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埃及、古希臘到古印度,靈蛇之意象可以追溯至人類最古老的神話與傳說。作為療愈、死亡與重生的象征,靈蛇不僅是寓意智慧與生命力的圖騰,更因其獨特的形象和攝人心魄的魅力,承載著人類豐沛的想象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亦在珠寶設計中璀璨耀目。蜿蜒的身軀、魅惑的雙眼,靈蛇珠寶是女性的化身,其精湛的工藝與奪目的光輝也豐富了無數女性的瑰麗之夢。2022年,珠寶藝術家暨當代高定珠寶品牌ANNAHU創辦人AnnaHu所設計打造的太極蛇形戒鐲,獲巴黎盧浮宮西翼裝飾藝術博物館收藏并于其珠寶廊永久展出。蛇年已至,讓我們一同回顧拍賣史上那些深受“靈蛇”意象啟迪的珠寶杰作及其背后故事,探尋這一象征著智慧,優雅和敏捷,為藝術家們帶來無盡靈感的神秘圖騰文化。
神性與王權的代表
靈蛇的歷史要比人類久遠得多,最早的蛇類可能在2.4億年~2.2億年前進化而成。因此,靈蛇代表著最初的靈性生物。自人類誕生以來,靈蛇形象便受到人們的膜拜,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它亦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媧和伏羲、《山海經·大荒北經》里的燭龍、蘇美爾神話中的智慧之神恩基(Enki)和生育女神寧瑪(Ninhursag)、古埃及神話中的瓦吉特(Wadjet),都被認為是創造出生命和文明的神,巧合的是,他們都擁有人首蛇身的形象。普遍出現在各文明創世神話中的靈蛇,由此被賦予了神性。
而人們對靈蛇神秘與靈性的崇拜,亦不分東西。最為我們熟悉的便是古埃及文明中出現在圖坦卡蒙的法老陵墓與面具上的銜尾蛇圖騰與眼鏡蛇。它們在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王——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的黃金發飾與臂環上,在歷朝歷代的法老權杖上,直觀地展現著威嚴,強調著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而蛇,不僅是法老王權與神力的象征,而且代表著重生與不朽。正如影片《埃及艷后》中:“尼羅河的花蛇”最后將手伸進裝有毒蛇的花籃,以此與她心愛的羅馬將軍馬克·安東尼共赴黃泉。
至于古希臘人,則相信蛇能帶來智慧與療愈。古希臘的醫藥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總是手持一根盤繞著單條小蝰蛇的權杖,而這根權杖正象征著痊愈與希望,如今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的標志便來自此。而在古羅馬,蛇憑借其蛻皮的特性,像在古埃及一般被賦予再生和重生的象征意涵。到了近代,因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偏愛,靈蛇又被當作愛情與幸運的符號火遍歐洲。女王收藏的大量蛇形珠寶,其中最著名的一枚包括阿爾伯特親王親自為她設計的蛇形戒指:蛇頭鑲嵌祖母綠,蛇眼是一對紅寶石,靈蛇纏繞在女王手指之間仿佛永不止息的愛與守護。女王將之視為珍寶并一直佩戴,直到生命的末了。
靈蛇珠寶的獨特語言
人類對蛇的想象,可追溯至上古時代,對靈蛇珠寶的佩戴,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只需翻看珠寶拍賣紀錄,我們便能窺得靈蛇主題珠寶輝煌燦爛的歷史與百花齊放的盛況。2024年7月3日,有一枚約公元前1世紀—1世紀的羅馬金蛇臂環在佳士得倫敦以13860英鎊成交。盡管可能已歷經兩千年的歲月洗禮,因其近乎24K金的純度以及高達約93%的黃金含量,羅馬金蛇臂環那暖金色調依然迷人,蜿蜒優美、韻律十足的造型仍可與華麗現代的晚裝輝映卻毫不失色。
而在古代中國,距今更為久遠的商王朝(約公元前1600—1050年),不只給今人留下大量被李澤厚先生形容為“有獰厲的美”的青銅器,而且有具備“神秘的美”的玉器。曾在佳士得香港上拍的一件商晚期青白玉玉蛇紋佩,從主題到器型都非常生動地詮釋了那種美。玉佩正反雙面皆鐫刻有一條蜿蜒盤旋的靈蛇。蛇首被刻作心形,蛇身則以雙線菱形勾勒。它原為著名考古學家鄭德坤博士(1907—2001)之舊藏,曾被藍田山房舊藏的主人,中國臺灣著名企業家、收藏家許作立先生于1990年12月20日購自百年古董老店Bluettamp;Sons,后在2020年佳士得香港以87.5萬港元的高價成交,超估價10倍多。其實,中國古代玉雕作品中“蛇”題材作品并不多見,這也是佳士得拍賣史上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件靈蛇意象玉雕作品。
寶格麗(BVLGARI)的Serpenti系列如同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Taylor)所扮演的埃及艷后一般深入人心,而泰勒在《埃及艷后》電影中所佩戴的正是其丈夫,也是好萊塢20世紀六七十年代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明星理查德·伯頓(RichardBurton)在寶格麗為其定制的禮物。那是一尾金光璀璨的“蛇”,蛇頭、蛇尾均鑲嵌著橄欖形鉆石,頭頂鉆石之花,立體生動。靈蛇惟妙惟肖,一對梨形祖母綠眼睛魅惑至極,蛇身可纏繞手腕三圈,幾乎化作與艷后不可分割的飾物。泰勒亡故后,這枚手鐲曾現身2011年紐約佳士得“伊麗莎白·泰勒珍藏”專場,并最終以97.45萬美元成交,也是當初預估值的65倍之多。
在不久前閉幕的“滿庭芳菲:卡地亞的藝術魔力”展上,亦出現了一條令人見之難忘的絕艷美蛇。那是1968年,卡地亞(CARTIER)為墨西哥國寶級女演員瑪利亞·菲利克斯(MaríaFélix)私人定制的巨型蛇形項鏈,歷時兩年精心制作而成。鉑金與黃金打造的項鏈總長55.88厘米,全鉸接結構上面密鑲總重178.21克拉,2473顆明亮式或長方形切割的鉆石,蛇眼是兩顆梨形祖母綠。望上一眼,目眩神迷。蛇的下腹是光滑艷麗的彩色琺瑯,綠色、紅色和黑色,配色靈感來自墨西哥國旗。只是它早已屬于卡地亞典藏,成為永久的展品,我們不再可能知曉它置身拍場的不菲身價。
如果說被文化名流佩戴與收藏彰顯的是珠寶的美感與商業價值,那么,成為博物館館藏則是對珠寶的藝術與傳承價值的肯定。珠寶藝術家暨當代高定珠寶品牌ANNAHU創辦人AnnaHu也曾以雙蛇為主角,在2010年帶來一枚太極蛇形戒鐲:18K黃金制成的金蛇與18K白金制成的銀蛇交纏盤繞,它們環繞著以珠母貝與黑瑪瑙制成的太極八卦圖,既是手鐲亦是戒指。雙蛇各鑲有總重8.8克拉的白鉆、黑鉆、黃鉆和石榴石,蛇眼鑲嵌鴿血紅紅寶石,讓有著東方文化背景的觀眾即刻產生“雙龍戲珠”的吉慶聯想,又讓西方人士體會陰陽調和、內斂中庸的東方氣韻。
與此同時,蛇身顯而易見地強調立體造型,體現出西方精湛工藝的美學造詣。這件珠寶優雅璀璨又承載豐富交融的東西方文化內涵——蛇的蛻變更新與太極的運轉不息之中,蘊含著人類對自然、生命、宇宙的深刻理解。其背后創作者AnnaHu的珠寶藝術家與文化使者雙重身份,亦透過這件作品得到極好的詮釋。戒鐲本是受當代傳奇攝影藝術大師CindySherman指定而設計的作品,亦是二人友情的見證。2022年也是ANNAHU品牌創立15周年之際,CindySherman忍痛割愛,將這一枚太極蛇形戒鐲捐贈給巴黎盧浮宮西翼裝飾藝術博物館作為永久經典館藏并于其珠寶廊永久展出。
蛇年之春,《收藏/拍賣》亦有幸與珠寶藝術家AnnaHu開啟了一場有關“靈蛇”的訪談,一同聊一聊這枚太極蛇形戒鐲作品背后的故事。
啟迪對話
專訪ANNAHU
探索靈蛇的“無限形態、無界想象與無垠創意”
太極蛇形戒鐲最初是您在2010年受當代傳奇攝影藝術大師CindySherman獨家指定設計的高級定制珠寶作品,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當時的合作契機與故事?
我與CindySherman是在紐約的一個當代慈善藝術活動上相遇的,當時,她舉牌拍了我的一件藝術品。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她的名字和真實背景,但我們因為對同一件藝術品心有靈犀的喜愛而相遇并結識了,我覺得這份緣分真的十分奇妙。
后來我們相互討論了彼此的創作,又因為Cindy本人對星相,或是十二生肖之類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特別感興趣,所以有一天突然對我說,希望能有一件可以象征中西結合的珠寶作品。后來我們便一起合作創作,打造了一件蛇形戒鐲。
當初是如何想到運用“靈蛇”意象來作為創作靈感和主體設計的呢?是您與CindySherman二人共同探討決定的嗎?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我和Cindy兩個人都屬蛇,這或許也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緣分。
其次,我們都覺得這種象征著“智慧與永恒”的靈蛇既可以代表我們彼此之間的對話,亦可以代表著我們作為女性多重、多面的角色與性格。
最后,因為人們一旦提及蛇就會聯想到它在《圣經》中象征著誘惑、罪惡、邪惡之類的消極形象。而我和Cindy都非常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我們覺得蛇作為激發人類無限遐想的普世象征,在各國文化中都一直被視為神圣圖騰。它更像是一個守護神,是財富、是智慧、是重生與蛻變的象征。我們都希望在深入揭示靈蛇圖騰在文化、傳統與藝術中的多重角色與豐富內涵的同時,也能邀請人們一同探索、感受到靈蛇的“無限形態、無界想象與無垠創意”。
打造這件太極蛇形戒鐲作品經歷了多長時間的創作磨礪?有著怎樣的獨特歷程?
從最初的概念到最后的成品大概剛好一年,我們僅僅是討論設計方案就花了整整三個月。
首先是由我提出了這個太極的概念,但Cindy其實對太極并沒有什么概念。但在我與她溝通交流一番之后,她就為之深深著迷,甚至自己去搜索、研讀了很多關于太極的資料與書籍。后來她跟我說,她又覺得雙蛇生動地纏繞著的形象與我們彼此互為東西方的形象非常匹配。而且我們兩個人的性格都具有雙重性的反差,所以由珍珠母貝與黑瑪瑙制成的太極作為中心點巧妙銜接,讓金蛇與銀蛇生動地纏繞著手指與手腕強調陰陽調和中立之道,以西方精湛立體工藝交錯與結合的美感便顯得再合適不過,而這整個創作過程也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對談。
您還記得自己當時出席捐贈儀式,見證這件臻品成為永久館藏時候的心情與感受嗎?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
我是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成就感,因為這件作品是我非常早期的定制作品了。當Cindy打電話給我,說想要將自己佩戴了很久的太極蛇形戒鐲捐贈給巴黎盧浮宮西翼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挺澎湃的。
我一直相信珠寶不只是一個裝飾品。珠寶作品一定要有故事、有靈魂、有對話。我和Cindy會從平面的攝影聊到立體的珠寶,會從她西方的性格聊到我東方的角色,這種彼此之間的對話,這樣真真切切地與藝術交流,對我的珠寶創作來說是非常有啟發性的。特別是在當下這個人工智能(AI)時代,人與人、人與藝術之間的靈魂共通與對話,都是我們彼此之間一個特別的經歷。而這件臻品能夠成為永久館藏,相信也會帶給大家許多不一樣的感受與思考。
在創作了太極蛇形戒鐲這件作品之后,未來是否還會嘗試創作更多關于靈蛇意象的珠寶作品?
今年我會呈現一件全新的青蛇作品,這也是我時隔15年再度創作的另一件關于靈蛇的新作。剛好今年也是青蛇年,所以,我會重新表述一下太極蛇的青蛇版。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有一種使命感,那就是要將中國的歷史融入西方的珠寶作品去。我希望通過這件新作品,能夠讓大家在國際藝術珠寶頂級殿堂里再度重新認識一下什么是《白蛇傳》,什么是白蛇與青蛇的故事。
除了珠寶創作,您自己是否也喜歡收藏?主要的收藏方向是什么?
是的,我比較喜歡現代派藝術家的作品,法國巴比松派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Millet)的作品,或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凡·高(VincentWillemvanGogh)的作品我都很喜歡。
我要么就收最好的,要不然就寧可讓那些根本也不出售的珍貴作品放在博物館里,我自己前往欣賞就好。所以,這也是我將自己在美國的公寓選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ofModernArt,MoMA)樓上的原因。從工作室到去欣賞他們的作品,就是樓上到樓下幾分鐘的距離。
最后,對年輕一代的藏家,您有什么收藏經驗分享?
一定要保持自我的喜好及標準,不要受任何人的影響,也不要人云亦云,Stayoriginal,StayTrue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