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孕育的獨特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要從自身做起,從當下做起,從細微處做起,以心血與汗水鑄就紅色文化軟實力。統編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課文,作為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這些課程資源的教育價值,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微項目學習具備簡而精的特質,結合教材中的紅色資源,選取切入點小、耗時少、易操作的微項目展開研習,可極大激發學生興趣,收獲良好學習成效。下文將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探究紅色文化教學的微項目學習路徑。
一、挖掘紅色底蘊,構建多維認知
紅色文化作品中的故事多生于革命戰爭時期,與當下和平年代相距久遠,小學生因缺乏相應生活經歷,在閱讀此類作品時易產生理解障礙。開展微項目學習,指導學生課前搜集、整理課文相關背景信息,明晰故事全貌,有助于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與作品達成情感共鳴。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小英雄雨來(節選)》一文描繪了抗日戰爭時期,十二歲的雨來掩護李大叔,與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該故事距今已八十余載,文中諸多詞匯如“鬼子”“掃蕩”“地洞”“夜校”“交通員”等,在當今日常生活中已較少出現,卻承載著往昔烽火歲月的記憶。若學生不明白這些詞匯背后含義,便難以融入文本構建的世界,體悟故事的驚心動魄以及雨來的機智勇敢。那么,通過何種探究途徑搜尋、整理與課文相關的背景信息?又有哪些相關歷史背景知識?掌握這些知識對理解課文內容有何幫助?為助力學生真切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教師組織開展“我是紅色經典探索者”微項目活動,引導學生借助微項目學習搜索與《小英雄雨來》相關的知識,厘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具體實施時,將學生劃分為四人小組,由組長負責統籌小組成員學習任務。首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標記閱讀過程中的疑惑之處,如抗日戰爭起止時間、鬼子掃蕩的行為特征、地洞的功能用途等。組長匯總并分類整理問題后,分發給組員,由組員自行探尋答案。部分學生前往學校圖書館,查閱歷史傳記、兒童抗戰故事集、地方抗戰史料等,尋覓雨來家鄉河北省冀東地區的抗戰背景、兒童團作用以及百姓生活細節資料,摘抄時詳細標注書名、作者、頁碼,便于后續整理引用;部分學生在家長協助下,上網檢索“小英雄雨來”“抗日戰爭冀東地區”等關鍵詞,下載圖片、文字資料,并留存網頁鏈接;還有的學生采訪長輩,圍繞長輩經歷或聽聞的抗戰故事展開交流,運用錄音、攝像設備記錄珍貴的口述資料。信息收集完畢后,小組成員聚集在一起整理資料,共同分享各自發現的最具價值信息,繼而以“抗日戰爭背景概述”“冀東地區抗戰特色”“兒童團在抗戰中的貢獻”“文中詞匯詳解”等為主題進行分類,并動手制作資料卡片。卡片正面注明資料標題、來源,背面詳述內容摘要。例如,一張關于“夜校”的資料卡片,正面書寫“夜校—抗戰時期的教育火種,來源于《冀東抗戰史料選編》”,背面記錄“夜校是當時為普及百姓識字學文化,同步宣傳抗日思想所設立,多由教師、進步青年義務授課,授課時間定于夜晚,既不耽擱百姓日間勞作,又能傳播知識、凝聚人心”制成的卡片依類別整理成冊,方便查閱。
通過開展微項目學習活動,學生們系統搜集整理了豐富的課文相關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英雄雨來》的創作背景和歷史脈絡,更在主動探究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紅色精神的熏陶,使紅色文化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二 創設故事情境,探究深層含義
微項目學習以其小而精的獨特魅力深受學生青睞。在紅色文化學習課堂上,創設富有活力的學習情境,可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探究空間,充分激發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通過整體性、進階性活動研讀課文,深度剖析紅色文化的深層內涵,提升紅色文化學習的效率與深度。
結合單元人文主題“成長”,引導學生探尋雨來的成長軌跡,體悟紅色精神,培養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愛國情懷,將紅色文化內化為成長動力。《小英雄雨來(節選)》篇幅較長,包含六個獨立的小故事。學生快速提取文中關鍵信息后,為課文擬定了六個小標題:雨來游泳本領高、雨來上夜校念書、雨來掩護李大叔、雨來智勇斗鬼子、河沿槍響眾人驚、雨來脫險顯機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課題提出疑問:雨來是如何成為小英雄的?在課堂上,通過開展“我是紅色經典講述員”微項目學習,深人剖析雨來在不同階段的經歷及其面對困境時的果敢抉擇,探究其成長軌跡,體察其思想覺悟,真切感受英雄成長背后的艱辛與偉大。
鑒于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可采用分層任務設計策略。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布置梳理故事脈絡的基礎任務:依據先前概括的六個小標題,運用思維導圖將雨來的成長經歷可視化呈現。學生在此過程中初步熟悉故事,理解成長基本脈絡,剖析故事間邏輯關聯,加深對雨來成長的認知。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安排拓展任務,引導其從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維度探討雨來成長故事蘊含的深層意義,如查找詳細角色分析資料、相關歷史背景解讀視頻等,助力其深化對角色的理解。針對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挑選文中印象深刻的片段,如“雨來面對鬼子審問”場景進行角色扮演。為精準反映人物心理特征,學生需仔細研讀文本,揣摩角色神態、動作、想法,在課堂上生動演繹,直觀體會雨來成長過程中遭遇的艱難險阻及其展現的非凡勇氣。隨后舉辦“成長感悟分享沙龍”,學生踴躍分享學習所思所感。有的學生感慨雨來在夜校所學愛國知識對其成長的指引意義非凡;有的對雨來在鬼子威逼下堅貞不屈的頑強意志深表欽佩;有的結合自身成長小困境,探討如何從雨來精神中汲取克服困難的力量。教師適時引導點評,推動學生將雨來的成長感悟轉化為自身成長動力。最后開展“紅色故事情景重現”活動,學生化身小小講解員,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向全班講述雨來的故事。教師與其他學生從講述流暢度、情感投入、成長主題挖掘深度等方面予以簡要點評,讓雨來形象在講述中熠熠生輝,也讓學生在講述過程中實現自身成長的再度升華。
借助微項目學習,學生全身心沉浸于特定情境,仿若置身戰火紛飛的紅色歲月,深度探究紅色文化蘊含的思想價值;探索過程中,依據自身學習能力完成相應任務,確保全員參與,使紅色文化真正融入血脈,化作滋養成長的精神力量。
三、創新活動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微項目學習能夠發揮跨學科優勢,為學生開拓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多學科參與打破傳統單一的學習模式,令紅色文化傳承不再囿于語文學科,多樣活動如同百川匯聚成浩瀚知識海洋,賦予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契機,促使學生踴躍參與活動,收獲多樣化學習成果。
《小英雄雨來(節選)》源自同名長篇小說,學生學完課文后,對雨來故事萌生進一步閱讀興致,這恰是篇本聯讀的良好時機。教師適時向學生推薦管樺原著,并以此開展微項目學習“我是紅色文化傳承人”,通過多元活動,助力學生了解更多紅色文化,以學習成果彰顯學習收獲。教師首先依據學生興趣特長、知識儲備及小組合作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為各小組量身定制項目任務,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開啟精彩的紅色文化探索之旅。
“再現紅色經典形象”小組:以《小英雄雨來》原著為藍本,深入研讀,捕捉雨來外貌、動作、神態特征,運用繪畫技巧勾勒雨來機靈俏皮模樣與各類場景;擅長手工的學生利用超輕黏土、卡紙等材料,制作立體雨來形象,搭配書中描繪的蘆葦蕩、還鄉河場景,還原故事發生的真實情境;熱衷表演的學生反復揣摩雨來性格特點,通過課本劇形式鮮活展現雨來英雄形象,讓觀眾跨越時空領略其風采。
“探究紅色文化影響”小組:廣泛查閱資料、研讀原著,探究紅色文化在戰火紛飛年代對鼓舞軍民士氣、凝聚民族力量的巨大作用,及其對當下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愛國情懷的深遠意義。他們精心整理搜集資料,將珍貴歷史照片、詳實數據圖表、抗日戰爭小故事等制作成圖文并茂的紅色小報,展示紅色文化的磅礴力量。
“傳承紅色人物大志”小組:學生走出教室,采訪身邊長輩,了解和平年代普通人在工作、學習中默默奉獻、迎難而上、傳承英雄革命精神的事例。基于此,小組成員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個人成長計劃,有的立志刻苦鉆研學習、攻克難題,像雨來一樣勇敢迎接挑戰;有的計劃積極投身志愿服務,為社會貢獻力量,傳承紅色基因。最后,以主題演講、制作個人成長手冊等形式和全班分享,用激昂話語、真摯文字傳遞紅色精神,點燃學生心中的紅色火焰。
活動中,學生學習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例如,將“再現紅色經典形象”小組制作的小報、手工實物模型照片張貼于教室墻壁、學校宣傳欄或推送至學校公眾號,供師生欣賞交流,使雨來故事在校園廣為傳頌;“探究紅色文化影響”小組用醒目圖表呈現冀東抗日根據地歷史變遷,列舉紅色文化激勵后人奮進的案例,闡釋其深遠影響,仿若開啟一扇連通歷史與未來的窗口;“傳承紅色人物大志”小組發布收集的英雄人物成長故事及成員成長計劃,以榜樣力量激勵更多同學前行。最后,在音樂老師指導下,學生精心編排紅色歌曲聯唱節目,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旋律激昂,歌詞充滿力量,與雨來英勇抗爭精神相得益彰。學生演唱時全身心投人,用嗪亮歌聲抒發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將英雄不屈精神融入歌聲,在學校文藝會演、主題班會等場合表演,營造濃厚熱烈的紅色氛圍,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受紅色文化魅力,傳承紅色基因。
緊扣教材紅色文化內涵,微項目學習充分考量學生學習特性,設計多樣化、個性化活動,將學習空間拓展至課外,并通過多種方式展示學習成果。這種立體化展示不僅全方位呈現學習收獲,還能激發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力,拓寬學習邊界,增強學習自信。
綜上,運用微項目學習開展紅色文化教學意義深遠。相較于傳統單向灌輸模式,微項目學習以項目驅動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契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激發學習內驅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探索中構建完備知識體系,強化紅色文化傳承實效。如此一來,紅色文化煥發出全新活力。學生在沉浸式學習情境中近距離感受紅色歷史,真切感受先輩精神偉力,通過紅色文化具象化呈現,直擊內心,引發強烈情感共鳴,促使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有效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立項課題“基于紅色課文的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QJY202412067)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花.淺析如何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名師在線,2024(32):22-24.
[2]劉巖.淺析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及路徑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4(15):151-153.
[3]金賢芬,胡久慧.基于“微項目學習”的革命文化內容教學實踐探索[J].小學語文教師,2024(0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