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淮大地的歷史長卷中,黃疃廟戰役宛如一顆奪目星辰,歷經歲月淘洗,依然熠熠生輝。作為抗日戰爭末期的關鍵一戰,它是新四軍捍衛抗日成果、粉碎國民黨頑軍陰謀的壯麗篇章,其正義的吶喊與不屈的抗爭,至今仍在淮南津浦路西地區的上空回響。
黃疃廟地處肥東東北部的張集鄉,江淮分水嶺賦予其崗沖交錯的地勢,使之成為自古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44年7月和1945年1月,國民黨桂系一七一師兩次進犯江淮,切斷了新四軍二師與七師的交通線。駐守皖江抗日根據地的七師,瞬間陷入敵頑夾擊的困境。1945年2月,國民黨頑軍大舉進犯巢南中心區,七師兩名團長及眾多戰士英勇犧牲……
面對嚴峻局勢,新四軍軍部果斷決定發起津浦路西反頑戰役,即黃疃廟戰役,并迅速組建淮南津浦路西野戰司令部。
1945年4月12日晚,淮南津浦路西反頑戰役指揮部內,旅級干部會議召開。會議確定,15日晚行動,16日拂曉包圍王子城,采用“圍城打援”戰術,吸引敵人主力,力求在運動中殲敵。4月13日晚,四旅迅速集結至周家崗以北隱蔽待命。14日下午,五旅、七旅向指定地點開進。四旅在富旺集周密部署:十一團主力于富旺集以東陳家集構筑工事,1個營在上何家設陣,警戒南及東南方向,阻擊高亮集來援之敵;十二團在富旺集以西陳家洞養精蓄銳。十團二營堅守富旺集,團主力于孟莊待機。五旅于14日晚以十五團悄然包圍王子城,主力控制殷子集,阻擊兩翼增援之敵。七旅于15日拂曉抵達陳集西南東潘家,堵截向廣興集、雞鳴橋逃竄之敵并截斷其退路。西分區除十八團2個營包圍唐井子、1個營歸七旅指揮外,其余各部與十二團1個營、五旅特務營組成左、中、右3個縱隊,堅守工事。七師部隊則在戰斗打響、頑軍主力北調時,向東及東北方向策應,并接應三師獨立旅南下。
16日拂曉,戰斗打響,硝煙迅速彌漫。新四軍部隊如猛虎撲食,向王子城、八斗嶺、黃疃廟、廣興集、雞鳴橋等頑軍據點發起猛攻。在槍林彈雨中,戰士們沖鋒陷陣,以熱血與生命詮釋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經過六晝夜浴血奮戰,新四軍接連攻克多處據點,戰果輝煌:生俘頑軍一七一師五一二團團長謝堯,擊傷五一一團團長,頑軍傷亡達3500人,新四軍亦付出2500人的傷亡代價。
此役雖未全殲頑軍,卻給予其沉重打擊。戰后,殘敵撤至梁園,新四軍各部短暫休整,積蓄力量。為迫使敵軍西撤、鞏固津浦路西根據地并擴大戰果,二師四旅逼近陳家灣,七旅威逼三官集草廟之敵,五旅進駐黃疃廟,六旅十八團占領八斗嶺,巢北支隊一部越過淮南路向西游擊,另一部返回西山驛。三師獨立旅南下和縣、含山,與七師成功打通聯系,收復江浦、全椒地區。至此,津浦路西敵我態勢逆轉,抗日根據地得以鞏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