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到河南考察調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殷殷囑托,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了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這些重要講話精神不僅為河南發展引航定向,更成為省內高校思政課教學豐富的理論資源和科學的實踐指導。
一、因地制宜:符合有效融入的現實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的重要講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鮮活生動的馬克思主義。將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理論與實踐,是遵循守正創新要求的生動體現,也是提升鑄魂育人實效的應有之義。
首先,可以豐富和拓展地方高校思政課教育資源。思政課的改革創新,一方面要與黨的創新理論同步推進,另一方面也要走出“千校一面”的窠白,實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透過時政“窗口”把握發展脈搏,以鮮活的思想、徹底的理論、殷切的囑托充分展示黨的治國方略在河南的具體實踐,有效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讓思政課的理論更加豐盈,讓說理和論證更具有適切性和針對性。
其次,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地域性和接近性是提高受眾關注度與認可度的關鍵變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所提到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等,就在學生的身邊,必然能引發他們更多的共鳴和思考,促進他們對道理、哲理的理解。比如,用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概括的焦裕祿精神來闡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可以讓學生了解焦裕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光輝事跡,進而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最后,可以堅定大學生為地方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的信心決心。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課,有助于河南籍學子認識家鄉、了解家鄉,進而真切感知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斷增強建設家鄉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對于外地學生來說,這也是展示河南形象、吸引人才留豫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這種思政課教學了解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以此審視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能力養成,找準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最終實現個人發展與國家期望、社會需求的高度統一。
二、融會貫通:做好有效融入的課程設計
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要做到準確完整、系統全面,但當前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專題學習多,系統闡釋少。很多高校以黨課、團課、專題講座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既缺少對講話內容的系統梳理,又缺少對精神內涵的深入挖掘,育人價值彰顯不夠。二是單科講解多,全面融入少。除了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相關內容涉及較多,其他科目內容融入很少,尤其是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融合不夠,結合地方實際開展思政課精準育人、特色育人、有效育人的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理論灌輸多,實踐指導少。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的精神力量,在思政課教學中的落實力度不夠。針對以上問題,必須做好課程教學的科學設計,才能鋪設有效融入的實踐路徑。
在內容整理方面,要對習近平總書記歷次考察河南的重要講話進行全面梳理,充分挖掘其中的價值意蘊,并以此建構課程內容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到河南考察調研—2014年3月到開封蘭考,對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具體指導,同年5月再次到蘭考參加并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2019年9月到信陽新縣、光山調研地方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并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2021年5月在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就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2022年10月到安陽,先后考察了紅旗渠紀念館和殷墟博物館。這五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都發表了重要講話,內容涉及紅色文化傳承、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特色產業發展等領域。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將這些重要講話按主題歸類,提煉出立德樹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等關鍵元素,歸納出授課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形成課堂教學理論框架。
在教學設計方面,要以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為主要原則,聚焦高校思政課不同課程的特點,規劃設計融入路徑。在前期理論歸納的基礎上,抓住“融入什么、怎樣融入、效果如何”三個關鍵,做好課堂融入設計。聚焦“融入什么”,要將課程的主題、主線和邏輯與重要講話緊密相連,依據課程的定位和屬性,在理論框架和邏輯脈絡之下做好分層次、分階段的課程規劃。聚焦“怎樣融入”,要以教材為基礎,找準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的主旨要義及領域歸屬,明確與各門課程的結合點,形成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一體化教學參考或操作藍本。聚焦“效果如何”,要按照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大思政課”聯動的多學科邏輯,依次加強聯動,形成閉合回路,層層傳導教學效果,形成育人合力。
三、入腦入心:探索有效融入的實踐理路
按照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高質量建設的目標要求,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要以“人腦人心”為根本要求,抓住提升思政課教師能力素養這個關鍵,創新教學方式,優化融入方法,積極推進數字技術的有效應用,持續增強實踐教學成效。
首先,持續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要以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能力為關鍵抓手。思政課教師要在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所蘊含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有清晰準確的把握,同時認真學習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特別是新一屆省委提出的“四高四爭先”科學謀劃,實現課堂教學政治性、政策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在專業能力方面,思政課教師要吃透現有教材體系的重點、難點,立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圓心”位置,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等內容,不斷擴大理論學習范圍、拓展學習縱深。
其次,全面優化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深入推進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教學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主要途徑。思政課教師要以“八個相統一”為標準要求,堅持以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發展變化貫穿思政課堂,通過理論宣講、主題研討、翻轉課堂、虛擬仿真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河南省情和時代特征,熟悉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知識。此外,還要以評價改革推動課堂提質增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針對性、實踐性和指導性要求,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要跳出試卷考核、“一把尺子”、“一考了之”等舊習,精準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方式,探索實施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論性和實踐性、過程性和結果性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尤其注重對學生融會貫通能力的考查。
最后,持續強化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融人高校思政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所以,融入要體現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力推動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思政課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產業發展一線,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足跡,現場開展社會調研、理論宣講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真切感悟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在志愿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實習實訓中將所學理論和價值追求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建設的生動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
責編: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