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著重提及要“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面對此類要求,教師理應明晰學習任務群的定位與功能,綜合考量教材內容與學生學情,精心設計多元類型的學習任務,并憑借任務創設學習情境,構筑情境鏈,助力學生依托真實情境落實學習任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成長蛻變。其中,情境創設構成學習任務群應用的關鍵環節。然而,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仍暴露出若干問題,諸如教師對情境與學習任務群的關聯認知模糊、情境創設碎片化、情境脫離學生現實生活以及創設方法陳舊單一等,致使知識情境教學難以在語文教學中切實發揮作用。由此可見,扎根學習任務群視域,探究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極具必要性。
一、精準把握任務群特性,以素養為導向錨定任務群目標
目標設計是情境教學創設的邏輯起點。為確保各項情境教學活動皆能切實指向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教師應依據任務群的技能規范與內容訴求,有的放矢地設計語文教學自標,聚焦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素養的培養,推動學習任務群育人價值的有效落實。
以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白鵝》教學為例,《白鵝》一文運用詼諧幽默的筆觸鮮活展現了白鵝的高傲之態、獨特叫聲、傲慢步態以及別具一格的進食習性,能使學生在“我和動物朋友”主題情境中體悟白鵝的獨特魅力,激發其對生活觀察的熱情。《白鵝》的語文要素為“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隸屬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要求學生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等途徑獲取信息,并依據具體情境傳遞信息,在培育學生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表達能力等方面成效顯著。在教學目標設計環節,教師需將核心素養融入具體學習要求,塑造直觀、具體且具操作性的語文教學目標,以落實學習任務群的育人價值。
具體而言,《白鵝》一課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其一,通過閱讀領略《白鵝》詼諧風趣的語言,研習作者運用“反語”刻畫白鵝形象的手法,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并口頭描述白鵝特性。(語言運用、文化自信)
其二,通過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白公鵝》,比對兩位作家筆下白鵝的共性,闡釋兩篇文章在表達層面的相似之處。(語言運用、思維能力)
其三,通過觀察,采集、整合生活中喜愛動物的特征信息,以觀察手記呈現觀察動物的收獲,形成對動物的關愛之心與對生命的敬重之意,提升觀察力與表達力。(語言運用、審美創造)
二、深度聯結生活實際,借生活情境創設激活探究動力
語文學習情境源自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切實需求。在情境創設中,教師應緊密貼合現實生活,借助生活情境創設助力學生搭建語文學習、社會生活與知識經驗的橋梁,初步喚醒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其探究學習任務的內在熱情,有效紓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消極情緒與畏難心態。
譬如,《桂花雨》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記事抒情散文,歸屬于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桂花雨》以“桂花雨”為主旨,以“桂花香”為線索,描繪了作者在家鄉搖落桂花的場景,展現了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飽含著對家鄉、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戀,折射出純真童趣與質樸情感。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正逐步由具體思維邁向抽象邏輯思維,鑒于此,針對《桂花雨》一課,可圍繞“童年”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探究欲與創造潛能,引領學生在《桂花雨》閱讀與剖析中領略文學語言與形象的獨特魅力。
具體來講,一方面,鑒于部分學生對桂花外形、香氣認知不足,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運用實物構建生活情境,展示桂花模型、干桂花、桂花香氛等,促使學生在觀察、嗅聞、傾聽中認識桂花,助力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開啟《桂花雨》閱讀之旅,深切體悟文中桂花的馥郁芬芳與童年的歡樂氛圍,進而收獲更為鮮活、立體的閱讀體驗,切實提升《桂花雨》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另一方面,在情境創設環節,教師可采用視聽融合之法,從“互聯網 + 教育”平臺搜集整理與童年活動的相關素材,借助視頻播放喚起學生童年記憶,引導其思索能喚起自身童年記憶的特定事物,進而以“童年”為突破口導入閱讀,輔助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技巧。再者,教師可拋出生活化問題“作者的童年與自身童年有何差異?”激發學生閱讀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推動深度閱讀。
三、著力整合學習資源,憑知識情境創設支撐 任務探究
學習任務的完成依賴于豐富多元的資源供給與保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資源的有機整合,通過知識情境創設拓寬學生知識視野、豐富知識儲備,為學生開展任務探究筑牢堅實的資源根基。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步構筑系統化、結構化的語文知識體系,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具體而言,“整本書閱讀”隸屬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城南舊事》是我國臺灣作家林海音以七歲至十三歲生活為藍本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以質樸純真的文字記錄其在北京城南的往昔歲月。在《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借助知識情境創設助力學生形成更為完備的文本認知、更為鮮活立體的閱讀體悟。其創作背景對學生而言相對久遠,故而在閱讀前置環節,教師可創設歷史知識情境,運用“互聯網 + 教育”平臺整合歷史背景資料,以視頻、文字、動畫等形式呈現,助力學生搭建語文課程內容與歷史學科的關聯,使學生在充分明晰《城南舊事》創作背景的基礎上,深入展開閱讀,體悟作者對童年時光的深深眷戀以及對老北京城南的思念之情。同時,整本書閱讀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具有顯著成效。學生需依循閱讀計劃有序推進,因而教師可依托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拓展語文教學資源,引導家長圍繞書中故事情節與學生共同開展體驗實踐活動,如“品嘗驢打滾兒”“攜手賞花”“共赴看海之約”等,讓家庭與社會資源成為學生知識積累的關鍵源泉,切實通過知識情境延展助力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四、踴躍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借應用情境創設助推問題化解
在學習任務群應用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助力學生在真實應用情境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解決問題,實現語文知識、技能、方法的內化整合、實踐運用與遷移創新,切實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以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太陽》的讀寫結合教學為例,這是一篇介紹太陽知識及其與人類關系的說明文,文中蘊含了豐富的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說明文寫作方法與太陽科學知識。從學習任務群視角來看,《太陽》歸屬于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需學生在閱讀科學短文時探尋大自然奧秘,并能條理清晰、論據充分地表達見解。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應緊扣本單元習作主題“介紹一種事物”創設應用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選取說明對象,并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介紹事物主要特性,通過語文讀寫結合實踐,切實提升學生說明文寫作能力。
其一,教師可設計閱讀任務:圍繞“太陽”展開閱讀,梳理觀點、事實、說明方法等,以思維導圖呈現文章從哪些維度介紹太陽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的緊密關聯,引導學生構建對《太陽》的整體認知。其二,教師可設計說明方法應用任務:參照《太陽》,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或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嘗試說明常見水果“蘋果”,助力學生在應用情境中形成對說明方法的具象認知。其三,教師可設計應用任務: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運用恰當說明方法,分段介紹事物不同方面,清晰呈現事物主要特點,支持學生自主完成文章寫作,并在小組交流協作中修改、完善文章,在遷移應用中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價值。
五、精心構建情境化評價體系,借交流情境創 設革新教學評價
評價是語文教學的“指揮棒”。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為保障情境教學的有效施行,教師需依據教學目標搭建情境化評價體系,切實通過“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設計將評價融入學生情境感知、任務分析、問題解決全過程,在交流情境中落實過程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引導、激勵、調控、反饋、總結等多元作用。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19課《牧場之國》與《桂花雨》同屬“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文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牧場之國”視角展現荷蘭獨特風情,描繪荷蘭牧場晝夜美麗景致。在評價環節,教師應緊密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指標,循序漸進地構建內容多元、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評價模式。
首先,教師應緊扣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指標。依據“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特點,對接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指標,為后續評價活動設計與實施提供有效參照。如“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重點之一在于“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為此,教師可設計評價目標“能夠通過朗讀、討論、想象等多元方式,將優美語言轉化為生動畫面,并以美術作品形式呈現”,借由情境化評價指標設計,推動師生在《牧場之國》中開展跨學科學習,收獲個性化審美體驗。
在此基礎上,關注語文學習過程,借交流情境創設增進師生交流、生生互動,落實評價引導、激勵、調控等作用。教師運用課堂觀察、交流互動、隨機提問等形式深化師生交流、生生互動,通過交流情境創設,助力學生在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教師評價中聚焦自身學習過程表現,在自我反思與學習借鑒中切實豐富學習體驗,深化對《牧場之國》的感知與理解,進而嘗試結合真實經歷抒發獨特體驗與思考。
綜上所述,真實、生動、多元的情境是推動語文學習任務群落地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基于學習任務群,依據語文學科特性與學生階段特征創設連貫、遞進的學習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助力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落實學習任務,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化解真實問題,通過“生本”課堂構建切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
[本文系新羅區第三批名師:曹瑜珊名師工作室專項課題“任務群視域下有效課堂情境教學創設的實踐與探究”(項目編號:LYXL20240102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計一心.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情境教學例析[J].語文世界,2024(10):50.
[2]鄧佳維.小學中段“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策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4.
[3]胡曉娜.情境教學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中的運用[J].中學語文,2024(03):40-41.
[4]朱曉蝶.基于情境教學的第一學段“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踐研究[J].小學語文,2024(06):22-27.
[5]婁永霞.基于情境教學的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分析[J].知識文庫,2024,40(13):4-7.