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印象里,林徽因的名字常常與詩人、才女、學者、建筑師等頭銜緊密相連。然而,在子女的眼中,她卻是另一番模樣。在兒子梁從誡眼中,她是“用對成年人的平等友誼來代替對孩子的撫愛”的開明而智慧的母親;在女兒梁再冰眼中,她還是“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的堅強而勇敢的母親。
家風傳承與母愛智慧
林徽因祖籍福建閩縣(今福州),林家是當地望族。祖父林孝恂,清末翰林,曾在杭州為官,家風開明,重視教育。林家子女從小不僅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還受教于外籍教師,學習外文。
1920年,林長民應邀出訪歐洲,攜女兒林徽因一同前往。林長民對女兒說:“我此次遠游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林長民的言傳身教對林徽因影響甚深。
林長民與女兒的相處,展現出一種朋友般的交流方式。有一次,林長民去瑞士,給女兒寫信分享他在瑞士看到的美景:“晨起推窗,湖光滿目,吾雙睛如浸入琉璃。書此相示,禽聲宛轉,通曉未歇,似催我趕付早郵也。”父女之間是一種開明平等的交流方式,林徽因受益終身,并視父親為人生的知音。
林徽因對子女的教育,繼承了父親林長民的風范,她不采用自上而下的單向給予,也不進行生硬直接的說教,而是以平等、開明的姿態,與子女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年幼的女兒梁再冰迷上了小說,并沉溺其中。當時林徽因正臥病在床,十分擔心女兒會視力下降。她并沒有去直接批評女兒,而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她畫了一幅漫畫,一只戴著眼鏡的大袋鼠,捧著一本小說正津津有味地讀著,而它肚皮前的育兒袋里,也滿滿當當地裝著各種小說。漫畫旁邊附上幾行俏皮的小字:“鼓勵你讀書的嬤嬤很不希望這個可敬的袋鼠成了你將來的寫照。喜歡讀書的你,必需(須)記著同這漫畫隔個相當的距離,否則……最低限度:我是不會有一個女婿的。”漫畫中的大袋鼠憨態可掬,漫畫后面的附字嚴謹又風趣幽默,這種輕松的方式讓女兒愉快地接受了母親的建議。
李莊的書香與詩情
抗戰期間,林徽因舉家西遷至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彼時的李莊,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兩間陋室低矮、陰暗、潮濕;沒有醫院,沒有藥品,醫療條件匱乏。在這個以讀書為樂的家庭里,全家晚上看書寫字只靠兩盞菜籽油燈。
四年的李莊生活,林徽因病情惡化,但是病中的她依然堅持讀書,并和兒女交流讀書心得,宛然一個“家庭讀書會”。她讀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要求12歲的兒子“當成功課去讀它”,“一句句地去體味屠格涅夫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她讀英文版《米開朗基羅傳》,向兒女生動地描述了米開朗基羅為圣彼得教堂穹頂作畫的艱辛,以及他對藝術的執著;在戰爭的硝煙中,她為兒女大聲朗讀《哈姆雷特》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有時,她會坐在床邊,為子女分享她自己創作的詩歌;有時,為子女讀杜甫和陸游的愛國詩詞,讀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家祭無忘告乃翁”,以及古文《唐雎不辱使命》時,她的聲音中總是飽含著對家國興亡的深切憂憤。
林徽因說:“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李莊的“家庭讀書會”,在安靜的閱讀中,陶冶了子女們的心靈,讓他們在艱難歲月中依然能夠汲取知識的力量,傳承文化的火種。
戰火中的堅守
戰爭對于一位母親而言,不僅意味著自己需要勇敢、堅定,還要將這樣的精神傳遞給子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次月,住在北平的林徽因給正在北戴河姑姑家的女兒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講述了她和丈夫梁思成如何平安地回到北平的家。為了讓女兒能看明白,還手繪了詳細的路線地圖,標出了萬里長城、五臺山、代縣、雁門關、大同等地點,以及晉冀地區的平漢、津浦、平綏等鐵路路線。在信中,林徽因特地向女兒解釋了日本人一直想得到中國華北的野心,并且明確表達了自己對日本的態度:“如果日本人要來占北平,我們都愿意打仗。”“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頂有決心才好。”林徽因一如既往地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向女兒普及華北地理知識,和女兒交流身為中國人應當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日本侵華,在戰火中為子女樹起了自立自強、正義勇敢的民族精神。
抗戰勝利后的某日,梁從誡與母親林徽因談及大后方1944年那場驚心動魄的危局。日軍攻占貴州,直逼重慶。梁從誡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進四川,你們怎么辦?林徽因若有所思地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后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梁從誡頓時著急了:“我一個人在重慶上學,那你們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林徽因深情地握著兒子的手,抱歉地說:“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顧上你了。”口吻極為平淡,氣度卻凜然不凡,梁從誡頓時被這樣的場景震懾住了,眼淚奪眶而出。
林徽因的身上始終閃耀著林家的民族大義,并深深影響著她的子女。梁從誡后來成為著名的環保斗士,梁再冰在新聞事業中延續對真理的追尋,他們的人生軌跡,正是林徽因精神底色的延續:溫柔而堅韌,博雅而勇毅。
任小燕: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編輯"喬可可"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