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就要到了,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孩子們收到的禮物大多是玩具、衣物等消耗品,而能滋養一生的禮物,是那些無形卻永恒的能力。
1.閱讀習慣
有學者說: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我學習。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便是贈予他們一把開啟自我教育的金鑰匙。
每屆新生家長會上,我都會建議家長們做好一件事:晚上講睡前故事。就像給孩子喝牛奶一樣,這是精神上的補鈣。在幼兒園,我們把每日的餐后時間固定為自主讀書時間,各人看自己的書。小班時,以知識類書為主,譬如《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植物百科全書》,一幅圖一個知識點,不需要理解圖與圖之間的邏輯關系。到了中班以后,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選擇有前后邏輯關系的書,里面有情節,看得懂的孩子能看很久。
班里有個女孩具有極好的理解力、語言表達力和專注力,做事常常會處于心流狀態,畫畫、做作業時,哪怕周圍的人都已經開始游戲活動了,她都能旁若無人地沉浸其中。女孩媽媽說,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堅持每日讀書,開始是大人讀給她聽,現在一本圖畫書她可以獨自津津有味看很久,看懂了還會講給家人聽。
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就像給孩子裝上了自學引擎,他在成長路上能自己不斷探索,突破認知,豐盈內心。
2.獨立品格
從踏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孩子們便開啟了邁向獨立的第一步。三十年幼教生涯讓我清晰看見,每屆入園分離焦慮的實質,是獨立能力缺失引發的恐懼。一些從未自己扣過紐扣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就只有害怕。曾看見一個孩子玩得正高興時卻突然哭起來,開始不明所以,后來發現伴隨哭的是隨即而來的尿褲子,原來沒有媽媽幫忙他就不會小便。
因此在幼兒園第一個課程就是獨立課:不會穿衣穿鞋,老師不會急于伸出援手,而是耐心地在旁指導、等待。這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更關鍵的是,讓孩子在一次次嘗試中,積累成功的經驗。這種經驗的積累,最終會匯聚成孩子自信的源泉。
當然,幼兒園的教育只是獨立能力培養的起點,家庭的配合至關重要。在家,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家庭日常事務,為他們提供一個實踐的舞臺。家園協同教育,雙軌并行,才能真正推動孩子獨立能力的提升。
3.合作智慧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孩子便開啟了一場與他人攜手同行的旅程。這種因依賴產生合作的天然需求,深植于我們的基因之中。但在幼兒階段,兒童正處于自我中心思維的主導期,凡事皆以自身感受和需求為出發點,缺乏合作意識。在幼兒園里,這種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常常因缺乏協商而陷入爭吵。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敏銳地洞察到這一點,他指出,那些存在行為或心理問題的孩子,往往在合作方面存在障礙。
在幼兒園,我們會設計各種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戲,譬如小組收玩具,哪一組合作得更好,收拾得更快;紅藍兩隊進行搶椅子比賽,以全部隊員快速搶到椅子為勝出,一個人快沒有用,大家協作一起快才有用。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團隊競技比賽,增強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生之路,因合作而變得寬廣。
4.學會提問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要想讓AI為我所用,我們就要擁有提問的能力。
在幼兒園時期,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認知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方式。圖畫書閱讀是培養提問能力的最佳方式。不急于給孩子講述內容,而是引導孩子提問。這圖表示什么意思?這里發生了什么事?這些問題都是孩子思維的火花,是他們主動探索的開始。
生活中,創設“問題墻”,記錄下孩子們的每一個提問。為什么秋天的樹葉會掉落?為什么雨天過后,有的路面是干的,有的卻有積水?這些提問不僅是孩子們思考的痕跡,也是他們成長的見證。
在AI時代,擁有提問能力的人,將擁有一個“全能的專業服務團隊”,倘若不會提問,再好的AI軟件也不能為你所用。
這些看不見的禮物,是送給孩子未來的禮物。終有一天,孩子們會帶著這些禮物走向遠方:他們用獨立站穩雙腳,以合作張開雙臂,借提問點燃火炬,而所有讀過的書,都將化作夜空中守望的群星。
所謂教育,本就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禮物饋贈——今天我們埋下的種子,正在未來某個角落,悄然長成撐起世界的模樣。
張燕:江蘇省啟東市和睦幼兒園教師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