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X”證書制度為背景,聚焦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改革與信息化實踐。通過對比“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內容和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發現兩者在內容、能力要求及教學考核銜接上存在差異,當前教學存在教學時空局限、部分技能培養不足、考核方式不匹配等問題。為此,提出打造智慧課堂、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式等信息化教學應用策略。實踐證明,這些策略提高了學生“1+X”證書考核通過率、技能水平和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最后建議圍繞“1+X”證書考核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以推動中職汽修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 信息化教學 教學改革 課證融通
1 研究背景
在“1+X”證書制度推行的背景下,如何將其與中職汽修專業教學有機融合,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以實現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汽修專業人才的目標,成為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通過對比“1+X”證書的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內容和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深入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差異,探索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對于推動中職汽修專業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內容解析
2.1 考核項目概述
“1+X”證書的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旨在全面檢驗考生在汽車電子電氣與空調舒適系統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緊密圍繞汽車安全與舒適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展開,涵蓋了電子控制電路、起動與充電系統、電氣與控制部件以及空調與舒適系統等四個核心考核項目。第一個考核項目是電子控制電路檢測與維修。起動與充電系統檢查維修是第二個考核項目。電氣與控制部件檢測維修是第三個考核項目。最后一個考核項目是空調與舒適系統檢查維修。
2.2 考核能力維度剖析
“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從多個維度對考生的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進行全面考查,旨在選拔出既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又擁有良好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汽車維修人才。在情意面維度,考核注重考生的職業態度和工作責任心;技能面維度是考核的核心部分,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作業面維度主要考查考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任務完成質量;信息面維度關注考生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應用能力;工具及設備的使用能力維度,考核考生對各類專業工具和設備的熟練掌握程度;分析面維度要求考生具備較強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表單填寫以及報告撰寫能力維度,考查考生的文檔記錄和表達能力。
3 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解讀
3.1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中職汽車電氣系統課程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占據核心專業技能課程的重要地位,是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一體的關鍵課程。從課程性質來看,它緊密圍繞汽車電氣系統展開,深度融合了汽車電氣設備的構造原理、維修方法以及故障診斷等多方面知識。
課程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實際操作和項目實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安全操作的意識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3.2 教學內容與要求
中職汽車電氣系統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且系統,涵蓋了汽車電氣系統的各個關鍵組成部分,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全面而具體的要求。
汽車電源系統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需要深入學習蓄電池的構造。掌握交流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起動系統教學中,學生要了解起動機的分類,掌握其工作原理,明白起動機如何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帶動發動機曲軸旋轉。熟悉起動機的結構,包括直流電動機、傳動機構和控制裝置等部分的組成和工作機制。
點火系統方面,學生要掌握傳統點火系統和電子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了解點火系統的組成,包括點火線圈、分電器、火花塞等部件的作用和工作方式。學會檢測與調試點火系統。
空調系統教學要求學生了解汽車空調系統的組成,包括制冷系統、制熱系統、通風系統等部分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車空調系統的檢修方法。
在照明信號系統中,學生要了解前照燈、轉向燈、制動燈等各種燈具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其安裝和調試方法。對于儀表系統,學生要熟悉車速表、轉速表、燃油表等各種儀表的工作原理和讀數方法,能夠對儀表進行檢測和維修。輔助電氣系統涵蓋電動車窗、電動座椅、中控門鎖等設備,學生需要了解這些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控制電路,具備檢測和維修輔助電氣系統故障的能力。
4 “1+X”證書考核與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的對比分析
4.1 內容差異比較
“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內容與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對汽車修理手冊電路圖資料閱讀與查詢、故障碼數據流讀取等技能的重視程度上。
在汽車修理手冊電路圖資料閱讀與查詢技能方面,在“1+X”考核過程中,考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復雜的電路故障,需要通過查閱汽車修理手冊和電路圖來獲取關鍵信息,以準確判斷故障原因并制定維修方案。相比之下,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雖然也會涉及一些電路圖的講解,但更多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電氣系統的工作原理,而不是培養學生獨立查閱和分析電路圖的能力。
在故障碼數據流讀取技能方面,“1+X”證書考核同樣十分關注。“1+X”證書考核要求考生能夠熟練使用故障診斷儀讀取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故障碼,并分析數據流,以判斷系統是否正常工作。中職教學中學生只是簡單地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而沒有真正掌握如何通過讀取故障碼和分析數據流來診斷故障。
4.2 能力要求對比
在知識層面,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注重學生對汽車電氣設備基礎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然而,“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對知識的要求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緊密圍繞安全與舒適系統相關的電子控制電路、起動與充電系統、電氣與控制部件以及空調與舒適系統等考核項目展開。
技能層面,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注重培養學生對汽車電氣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但“1+X”證書考核對技能的要求更為全面和深入,除了基本操作技能外,更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熟練度、問題解決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在職業素養方面,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和“1+X”證書考核都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但側重點有所不同。中職教學標準強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習慣,如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愛護設備工具、保持工作場地整潔等,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1+X”證書考核則更注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職業素養表現,如在考核過程中對考生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4.3 教學與考核銜接問題分析
在“1+X”證書制度試點背景下,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與“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之間存在一定的銜接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亟待解決。
從教學時空來看,當前教學過程主要集中于線下課堂。雖然理實一體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教學活動大多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而“1+X”證書考核注重學生對實際工作場景的適應能力,考核項目模擬真實的汽車維修工作任務,要求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時空的局限性,使得學生無法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和實踐,難以滿足“1+X”證書考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導致學生在考核時對真實工作場景的適應能力不足。
在教學內容的銜接上,存在部分技能培養不足的問題。考生需要熟練運用修理手冊和電路圖來分析電路故障,準確判斷故障點并進行修復。教學內容在這些關鍵技能培養上的缺失,使得學生在“1+X”證書考核中面臨較大困難,難以取得優異成績。
考核方式方面,期末考試中,大部分題目以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形式考查學生對汽車電氣系統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考核占比較少。而“1+X”證書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從情意面、技能面、作業面、信息面、工具及設備的使用能力、分析面、表單填寫以及報告撰寫能力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更加注重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綜合表現。
5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證融通中的應用策略
5.1 打造智慧課堂
在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中,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能將復雜的汽修知識生動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汽車模擬仿真軟件打造智慧課堂的有力工具。通過這類軟件,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汽車電氣設備的檢測、維修和故障診斷操作。軟件能夠模擬各種常見的故障場景,讓學生在虛擬操作中鍛煉故障排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操作失誤不會造成實際設備的損壞,降低了學習成本和風險。在使用汽車模擬仿真軟件時,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級別的任務和挑戰,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實時反饋和指導。
5.2 創新教學模式
在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汽修專業人才的關鍵。借助多媒體教學一體機、三維全息影像技術等先進手段,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
多媒體教學一體機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操作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其展示功能,將汽車電氣系統的復雜電路圖、結構原理圖等以高清圖像、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5.3 豐富教學方式
汽修專業教師應該深入掌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汽修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汽車電氣系統的工作原理,如通過動畫展示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過程、電磁感應現象等,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抽象的電學概念。利用教學視頻展示實際維修案例,讓學生學習維修師傅的操作技巧和故障診斷思路,通過觀看真實的維修過程,學生可以了解到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6 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成果總結
通過深入對比“1+X”證書安全與舒適系統模塊初級考核內容和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標準,本研究明確了兩者在內容、能力要求以及教學與考核銜接等方面的差異與聯系。分析在教學與考核銜接上,當前中職汽車電氣系統教學存在教學時空局限、部分技能培養不足以及考核方式與“1+X”證書考核不匹配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學生在“1+X”證書考核中的表現和職業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策略。通過打造智慧課堂,汽車模擬仿真軟件等,為學生創造沉浸式、個性化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創新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教學一體機、虛擬仿真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升教學效果;豐富教學方式,采用動畫演示、教學視頻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全面展示和解讀復雜的汽修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實踐結果表明,信息化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在“1+X”證書考核中的通過率,提升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學習興趣。學生在實踐操作考核中的表現更為出色,能夠更快地適應企業實習崗位,獨立完成維修任務的能力得到了企業的認可。信息化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6.2 對中職汽修教學改革的建議
基于本研究的成果,為進一步提升中職汽修教學質量,促進“1+X”證書制度在中職院校的有效實施,提出以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建議。
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緊密圍繞“1+X”證書考核要求進行優化。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信息化教學培訓,提升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等措施,能夠有效推動中職汽修教學改革,更好地實現“1+X”證書制度與中職汽修教學的融合,培養出更多適應汽車維修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基金項目:騰沖市“十四五”規劃課題項目,項目編號:TC1452zd05。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Z].2019.
[2]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一)[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10.
[4]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陳寶生.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7-11.
[6]余勝泉,胡翔.基于學習元平臺的教學資源共享機制[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2):40-48.
[7]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8]黃榮懷,楊俊鋒,胡永斌.從數字學習環境到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變革與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9]唐林偉,周明星.職業素養研究:回顧與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08(7):5-9.
[10]王錫耀.中職汽車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2017(3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