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標理念的影響下,跨學科主題活動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基于此,小學科學教師應不斷更新和發展自身教育理念,了解跨學科主題活動的內涵與特點,分析跨學科主題活動與小學科學教學的關系,以及將其滲透到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必要性,進而分析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滲透策略,以求在學生習得科學知識與技能、獲得科學核心素養的同時,獲得更加全面的進步與成長,充分推動小學科學教學改革。本文將對跨學科主題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滲透進行一番較為詳細的闡述與說明。
〔關鍵詞〕" 小學科學;跨學科主題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6" " 0082-03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側重于單一科學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知識的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進而缺乏綜合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認識到跨學科主題活動的實施,能夠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在綜合學習情境中提升科學思維,獲得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形成學科實踐的本領,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發展,充分發揮跨學科主題活動滲透到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育人價值。
一、跨學科主題活動的內涵與特點
(一)內涵
跨學科主題活動,即以某一學科為主要教學內容,將多個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展開教學實踐。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思維有機融合,使學生有意識地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彰顯綜合素養和實踐本領。
(二)特點
跨學科主題活動具有綜合性,即將多個學科知識和技能有機融合,形成一個綜合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獲得綜合思維能力;跨學科主題活動具有實踐性,即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形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思想,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跨學科主題活動具有創新性,即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運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彰顯創造力;跨學科主題活動具有合作性,即學生通過小組相互交流、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在獲得深度學習能力的基礎之上,發揚合作精神,彰顯集體榮譽感。
二、跨學科主題活動與科學教學的關系
在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科學課程的實施,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方面的核心素養,而跨學科主題活動是實現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途徑。
跨學科主題活動可以引入更多的實際問題和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建立科學觀念和科學思維;跨學科主題活動能將科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促進學生從多角度出發,展開科學探究實踐,形成態度責任;跨學科主題活動,顯然可以促進小學科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使學生在習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其他學科的素養,獲得全面發展。
三、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科學教學中滲透的必要性
(一)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單一學科知識與技能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跨學科主題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在不斷提升,未來的社會發展更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將跨學科主題活動滲透到小學科學教學中,方便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社會問題,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科學與其他課程融合的需要
事實證明,小學科學課程與語文、數學、美術、信息科技等其他課程有著緊密聯系,所以說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有賴于其他學科的支持,而其他學科知識也可以為科學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方法。將跨學科主題活動滲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能夠充分促進科學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四、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科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緊扣科學概念,選擇跨學科活動主題
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科學概念作為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內容,已經得到了廣大教育實踐者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鞏固學生科學基礎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探究自信為主,緊扣科學概念,選擇跨學科活動主題,調動學生參與科學課堂的熱情,助力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學概念,為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由此將跨學科主題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順利滲透。
例如,在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食物的營養》一課中,教師先結合語文學科學習,讓學生描述自己在吃饅頭時的感受,學生表示饅頭在嘴里變得越來越碎,嚼著嚼著就有了甜味,由此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然后,教師回歸科學學科,先展示一個饅頭的成分表,讓學生閱讀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幫助學生了解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均衡的重要性,由此滲透科學概念,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食物的營養。之后,教師結合數學學科,提問學生:“如果我們需要攝入720克蛋白質,那么要吃多少這樣的饅頭呢?”旨在培養學生數學運算思維。同時為學生介紹不同食物所含有營養成分的差異,強調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最后,教師為學生提供合理搭配食物表,建議學生回家后與家長共同閱讀,在未來的飲食生活中保證膳食均衡。這樣,緊扣科學概念,選擇語文、數學作為跨學科活動主題,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數學知識的能力,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順利滲透了跨學科主題活動。
(二)把握教學目標,設計跨學科主題活動任務
教材是展開教學實踐的基礎資源,是教師了解教學目標、構建教師教與學生學有機統一課堂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跨學科主題活動質量的必要前提。基于此,小學科學教師要以教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付諸深入研究教材的實際行動,從而確定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跨學科活動任務,讓學生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高效獲取科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適應社會生活發展的核心素養,實現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跨學科主題活動的目標。
例如,在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設計制作建筑模型》一課中,教師結合信息科技學科,在應用信息技術展示不同風格建筑圖片的過程中,介紹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由此既滲透了學習主題,也初步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然后,教師把握教學目標,設計跨學科活動任務:設計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筑模型,要體現出一定的美感,予以學生自由設計的時間和空間。接著,教師開始巡視觀察,發現有的學生選擇現代簡約風格,運用簡單的幾何形狀和明快的色彩,體現簡潔之美;有的學生傾向于古典風格,注重細節和對稱美。進而安排學生合作交流自己的創作理念,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之后,教師又結合數學學科,引導學生計算建筑模型的比例關系,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確保模型的穩定性和協調性。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暢談跨學科學習的收獲。這樣,把握教學目標,設計跨學科活動任務,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為學生創造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順利實現跨學科主題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滲透。
(三)依據學生特長,搭建跨學科主題活動小組
通常來說,即便在同一班級之中,學生的特長和興趣也是各不相同,在提倡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教育教學的時代背景下,更注重因材施教。因此,在跨學科主題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的滲透中,教師應以充分發揮學生特長為教學思路,主動了解學生特長,進而依據學生特長搭建跨學科活動小組,讓學生各司其職,實現共贏,最終讓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科學探究自信的同時,獲得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大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例如,在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比較不同的土壤》一課中,首先,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將學生分為善于觀察、科學興趣濃厚、動手能力強、整理信息能力強四類。接著,教師從每一類中抽出一名學生,搭建成跨學科活動小組。然后,教師介紹在比較不同的土壤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提高科學探究效率的方法,如擅長觀察的人負責觀察不同土壤的顏色、質地等外觀特征,并描述它們的顏色差異、顆粒大小和手感;科學興趣濃厚的人負責分析不同土壤可能出現的地理環境;動手能力強的人負責進行土壤的采集和實驗操作;整理信息能力強的人及時根據同伴的描述進行整理,方便實驗結束后進行匯報。最后,教師予以了學生充分的科學探究時間,讓每組整理信息強的人用科學的語言匯報實驗成果,對學生的科學探究實踐做出評價。這樣,依據學生特長,搭建跨學科活動小組,主要結合語文學科,讓學生在描述中展開科學實驗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自信,大大提高了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四)結合學生學情,拓寬跨學科主題活動內容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差異,采取傳統時期“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拓展,往往會給一部分學生造成學習壓力,也會使一部分學生產生沒有挑戰性的感覺。基于此,小學科學教師當更新育人思想,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前提之下,結合學生具體學習情況,拓寬跨學科活動內容,讓不同的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獲得適合自己的發展,從而高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科學知識與技能的主觀意識,將跨學科主題活動順利滲透到小學科學教學中,不斷優化小學科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課中,教學目標在于拓寬學生知識視野。首先,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有的會沉入水底,有的卻能漂浮在水面上呢?”由此喚醒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幫助學生鞏固基礎,又引導學生分析橡皮泥沉浮與密度的關系,從而判斷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也發現有一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然后,教師便從整體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結合美術學科,作為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內容,鼓勵學生制作不同形狀的橡皮泥作品,觀察其沉浮情況,讓學生將美術創作與科學探究相結合。最后,教師讓學生總結自己所制作的不同形狀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差異。這樣,結合學生學情,拓寬跨學科活動內容,讓學生從美術的角度進一步發現橡皮泥的沉浮原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跨學科主題活動順利滲透到小學科學教學中。
總而言之,跨學科主題活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滲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是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小學科學教師身為教學活動主導者,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建設,熟悉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創新更多如通過緊扣科學概念選擇活動主題、把握教學目標設計活動任務、依據學生特長搭建活動小組以及結合學生學情拓寬活動內容等策略,激發學生參與科學課堂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創造有利條件,最終不斷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祥皓.基于跨學科視角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以“物質的變化”為例[J].教育觀察,2024(35):31-33,40.
[2]曹志富.單元視角下的小學科學跨學科學習的設計[J].教育科學論壇,2024(10):25-28.
[3]楊愛云.核心素養背景下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4(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