教師可以利用口訣、諧音等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這些化學元素。
(三)強化化學實驗教學,鍛煉化學實踐能力
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強化教學內容,更深層次地探索教學中的各種現象和規律。例如,在教授“鈉及其化合物\"時,教師可以運用一系列操作性強的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實驗知識培訓,以確保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夠規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如鈉與水的劇烈反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等。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反應原理,以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總結,分享實驗心得和收獲,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四)增強課堂互動教學,促進化學思維發展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思考化學問題,提高他們的化學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氮及其化合物\"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這些問題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入手,逐漸過渡到化學原理的探討,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思考,積極探索。
(五)延伸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化學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化學,不僅要應對高考,還要把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例如,在教授“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環境污染的對比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這種直觀的感受能夠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在引導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思考減少污染物排放的舉措。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還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需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其視野以及培養其綜合能力。教師應結合實際生活,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實驗教學,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增強課堂互動,促進學生化學思維發展;延伸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化學應用能力。這些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要求,實現化學知識的有效掌握與實際應用,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應對策略[J].高考,2024,(17):104-106.
[2]黎小進.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改革[J].學周刊,2023,(32):76-78
[3]沈紅閣.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2):250-253.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