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季,適逢香港藝術月,佳士得香港及上海欣然呈獻“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精彩拍賣,薈萃東西方現(xiàn)代及當代藝術杰作。3月28日及29日于佳士得香港亞太區(qū)總部舉槌,隨后4月3日在上海舉行夜拍,以精心安排的雙城聯(lián)動,向全球藏家呈獻精選的頂尖藝術臻品。
當維港的春霧輕撫東方之珠,外灘的梧桐抽出新芽,佳士得2025年雙城春拍,恰似一場橫跨珠江與長江的對話——佳士得香港亞太總部以現(xiàn)代主義的理性鋒芒叩擊時代脈搏,上海則以當代藝術的感性漣漪沁潤文化根系。為藏家開啟一場橫跨東西、貫穿古今的藝術盛筵,讓此次春拍季在亞洲形成強勁的市場磁極。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拍
3月28日的夜拍涵蓋了二十世紀經(jīng)典大師作品,更囊括21世紀極具前瞻性的當代佳作。此次陣容云集眾多重量級藝術家,云集了抽象、超現(xiàn)實主義、印象派等不同風格與流派,為藏家展現(xiàn)多元化的選擇,同時彰顯藝術創(chuàng)造的蓬勃生命力。
草間彌生的藝術圖騰
此次拍賣重磅呈現(xiàn)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經(jīng)典之作。草間彌生以其標志性的圓點和南瓜形象聞名于世,她的創(chuàng)作不但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更傳遞出對生命與宇宙的深刻理解。這件大尺幅南瓜繪畫,少見地繪制于正方形的畫布上,因此,整體周正圓潤,尤為符合亞洲藏家的審美特點。畫面亦以其耀眼的黃色與密集而富有律動感的黑色圓點,象征了藝術家眼中的無限與永恒。
馬格利特的夢境藝術
以《光之帝國》在2024年紐約佳士得秋拍以1.21億美元成交,并刷新個人紀錄的超現(xiàn)實主義大師——雷內(nèi)·馬格利特(ReneMagritte,1898—1967)的作品再次登場。本次上拍的《千里眼》尺幅較小,故而估價較為可親。雖是紙本水彩,但畫面的細膩度與藝術家所營造的氛圍感絲毫不輸其油畫大作。馬格利特以其耐人尋味的圖像隱喻與哲學思考著稱,其作品巧妙融合了現(xiàn)實與虛幻,挑戰(zhàn)觀者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此次拍賣呈現(xiàn)的《千里眼》,充滿詩意與神秘,引領觀眾穿越現(xiàn)實與夢境的邊界,進入藝術家精妙絕倫的異想世界。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釋出藏品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成熟時期的風景畫杰作《海濱步道(努瓦爾穆捷島的森林)》,繪于1892年夏天。雷諾阿精巧捕捉了他對法蘭西海岸風景的浪漫憧憬,早期印象派的極具代表性的流暢大氣之筆觸,以及藝術家自1880年開始出現(xiàn)的更具結構感和雕塑感的筆觸,都在這件作品中和諧相融。此作曾為巴西大型汽車公司創(chuàng)辦人阿爾弗雷德·尤爾茲科斯基的遺孀米萊娜·尤爾茲科斯基珍藏,后被贈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在館中保存了近半個世紀之久,本次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釋出作品,格外吸引業(yè)內(nèi)關注。
劉野的成年童話
劉野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創(chuàng)作的標志性作品,清新明快的風格和充滿童趣的畫面語言,在看似輕盈幽默的氣氛背后,蘊藏著藝術家對社會與文化的深刻觀察與反思。
二十世紀日間拍賣
本場拍賣精選東西方現(xiàn)代藝術大師的重要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20世紀藝術史上跨文化交流與藝術融合的輝煌成果。
拍場亮點作品是趙無極于1952年創(chuàng)作的《賽馬》,為趙無極“克利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畫風抽象而富有詩意,體現(xiàn)出藝術家早期對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探索。朱德群創(chuàng)作于1968年的代表作《269號》亦受矚目,以其卓越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風格,創(chuàng)造出流動而充滿光影變化的視覺效果,畫中的紅色光影如同藝術家無限遐想的宇宙空間。
此次特別呈現(xiàn)法國藝術家克洛德·萊蘭(ClaudeLalanne,1924—2019)的雕塑作品《中號蘋果(綠色)》(2006),以及一套來自藝術家本人舊藏的馬克·夏加爾(MarcChagall,1887—1985)6件珍貴紙本作品界。
二十一世紀日間拍賣
第二場日間拍賣著重探索國際知名及新晉藝術家重要作品,體現(xiàn)出具有國際視野的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與活力。草間彌生創(chuàng)作于1981年、頗具開創(chuàng)性的作品《帽子》,以及奈良美智(1959—)繪制于1996年并有著濃厚漫畫風格的《無題》,尤為吸引目光。此外,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1928—1987)、克麗絲汀·嬡珠(ChristineAyTjoe,1973—)、王俊杰(1984—2019)等藝術家作品上拍,彰顯當代藝術豐富多元的面貌,反映出藝術家們對時代與社會的敏銳洞察。
菲利普·達馬斯珍藏專場
本次春拍季,佳士得香港特別呈現(xiàn)菲利普·達馬斯(PhilippeDarmas)的珍藏,拍品涵蓋了越南及東南亞藝術的精髓,也展現(xiàn)了佳士得香港對東南亞地區(qū)藝術發(fā)展的關注。
在亞洲生活多年的菲利普·達馬斯,除了是一位金融界的資深人士,也是一位對亞洲藝術與文化充滿熱情的收藏家。他通過收藏深入探索越南和東南亞地區(qū)的文化。其收藏的每件作品背后都蘊藏著對藝術與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熱愛,反映出他不凡的藝術鑒賞力。此次專場時值印度支那美術學院(écoledesBeaux-Artsdel'Indochine)百年華誕,特別呈現(xiàn)阿爾伯特·塞扎爾(AlbertSaizes)、約瑟夫·恩桂波提(JosephInguimberty,1896—1971)、維特·塔迪(VictorTardieu,1870—1937)、梅忠恕(1906—1980)、阮嘉智(1908—1993)等大師的系列杰作,意義非凡。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4月3日,佳士得于上海外灘空間舉行晚間拍賣,延續(xù)香港藝術月的精彩,重點呈現(xiàn)趙無極“甲骨文時期”的珍罕佳作《Zitterlein》以及朱德群、白發(fā)一雄等大師經(jīng)典,以及陳可(1978年—)、賈藹力(1979—)、喬治·德·奇里科(GiorgiodeChirico,1888—1978)、勞爾·杜菲(RaoulDufy,1877—1953)等名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