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翱鐚W科學習”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呈現,凸顯了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是強調學科實踐的重要表征。所謂學科實踐,指的是“學科專業共同體懷著共享的愿景與價值觀,運用該學科的概念、思想與工具,整合心理過程與操控技能,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的一套典型做法”,它為學科育人方式變革指明了新方向。
一、實踐智慧:素養導向下語文跨學科學習題中之義
(一)語文實踐與跨學科語文實踐
不同學科有其獨特的、基于學科性質的實踐,它們相互獨立又互相交叉、融合,體現了學科探究與知識學習的聯動共生,突出了從“知識傳遞”到“知識建構”的素養追求。語文實踐以語文課程目標、內容為綱,旨在通過語文的方式“以文化人”,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跨學科語文實踐立足語文學科,用跨學科方法整合其他學科的資源,實現學科間觀念、思維、方法的貫通,促進不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實踐智慧與核心素養
一般來說,“實踐智慧”以創新思想為前提,以行動為觀測對象,以在具體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為結果導向,強調在個人與社會利益共生關系的感知中獲得內驅力,這是人的內在精神與外部世界相連的集中體現。實際上,它與素養導向下的語文跨學科學習同向、同核。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和關鍵能力,“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在當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語境下就是激勵學生“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創造著成長”。聚焦實踐智慧,有助于跨學科學習從理念走向實踐落地。
二、聚焦實踐智慧,明確跨學科語文實踐的展開邏輯
實踐智慧基于學科立場,強調在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探究、知識的遷移運用、思維的創新創造,使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成為“探究創造的副產品”。實踐智慧的發展是學生認識完整世界、參與真實生活、解決復雜問題的追求。
(一)主題關聯:實現學習內容的結構化
1.關聯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跨學科語文實踐一定要關聯學生已經掌握的學科知識、概念、思維、方法,尋求不同學科之間的意義聯結,協同組織學習內容。例如古詩文教學,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選取恰當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誦,音樂的選擇取決于學生對詩詞感情基調等具體知識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字理解、畫面想象、韻律把握的創意表達程度。該學習任務融審美鑒賞、情感體驗、創作背景探究等為一體,最終指向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度理解。
2.關聯素養
語文跨學科學習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應創設與真實世界相關聯的語文學習任務,貫通學科學習、現實世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指向學科素養與學習方式的共同提升。這樣,學生的跨學科語文實踐不再局限于某一學科,而要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方法,實現綜合育人。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大自然的秘密”這一單元為例,無論是關于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水”的科學知識,還是不同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本小故事、變身小圖示、科學小報告等多種形式創意呈現。
(二)任務內驅:重視學習方式的實踐化
沒有內驅力的實踐是無法產生實踐智慧的。教師可以通過主題情境化,引出真問題,設計具有內驅力的任務鏈,引導學生在跨學科語文實踐中發展核心素養。
1.主題情境化
知識源于并應用于具體情境,情境化主題是抽象知識與實際運用的橋梁,能密切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強化知識遷移及問題解決的生活經驗。學生在不同學科學習的知識看似獨立卻相互關聯,需要教師提煉主題,聯系實際創設情境,加以整合。情境真實度取決于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聯程度??鐚W科學習特別強調基于現實話題的探究式學習,旨在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在第二學段的跨學科學習內容中,新課標中就建議選擇學生自己發現和思考的問題進行調查研討,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例如,“消失的課間十分鐘”這一話題,是學生自己發現和思考的現實話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觀察、統計、訪談、多渠道查找資料等方法調查研究“課間十分鐘”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根據地提出合理建議,嘗試解決問題。這樣,情境化主題既直面學生生活,又指向實際問題的解決。
2.任務實踐化
有了情境化主題,學生不一定能實現知識的聯系和運用,還需要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內部及學科間知識的關聯框架,正確把握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如果學生習得的知識、掌握的技能、獲得的方法策略無法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往往是因為缺乏對知識框架的主動建構,沒有在學習內容、個體經驗、真實生活之間真正建立聯系。突破這一難題的關鍵就在于任務的實踐化,即學習任務的設計要引導學生從“惰性知識”的被動接收轉變成自驅型的主動建構和現實運用。如果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能基于學生的興趣點,聯結課堂內外,貫通不同學科,將更有助于學生產生自驅型任務鏈,促進實踐智慧的持續發展。
例如,四年級下冊選編了《墨梅》這首古詩。梅花是南京的市花,作為在南京這座城市生活、學習的學生,梅花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此外,新課標在第二學段的跨學科學習內容中也有相關建議:“探尋日常生活中龍鳳、松竹梅蘭等中華意象,積極參加學校、社區舉辦的文化主題活動?!笨梢詮恼w上設計三個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學習任務:
任務一“由詩及人初品梅”。學生借助教材學習古詩《墨梅》,并在此基礎上群文閱讀其他有關“梅”的詩文。學生在識字、閱讀、鑒賞等實踐活動中初步體悟梅花所象征的君子品格,感受托物言志的表達效果。
任務二“深度調查再探梅”。梅花為什么能成為南京的市花?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南京市民對梅花了解多少,了解到什么程度?這些話題無不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展開真實的深度調查就成為學生自發自主的探究行為。學生通過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統計等多種方式獲得豐富的資料,并加以梳理整合,得出結論,形成簡單的研究報告。該任務兼顧了不同學科的方法、策略,學生的實踐智慧也在任務中不斷增長。
任務三“創意表達慧展梅”。基于詩文中對梅花品格的感悟、調查中對不同群體的梅花情結探究,梅花在學生心目中已經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意蘊。作為南京的市花,“梅花”元素在南京城也隨處可見,學生可以大膽借鑒、自主創作,借助音樂、詩詞、刺繡、手工、繪畫等多種載體,通過講述、文字、演示文稿等不同媒介創意展示自己對梅花的獨特理解或感受。
如此一來,跨學科學習沿著具有內驅力的任務鏈持續延伸。發展創造才能完成的任務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跨學科思維、方法,在不同學科知識間靈活切換,處處閃耀著實踐智慧的光芒。
三、聚焦實踐智慧,評估跨學科語文實踐的行動效果
聚焦實踐智慧的跨學科語文實踐評價要遵循“發展性”原則,依托課程內容,緊扣核心素養,對學習過程、學業成就加以評估。評價的標準是學生實踐的“過程”而非“結果”,是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而非教師提前設定的要求。
(一)創建實踐智慧產出的“復盤式成長坐標”
新課標關于“跨學科學習”的評價有明確建議,主要以學生在各類探究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活動過程中完成的方案、調研報告等學習成果為依據。具有個性化、創造性的學習實踐成果就是評估學生實踐效果的有力證明??梢越o學生創建一個體現實踐智慧產出的“作品庫”,通過復盤跨學科語文實踐的整個過程,將全程評價細化到實踐的各個環節,以評估跨學科學習的實際效果,積累下來,逐年匯集成庫,縱向貫通,尤其是在學段銜接的關鍵期重點評估。這樣,“評價”不再是單一的作品或結論,而是學生素養不斷提升的“成長坐標”。
體現實踐智慧產出的“復盤式成長坐標”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工具,有助于學生全面、科學地復盤自己的學科實踐,既觀照學科之間、個體與生活、知識等在學科實踐中的各種連接點,又從知識、能力等不同維度審視、評估自身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現水平等。復盤的過程就是評價的過程,更是學生實踐智慧生長的過程。以調查研究“課間十分鐘”為例,學生在復盤“調研計劃表”時,對調研方法、行動計劃、組員分工等進行評估,掌握制訂調研計劃的方法策略并能合理運用,體現實踐智慧的持續轉化。
(二)關注實踐智慧產出的“持續源動力”
語文跨學科學習基于兒童立場,通過變革學生的學習內容、結構、方式,提升其核心素養。而在實踐過程中,跨學科語文實踐能否產出實踐智慧往往取決于教師的跨學科素養??梢哉f,教師在開展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聚焦實踐智慧來確定學習的目標、推進實踐的有效開展、評估實踐的行動效果,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否具備產出實踐智慧的“持續動力”,是評估跨學科學習的可靠依據。所以,聚焦實踐智慧,評估跨學科語文實踐的行動效果,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程”,也要重視評價教師的“教程”。
首先,評估教師關于跨學科學習的“頂層設計”是否體現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根本轉向。具體來說,教師的實踐智慧表現為立足學科理解、緊扣新課標精神、基于教材整合多方資源,從整體上進行專業化的設計與規劃;探尋學科間的交匯點,轉化為情境化主題,引出真問題的探究;聚焦主題,明確學習目標,以終為始設計學習任務、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科實踐中發展核心素養。
其次,評估教師實施跨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動態調整與引導能力。學生在跨學科語文實踐中的“作品庫”一般都體現多種評價方式、包含多樣評價結果、覆蓋多元評價主體;同時貫通而完整地記錄了學生在不同學段的學習表現及實踐成果,形成學生的持續性“成長坐標”,有助于教師基于上一學段的整體分析、審視,動態調整并完善下一學段跨學科設計方案,這也是實踐智慧產出的必要保障。
綜上所述,聚焦實踐智慧的語文跨學科學習,是素養導向下育人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未來,應持續深化對實踐智慧的探索與運用,不斷優化語文跨學科學習的各個環節,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偉.如何理解“語文實踐”—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2(06):1-6.
[2]崔允.學科實踐:學科育人方式變革的新方向[J].人民教育,2022(09):30-32.
[3]劉艷.核心素養導向的學科實踐及其現實規約[J].中小學班主任,202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