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巴塞爾不只是一個展會,而是一個重要時段。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
2025年3月26日—30日,由瑞銀集團(UBS)擔任全球首席合作伙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盛大開幕,作為藝術界的年度盛事,巴塞爾香港不僅引領亞洲的藝術發展趨勢,更是匯聚全球藝術力量的文化集合點。
今年的展會吸引了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240家畫廊參展,其中23家為首次參展,半數參展畫廊來自亞太地區,凸顯了巴塞爾藝術展作為重要平臺,持續致力于推動當代藝術在亞洲的蓬勃發展。其中32家畫廊在香港設有展覽空間,則充分展現了巴塞爾這一國際平臺與城市聯動的“在地性”。同期舉行的一系列豐富場內外活動,也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文化樞紐的核心地位。
重新定位藝術與文化的凝聚力
“香港巴塞爾不只是一個展會,而是一個重要時段,”展會總監樂思洋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能一次性關注眾多亞洲和大中華地區的藝文活動。我們的目標是作為一個藝術的集合點,這也要求我們每年都推出新的內容,帶給大家不僅是新的觀展體驗,更是凝聚力——把新老朋友凝聚在一起?!?/p>
今年,巴塞爾香港的策展方向圍繞“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在全球藝術生態不斷變動的背景下,巴塞爾希望為亞洲藝術機構、藝術工作者及業界提供一個重新定位的平臺?;谶@一新方向,2025年的香港巴塞爾在策展上更加注重合作,特別是與藝術機構的深入合作,促進藝術家、策展人借助巴塞爾平臺形成更緊密的聯系。
這種“凝聚力”更體現在與香港M+及大館(TaiKwun)等機構的深度合作。今年,香港巴塞爾與M+共同邀請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創作影像作品《戲夜尋謎》,將于3月22日起連續3個月,每晚在M+幕墻展出。
此外,展會還全新推出獎項“美高梅藝術探新獎”(MGMDiscoveriesArtPrize),旨在支持新生代藝術家的發展,目前已公布入圍藝術家名單及國際專家評審團陣容。
畫廊陣容國際視野與亞洲視角并存
本屆巴塞爾香港展會的核心展區“藝廊薈萃”(Galleries),匯集了眾多知名和藍籌畫廊,包括來自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泰國、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的新興、中型和藍籌畫廊,涵蓋了來自迪拜的LawrieShabibi、來自香港的Rossiamp;Rossi、來自博洛尼亞的P420和來自倫敦的Ronchini畫廊。
/Insights/亞洲視野展區
呈獻由亞洲及亞太地區藝術家精心策劃的藝術項目,展示極具歷史意義的亞洲攝影作品。參展藝廊包括弗勞爾斯畫廊(FlowersGallery)(倫敦、香港)、亞紀畫廊(EachModern)(臺北)、TakuroSomeyaContemporaryArt(東京)、YutakaKikutakeGallery(東京)和TheDrawingRoom(馬尼拉)。
/Discoveries/藝術探新展區
聚焦新興藝術家,吸引來自北京、普里什蒂納等多個地區的22間參展藝廊。22家新晉參展畫廊遍布各個展區。
場內外公眾項目自然與科技的交織
本屆香港巴塞爾還將推出豐富的場內外公眾項目,包括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光映現場”(Film)、“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Conversations)及“藝群匯集”(ExchangeCircle)。巴塞爾藝術商店(ArtBaselShop)也將首次亮相香港,精選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產品,傳遞和延續巴塞爾藝術展的體驗。
/Encounters/藝聚空間
由策展人艾莉克西·格拉斯·坎托爾(AlexieGlass-Kantor)策劃,以“AstheWorldTurns”(世界在轉動)為主題,分4個展區呈現18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其中超過一半是為本屆展會特別創作的全新作品。作品主題涵蓋數字藝術、設計與建筑、紡織、自然以及人際互動等領域。
/Passage/
本展區展出已故菲律賓裔美國藝術家帕西妲·阿巴德(PacitaAbad)的3幅宏偉畫作,展現她對全球南方圖像與藝術技法的大膽探索,由Silverlens藝廊和TinaKim藝廊聯合呈現。“Alteration”展區則呈現香港藝術家何恩懷的30件黃銅雕塑系列。他以現代主義視覺語言為靈感,創造出充滿趣味的視覺謎題,作品由PropertyHoldingsDevelopmentGroup(PHDGroup)呈現。
/Charge/
展區將帶來常駐東京的藝術家陸揚的新作。她通過搭建快閃店,售賣由數字人DOKU創作的藝術品,作品由德薩畫廊和COMA呈現。而在“TheReturn”展區,瓦吉科·恰齊亞尼(VajikoChachkhiani)的作品探討移民與遷徙的永恒循環,反思“我們與他者”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系如何塑造人類歷史,作品由SCAITheBathhouse呈現。
策展角落橫跨時間的對話
本屆展會的主題展覽數量達到36個,創下歷屆之最。這些展覽特別關注亞太地區的當代藝術與歷史藝術,匯聚了21位亞太藝術家和15位來自其他地區的藝術家作品,展現了橫跨時間與文化的深刻對話。
P.P.O.W藝廊將呈現已故美國藝術家黃馬鼎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20世紀70年代初在舊金山灣區創作的寫意陶瓷與繪畫作品。墨齋畫廊將帶來劉丹、李津和楊詰蒼等藝術家的水墨畫群展,展現水墨媒介的多元表達。維伍德畫廊將展出美國藝術家安·萊達·夏皮羅(AnnLedaShapiro)的具象水彩系列,探索生命系統與身心圖景的復雜性。10號贊善里畫廊將呈現已故越南藝術先驅武民新的紙板雕塑與繪畫,探討服裝作為鎧甲的象征意義。
東京畫廊+BTAP將展示日本藝術家近藤高弘運用專利技術“銀滴彩”創作的陶瓷作品,捕捉水的變幻之美。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將帶來常駐紐約的藝術家裴彥清的新作,他以靛藍色調描繪夢境般的場景,展現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厚影響。
這一板塊還邀請到藝術文化界的領軍人物,議題涵蓋從東南亞藝術贊助體系的演變到藝術家與人工智能的合作,以及銳舞文化如何成為藝術表達等多樣化的主題。
藝術三月,香港文化機構聯動
由香港獨立藝術機構ParaSite策劃的“光映現場”單元以“InSpace,It’sAlwaysNight”(在宇宙中,總是黑夜)為主題,呈現了30位藝術家的影像作品。這些作品圍繞生態、技術與人類生存狀態展開探索,為觀眾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展會期間,香港M+將呈獻多個重磅展覽:“畢加索:與亞洲對話”“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森村泰昌與辛蒂·雪曼:變裝化身”“傅丹創意現場:野口勇的‘光’”等重磅展覽。同期大館推出“艾莉斯亞·夸德:彼托邦”“胡曉媛:異路”“梅芙·布倫南:物方志”展覽,香港藝術館則帶來“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感知之維──萬物與自我的多重探索”等展覽。
正如展會總監樂思洋所言,香港巴塞爾不只是一場藝術展會,更是一個重要的時段——在這里,藝術的力量跨越地域與時間,鏈接過去與未來,凝聚全球與本土。2025年的香港巴塞爾,將繼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的藝術表達,為全球注入藝術的靈感與活力,也讓我們在香港共同見證藝術如何點亮生活、鏈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