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標準廠房錯落有致、科技創新平臺活力涌動、物流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作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正憑借著蓬勃的朝氣全力書寫推動黃花塘革命老區發展的嶄新篇章。
戰略引領:筑牢發展基石
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的產生、發展、壯大,離不開對南京、淮安兩市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的敏銳洞察與精準把握。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南京都市圈建設等重大戰略背景下,寧淮兩市攜手并進,共同搭建省級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創新試點舞臺,奮力打造全省南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創新示范區,加快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級產業合作發展平臺。
園區地理位置優越,位于G25、新揚高速交會區域,緊鄰G25高速鐵山寺出口,與南京江北新區直管區和高鐵北站近在咫尺,是南京連接蘇北的重要樞紐,也為淮安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架起了堅實橋梁。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稀缺資源。經過溝通協商,南京、淮安兩地選派精兵強將到園區掛職。掛職干部們懷揣著對革命老區的深情厚誼與使命擔當,毅然扎根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合力推動園區建設,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對推動革命老區發展的莊嚴承諾。
創新驅動:激發內生動力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只有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才能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動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開掘動力源。為此,園區大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管委會+公司”運行模式,嚴格遵循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實現市場化、封閉化運作,先后組建投資發展、開發建設及投資建設公司,在園區的開發、建設、運營和招商等各個環節發揮著關鍵作用。
為了給未來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園區創新發起成立多只基金,總規模達10.65億元,既有效解決投資公司的資本金不足問題,又借助投資機構專業力量甄別項目,有效管控投資風險,為園區發展的高速列車鋪設了穩固的軌道。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園區的科技創新工作迎來了一連串的喜訊:南京理工大學盱眙產學研合作基地、高端裝備鑄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魁元實驗室、江蘇省商用車智能底盤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三維打印裝備與制造重點實驗室、三維仿真建模JMRH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省級重點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高效投運,寧淮智能高端裝備產業研究院、寧淮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正在共建中……這些創新平臺的集聚,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前沿技術落戶園區。
園區還在中國(南京)軟件谷、江北新區研創園建成兩處寧淮科創走廊研發基地,構建“企業在淮、研發在寧”的科創飛地共建機制,促進區域間的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讓創新的血液在園區內循環流動。
產業聚焦:培育智造集群
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是產業,關鍵在項目。園區緊緊圍繞智能裝備和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全力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在項目招引上,充分發揮資本招商、產業鏈招商、飛地招商等新型招商優勢,累計簽約41家企業,其中上市公司3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投資規模約150億元。
在智能裝備和機器人領域,園區積極拓展產業生態,主動搭建溝通平臺,舉辦系列專場活動,鼓勵入園企業開展對話,加強技術交流、產品互補,橫向打通機器人產業鏈。江蘇嵐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海車神馭無人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紛至沓來,涵蓋農業、安防、倉儲、軌道巡檢等多種機器人類型,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產業小集群。
在新材料領域,依托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的研發優勢,重點規劃建設增材制造產業園。全力培育“鏈主”企業,積極跟進洽談引進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生產項目,持續建鏈、強鏈、補鏈、延鏈,為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成功引進上市公司超訊通信,建設3960個機柜的智能算力中心,并分步建設園區綜合能源儲能站,立足園區、服務盱眙,綜合提供算力支撐服務和解決方案,助力園區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品質提升:增強承載功能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園區精心編制8.21平方公里國土空間規劃、控制性詳規以及產業發展、市政設施、道路、景觀、水系等專項規劃,描繪16平方公里產城融合、城市設計的宏偉藍圖,與黃花塘鎮片區國土空間規劃緊密銜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障建設的科學性與連貫性,為后續開發筑牢根基。
在市政功能載體建設方面,建成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化基地一期、二期工程等各類載體面積31萬平方米,已開工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各類載體面積約25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建成明泉東路—洪澤路,雙泉大街—玄武湖大街等道路11.5公里;科學編制水系規劃,開展了總長4.39公里的南焦河、人民河等4條河道疏浚整治工程,以及總面積約0.15平方公里的朱雀湖半島和迎客湖公園景觀建設,宜業宜居生態園區形象逐步彰顯。
營商優化:打造服務高地
園區始終秉持“環境是金”的理念,全力以赴為企業打造最優質的營商環境,從優化政務服務到完善配套設施,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園區對企業的關懷,真正做到“做的比說的好,服務比需求早”。用高效的執行力、貼心的服務態度,為企業排憂解難,助力企業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扎根生長、茁壯成長。
為了讓企業辦事更加便捷高效,園區大力推行“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服務模式,從項目申報到審批許可,從企業注冊到后續經營,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時間和精力。
在此基礎上,精心打造“寧淮特服”品牌,建立審批事項清單動態管理機制,積極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實施企業服務掛包制,確保企業困難訴求得到及時解決。在完善配套服務方面,園區還積極爭取寧淮兩市交通主管部門支持,開通園區至南京站的雙向公交班車,方便了人員往來;修建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豐富了員工的業余生活;建成環朱雀湖智慧步道、環湖路燈、供水管道等市政工程,提升了園區的生活品質。
協同聯動:促進融合發展
戰地黃花分外香,在黃花塘這片浸染著紅色記憶的土地上,從南京與淮安兩市奔赴而來的掛職干部們深深扎根于此,為老區的發展盡心盡力。他們精心謀劃產業布局,全方位深化寧淮掛鉤合作,力爭以產業振興帶動地方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生態環境,讓黃花塘革命老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隨著一個個優質項目相繼落地,老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百姓的生產生活更加便捷;教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孩子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條件;醫療衛生水平顯著提高,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新四軍文化園等紅色景點與綠色生態旅游資源相得益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