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小銜接中,科學教學是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路徑。新時期,幼兒園優化科學教學措施,有利于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熱情,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從整體上提升科學教學水平,使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本文將詳細闡述新時期幼兒園科學教學優化措施等內容,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幼小銜接;幼兒園;科學教學;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6" " 0115-0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積極開展幼兒科學教學,重點培養幼兒科學知識探究興趣,有效發展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幼兒園在科學教學中,要詳細解讀相關文件和綱要,將科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現實生活等緊密結合,設計多元化、啟發性科學探究活動,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態度,進一步增強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一、新時期幼兒園科學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幼兒求知欲望
幼兒處于重要的啟蒙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這種好奇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基礎,也是幼兒健全發展的重要的動力,可以為幼兒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培養創造有利條件。科學教學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特征,新時期幼兒園積極優化科學教學措施,可以激發幼兒求知欲望,提升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水平,幫助幼兒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掌握探索與推理方法。同時,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會為幼兒提供良好學習平臺,使幼兒在動手操作和真實體驗中深刻理解科學知識,增強實踐能力,真正成為知識創造者。此外,對于幼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積極組織科學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還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思維,為幼兒今后更好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有利于提升幼兒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
新時期幼兒園積極優化科學教學措施,積極組織多元化科學教學活動,可以有效訓練幼兒學習思維,增強幼兒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指在面臨挑戰和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與探索的能力。幼兒園科學教學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思維發展平臺,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地嘗試和調整多種策略,以加快解決問題速度,提升解決問題準確性,并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突破習慣性思維局限,大膽嘗試和創新,從根本上增強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
(三)有利于培養幼兒科學素養
在新時期,幼兒園積極組織科學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幼兒科學素養。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能掌握基本科學概念,了解科學原理產生過程,直觀認知科學現象,掌握科學學習規律。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幼兒會仔細觀察,積極參與實驗,有效總結實驗原理,逐步形成完整的思維框架,這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科學素養。例如,在參與簡單科學實驗中,幼兒會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這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幼兒科學素養,為幼兒今后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創造優質條件。
二、新時期幼兒園科學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準備充足活動材料,滿足幼兒學習需求
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材料是重要組成部分,材料的充足性、科學性直接影響幼兒科學探究效果,可以認為,教師對科學材料的選擇和投放直接影響最終的活動質量。在組織科學探究活動前,教師要了解幼兒對科學活動的需求,仔細分析幼兒興趣愛好,精心準備多樣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科學探究需求。在投放科學材料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現實生活選擇常見的生活物品,也可以詢問幼兒的想法,投放趣味材料,以此激發幼兒好奇心,為幼兒有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例如,在組織“光影探索”這一科學活動時,教師要投放適宜的活動材料,以滿足幼兒探究需求。具體來說,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投放光影暗箱、投影片、手電筒、人型積木、不同形狀的積木框、任務卡和記錄表等材料。其中,光影暗箱用于探索光和影的關系,手電筒則為幼兒觀察影子變化提供便利,任務卡和記錄表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記錄觀察結果,投影片用于提供不同的圖案,增強科學探索生動性和趣味性。
(二)組織科學探究游戲,降低科學學習難度
幼兒以具象思維為主,對世界的認知依賴于直觀感官體驗和具體的形象。游戲是重要的幼兒教育形式,也是幼兒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必要途徑。為提升科學教育質量,幼兒園要積極組織科學探究游戲,用趣味游戲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從根本上提升科學教育效果。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科學教學內容組織趣味探究游戲,以生動趣味的游戲降低幼兒科學知識學習難度,助力幼兒了解科學原理。
例如,在組織“齒輪傳動原理探索”這一科學活動時,教師要結合本次活動中涉及的科學知識組織趣味游戲活動,以激發幼兒好奇心,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思維。這項活動目標是讓幼兒了解齒輪傳動原理,培養幼兒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活動目標組織“齒輪轉轉轉”這一游戲。首先,教師結合科學知識創設機械工廠情境,鼓勵幼兒將自己當作小工程師探索齒輪原理和奧秘。隨后,為幼兒發放游戲任務卡,要求幼兒按照任務卡上的要求在孔操作板上固定兩個大齒輪,并將這兩個齒輪咬合在一起,轉動其中一個齒輪,觀察這兩個齒輪轉動方向,并觀察和記錄結果。接著,教師組織幼兒一同合作使用齒輪等材料搭建更加復雜的機械裝置,并向全班展示他們的作品,詳細講解齒輪傳動原理,為表現好的小組頒發“最佳創意獎”。此外,在引導幼兒了解空氣流動與物體流動關系時,教師可以組織“豌豆炮制作與發射”游戲,鼓勵幼兒在豌豆炮中放入小球,并嘗試發射,探究小球運動軌跡與發射效果間的關系。在這項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趣味探究游戲,有利于幼兒在游戲中直觀理解科學原理,產生濃厚的科學學習興趣。
(三)創設科學教學情境,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在新時期,幼兒園的科學教學要緊隨時代發展潮流,靈活應用先進信息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等創設生動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科學探究氛圍,給幼兒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讓幼兒在豐富情境中了解重要科學信息,明確科學活動重點。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信息技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科學學習的魅力,并逐步提升信息素養。
例如,在組織“靜電實驗”中,科學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認知摩擦起電現象,了解靜電的基本原理,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在科學實驗前,教師要準備塑料、面巾紙等材料,并調整電腦等設備,收集與靜電實驗有關的視頻、圖片等,結合幼兒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制作PPT課件。在組織靜電實驗活動中,教師先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包括生活中常見靜電現象的視頻,視頻結束后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梳頭發時頭發豎起來等現象呢?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呀?”隨后,教師展示靜電實驗中需要的材料和這些材料的用途,用信息技術播放介紹摩擦起電原理的動畫。接著,教師一邊演示實驗步驟,一邊講解實驗注意事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最后,教師將班級幼兒劃分為多個科學實驗小組,鼓勵小組幼兒根據手中的實驗材料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全面記錄實驗結果。在幼兒操作中,教師要使用電子白板直觀展示實驗示意圖,以幫助幼兒全面了解實驗步驟。對于靜電實驗中幼兒難以觀察的實驗現象,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將其放大。實驗結束后,教師鼓勵小組幼兒展示實驗結果,分享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使用投影儀展示幼兒實驗照片。此外,實驗教學后,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直觀展示生活中與靜電有關的案例,為幼兒詳細講解其中包含的安全知識,以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在這次靜電實驗科學活動中,教師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創設直觀、生動科學教學情境,有利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科學學習興趣,正確認知和理解靜電原理。
(四)密切聯系現實生活,激活幼兒科學思維
在新時期,幼兒園科學教學要面向生活,改變固有的科學教學模式,有機結合科學教育內容與現實生活元素,培養幼兒正確的科學觀念和良好的科學思維。在組織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幼兒現實生活,積極創新和優化科學知識呈現方式,借助生活場景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熱情,使幼兒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有效激活幼兒科學思維。
例如,在組織自然科學活動“種植向日葵”時,教師要將科學探究活動與幼兒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以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激活幼兒的科學思維。在這項活動中,教師以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向日葵為載體,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和密切觀察中真正了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學習更多自然科學知識,逐步增強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這項活動主要目標是讓幼兒了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生長需求等,激發幼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尊重和保護生命的意識。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要提前了解向日葵的種植方法,準備科學教學材料。在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講述故事“向日葵種子大冒險”,以故事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熱情,并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生活中向日葵的圖片,要求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分析向日葵的外形特點。隨后,教師向幼兒介紹向日葵的種植步驟,為幼兒分配花盆等材料,指導幼兒親手種植向日葵,體會種植帶來的樂趣。種植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求幼兒每天或者每周在固定時間觀察向日葵的生長情況,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向日葵的花盤會隨著太陽轉呢?”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或者相關實驗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與幼兒一同總結向日葵生長需求、生長結構等,分析活動中涉及的科學現象、科學知識,從而有效培養幼兒科學素養和思維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在科學教學中組織幼兒觀察生活中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并分析天氣變化給植物生長帶來的影響,以此拓寬幼兒科學知識視野,激發幼兒科學知識探索欲望。在這項科學活動中,教師緊密聯系幼兒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親自觀察、積極體驗,掌握向日葵生長中涉及的科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思維,激發幼兒對生命的愛護之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園積極優化科學教學措施,有利于提升幼兒科學素養,培養幼兒綜合素養。基于此,幼兒園要提高對科學教學的重視程度,在組織科學探索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創設直觀教學情境,加大與家長合作的力度,不斷完善科學活動模式,有序組織科學教學活動,從而切實提升幼小銜接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琴月.科學教育視域下的幼兒園“樂探”課程探索[J].教育視界,2024(29):32-34.
[2]王丹.基于STEM教育提升幼兒園教師識別和運用科學原理能力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4(7):87-91.
[3]廖娟,李永才.STEM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實踐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24(3):86-89.
[4]王雨菲,吳迪.STE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3):11-13.
[5]馬燕.STE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24(8):115-117,130.
[6]徐蓓.科學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有效運用[J].啟蒙,2025(3):29-30.
[7]任佳佳.新時期幼兒園如何科學開展勞動教育[J].生活教育,2023(17):32-34.
[8]孫愛青.啟蒙教育視角下幼兒園科學玩教具如何配置與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23(4):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