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育人以學科知識為根基,著重挖掘學科內部潛藏的教育價值,借由學科教學活動落實育人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著重指出,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系”“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由此可見,充分釋放數學學科的育人潛能,推動數學學科課程思政建設,已然成為數學育人模式的主要方向。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具身學習是認知主體充分整合自然環境和自身生理資源,促進知識建構發生的過程,即促使身體與認知對象、環境發生有效互動并達到動態平衡的過程。而數學思維恰似連接數學知識內化與數學核心能力塑造的橋梁。故而,依憑具身學習推動數學思維發展,是構成數學學科育人的核心要旨。
盲校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階段,受視力障礙制約,其思維能力與經驗積累相對受限。在此情形下,具身學習是學生積累經驗、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而數學學科思維基于學科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注重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建模的思維及行動方式,具象表現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本文以盲校小學數學五年級“擲一擲”課程為例,淺探新課標指導下指向學科育人的盲校數學教學路徑。
一 、盲校小學數學學科育人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情適配
本班共有7名學生,其中低視力學生2人,全盲學生5人。多數學生數學學習根基尚佳,課堂參與積極性頗高,然而受視力障礙掣肘,動手操作能力稍顯薄弱。班級內存在3名學習困難學生,其中1名全盲生數學基礎極為薄弱,尚處于盲文與珠算學習初始階段;1名低視力生智力水平偏低,對所學內容理解困難;另1名低視力生因長期不良學習習慣影響,數學基礎較差。鑒于此,在組織分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以及“低視力生與全盲生協同搭配”的原則,將全班劃分為2個學習小組。
前期測評發現,從知識與經驗維度而言,多數學生已精準掌握簡單隨機現象的特點,能夠清晰區分確定事件與隨機事件,且能詳盡列舉簡單隨機現象所有潛在結果,為本次課程學習筑牢根基;此外,學生已具備認識骰子、協同開展統計活動的實踐經驗,為深度挖掘本節課數學育人價值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內容契合
“擲一擲”屬于盲校小學“統計與概率”領域中“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知識板塊。無論是《盲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還是新課標,均對其提出一致學習要求:能夠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通過試驗、游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其概率是有大小的,能陳述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進行交流。
橫向比對盲校新舊版教材可見,教材均精心設計“同時擲兩個骰子”的師生游戲競賽主題活動,引領學生歷經猜想、實驗、驗證等環節,鞏固“組合”知識,深度探究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規律,體悟偶然性背后隱藏的必然性,為后續概率知識學習鋪就基石。縱向剖析,結合教材前后各單元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學完“排列組合”與“可能性”知識模塊后,精心打造的一場以游戲形式深度探究可能性大小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學科育人立意的盲校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針對五年級“擲一擲”課程,教師應從“知識本位”向“育人本位”轉型,由“學科教學”大步邁向“學科育人”,全力構建實踐型全新育人模式。具體而言,將“陳述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進行交流”設定為教學目標,把“探尋隨機現象可能性背后潛藏的統計規律”確立為數學思維發展向標,引領盲生全程參與知識的孕育、生長與應用過程,使其在具身學習中收獲活動經驗,培養數學思維,達成從學科教學向學科育人的轉型升級,實現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一,切實彰顯數學學科別具一格的育人價值。
(一)深度挖掘學科育人元素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教育使命絕非局限于知識傳授,而是在于精心培育數學思維,全方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強化數學學科的育人性,既是育人模式革新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時代邁向教育強國的戰略抉擇。因而,教師理應立足學科育人視角,深度挖掘貼近盲生生活實際、能夠充分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真切領略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價值。
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務必具備敏銳的學科育人意識與高度的行動自覺,將五年級盲生數學學習的特性與真實學情緊密結合,深度剖析教學內容中蘊含的育人要素,大力弘揚育人精神,持續強化育人規范,穩步提升教學水平。譬如在課程導入階段,可精心組織“教師搖骰子,學生聽聲辨物”“男生、女生擲骰子明晰規則”等趣味游戲,在有效彌補視力缺陷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可能性相等時游戲才公平”的認知經驗,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穩固基礎。
(二)巧妙設計合作探究活動
數學教學務必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錨定契合學情的學習目標,甄選適配的學習方法,精心創設兼具基礎性與生長性的核心問題與學習活動,助推學生在自主思索與合作交流中,全方位提升猜想、驗證、推理、歸納等數學思維能力。
在本節課中,教師匠心設計了諸如認識點數和、協同擲一擲、揭開游戲奧秘、設計公平游戲規則等環環相扣的學習活動,組織學生在聽一聽、猜一猜、擲一擲、想一想、寫一寫、議一議等多元化具身學習項目體驗中,逐步積累點數和不同的組合情形,穩步引導盲生思維向縱深拓展,為深度探究擲骰子游戲背后的數學本質筑牢根基。
在“認識兩個骰子的點數和”教學環節,教師拋出核心數學問題“同時擲兩個骰子,獲取兩個數,點數和可能是多少”,引導學生緊密結合已有知識與生活閱歷,通過“點數和可能是1嗎”“點數和可能是13嗎”兩個遞進式追問,快速鎖定點數和的取值范圍,激發盲生的數學思維活力,引導其深入思考“如何思考”“為何這般思考”,助力學生理解同伴思維路徑,反思自身不足,及時調整思維方向,有效降低思維的盲目性與盲從性,逐步學會邏輯縝密地思考。
學生合作探究活動是積累活動經驗、揭開游戲奧秘的關鍵依托。教師依據班級學生學情,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秉持“先扶后放”策略,先行設計角色扮演擲一擲操作活動,助力盲生明晰游戲規則,熟練掌握實驗與記錄方法,強化思維規范性,進而引導學生有條不紊地開展實驗,并有理有據地作出判斷,助力盲生學會運用科學實驗方法記錄數據、開展驗證、提煉結論;在此基礎上,有序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實驗,讓學生在具身操作過程中,積累“點數和5\~9出現概率較大”的活動經驗,運用數學規范語言精準表述實驗流程與結果,初步感知擲骰子游戲蘊含的數學思維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游戲奧秘的熱情。
(三)著重培育數學思維
數學核心素養的精髓在于數學思維。教師務必緊密結合具體數學知識,引領學生全程參與數學思維過程,助力其扎實掌握數學知識,達成深度學習目標。實質上,數學學科教學目標應充分彰顯核心素養導向,突出數學思維培育重點,這是實現學科育人的必由之路。
在學生大膽猜想、合作探究活動基礎之上,教師巧妙引導學生思索“某生獲勝是單純憑借運氣嗎”這一關鍵問題,深度探尋擲骰子游戲的內在本質。在學生數學思維培育過程中,教師需嚴格遵循五年級盲生數學思維發展規律,借助幾何畫板呈現海量實驗數據反饋生成的條形統計圖,助力學生洞察大量實驗數據呈現的一致性特征。進而,立足學生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精心設置教學環節,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從加法算式視角有序思考各點數和可能出現的組合情形,并詳細填寫在學習任務單上;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結合算盤邊口述加法算式邊撥珠運算;學有困難的學生可通過“觸摸蘑菇釘直觀學具、上臺觀摩課件”學習任務,在“擺一擺”“議一議”“想一想”等具身學習活動中積累豐富經驗,加深對古典概率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助力學生更為直觀地洞悉擲骰子事件可能性大小的異同之處。最終,促使學生從初步感知進階到透徹理解數學知識背后隱藏的深層次思想方法,凸顯數學實質理解深度,引導思維向縱深拓展,在“數學化”觀察、推理過程中讓思維具象化,發現擲骰子游戲背后的“隱性本質”,提升數學思維。
(四)扎實做好知識拓展延伸
數學源于生活。教師應當借助課堂教學契機,助力學生深切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實踐應用,引領盲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積極主動開展探究。這正是“學科育人”的核心價值所在。
在本節課中,教師精心組織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景,有意識地在關鍵要素環節設計兼具生活化與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推動學生將構建的思維模型高效應用于生活情境之中,主動搭建數學知識體系,進而實現數學思維的正向遷移與學習經驗的創新拓展,達成“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目標,增強學習自信心,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具體教學流程中,在學生探究揭示擲骰子游戲的本質奧秘之后,可組織學生設計公平的游戲規則并加以實踐運用。學生踴躍思考,精心設計出諸如“男生點數和2、3、4、5,女生9、10、11、12”組合數均為10或者“男生點數和2、3、5、6、7,女生4、8、9、10、11、12”“男生4、5、6、7,女生2、3、8、9、10、11、12”等組合數同為18的多元游戲規則,進一步夯實了“組合數相等,獲勝可能性相等,游戲才公平”的數學認知。
課堂尾聲,教師進一步將數學知識深度生活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商店抽獎情境:“同時擲兩個骰子,點數和1是特等獎,可獲價值50元的漫畫書一套”,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視角去觀察、去剖析擲骰子這一抽獎問題蘊含的數學知識,敏銳發現并破解其中隱藏的“中獎騙局”,培育正確的價值觀。
三、實踐反思
教學實踐充分表明,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浪潮下,盲校小學數學教師務必堅決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宗旨,憑借有意識、善挖掘的育人理念,有根基、能拓展的探究活動,有深度、能滋養的數學思維,以及有應用、能創新的拓展延伸舉措,將數學的思想方法、精神品質潛移默化地融入數學具身學習活動之中,促進學生充分吸收數學學科獨具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與道德品質等育人潛能,構筑指向學科育人的盲校數學教學全新樣態。
[本文系中國教育學會2024年度教育科研一般規劃課題“基于盲生理解特點的教學設計案例研究”(項自編號:202426654322B)和南京市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五期課題“有助于盲生理解的教學設計案例研究”(項目編號:2023NJJK15-L48)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盲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尤小平.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蔣敏杰.滋養學科思維:小學數學學科育人的路徑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23(12):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