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家致力于通過共享體驗連接藝術與觀眾的博物館,“純金”(SolidGold)展覽啟發(fā)觀眾探索自身世界中未曾發(fā)現(xiàn)的美。展覽帶領觀眾穿越有關黃金的多重世界,感受它充滿歡樂又令人深思的歷史,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璀璨的表達。
——馬修·約科博斯基(MatthewYokobosky)布魯克林博物館高級策展人
從古埃及的宗教圣物到現(xiàn)代高級定制服裝,從家居裝飾到街頭嘻哈文化,黃金在人類文化和生活中熠熠生輝。為了紀念成立200周年,布魯克林博物館聯(lián)合美國銀行及迪奧品牌呈現(xiàn)重磅展覽——“純金”(SolidGold),全方位展現(xiàn)黃金跨越時空的永恒魅力。
黃金,這種充滿光芒的材質,自古以來就象征權力、財富、榮耀。它的迷人光澤點亮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激發(fā)了無數藝術家和工匠的靈感。本次展覽從多維視角出發(fā),通過8個主題展區(qū),將黃金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全景式地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以耀眼的視覺效果與文化深度相結合,帶領觀眾穿梭于不同時間與文明之間,開啟一段金光閃耀的探索之旅。
不朽的象征
展覽以黃金的古代起源為開端,展示布魯克林博物館精選的古代黃金珍品,帶領觀眾進入恢宏的歷史敘事。開場展廳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古埃及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40年)的大型石棺蓋板,百年來首次公開展出,意義非凡。此外,“布魯克林寶藏”(BrooklynHoard)也令人嘆為觀止,180多件希臘化時期(約公元前323—前146年)的黃金物品展現(xiàn)了地中海文明對黃金工藝的極致追求。從精致的古代珠寶,到象征力量與地位的鎖子甲,每一件展品都詮釋了黃金象征權力、財富與永恒的文化地位。
光輝與反思
當代藝術家們以全新的視角,為黃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與意義。扎迪克·扎迪基安(ZadikZadikian)的裝置雕塑《通往九的道路》,由1000多根鍍金條組成一面引人注目的“金條墻”。來自馬克·奎因(MarcQuinn)的雕塑《塞壬》(Siren)以18K金打造模特凱特·摩絲(KateMoss)的形象,將黃金材質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展現(xiàn)了對偶像崇拜的思考。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Kentridge)1991年的動畫影片《礦井》揭示了黃金開采背后的復雜現(xiàn)實——環(huán)境遭受的破壞、社會分配的不平等,為展覽增添深刻的反思維度。
身份與自我表達
黃金在時尚領域的表現(xiàn)力無與倫比。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展覽對古埃及文化的當代解讀,傳奇女演員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Taylor)在1963年的電影《埃及艷后》中佩戴的項鏈,與紐約先鋒品牌TheBlonds的“埃及迪斯科”系列禮服并列展出。這些作品既保留了歷史的厚重感,又煥發(fā)出屬于那個好萊塢時代的先鋒精神。
此外,展覽對嘻哈文化中的黃金飾品進行了有趣的探討,例如說唱歌手經常佩戴的“古巴鏈”與金牙套,是美國街頭文化中身份與力量的象征。展覽將這些嘻哈風格的黃金飾品與公元1000年左右的巴拿馬黃金面具并置展示,形成一種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對話,揭示了黃金在不同背景下的多樣化表達。
技術與藝術結合
黃金卓越的延展性使其成為藝術家與工匠的理想材料。展覽追溯黃金工藝從古代呂底亞(Lydia)的金幣到20世紀現(xiàn)代技術的演進。標志性展品包括由設計師馬克·博昂(MarcBohan)于1962年在任迪奧設計總監(jiān)時的經典設計“AladinEnsemble”。這件高級定制作品以含有56%黃金的面料制作,卻依舊輕薄如絲。而出自巴黎世家設計總監(jiān)德姆納·格瓦薩利亞(DemnaGvasalia)之手的2020年春夏高定禮裙,采用100%皺紋紙感金屬聚酯纖維,創(chuàng)意演繹穿“金”上身的當代靈感。
普世榮耀與成就
展覽的最后一部分以“榮耀的象征”為主題,探討黃金的普世意義。從古希臘的金月桂冠到奧斯卡金像獎和格萊美獎,黃金見證了人類對成功與夢想的追求。展覽尾聲以teamLab團隊打造的沉浸式數字藝術作品收官,用金色波浪象征黃金在人類文明中的永恒生命力,為觀眾帶來了極具震撼力的視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